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华社不够理性?




发表独辟蹊径的“华文水平不必太高”论之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科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又作惊人之言。他在怡保马来西亚龙岗亲义总会新届理事就职典礼上,发言支持落实教育大蓝图规定华小国语上课时间300分钟的同时,希望华社对华文教育“拥有多一点理性和开放的态度,让教育回归教育,不要存有太多的政治因素和民族感情,以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优良和有素质的教育。”

根据报导,他还以重语气强调:“如果不停炒作华教课题,让华教无法获得安宁,造成办学面对困境,那么,下一代所接受的,不再是优秀的华文教育,而是不断被扭曲、误导、煽动、被炒作的华文教育。”

这番话可以从几个层面解读。一是非议华社以非理性姿态看待华文教育;二是华教当前困境,是华社不断炒作华教课题导致的;三是教育回归教育,不要对华教存有太多民族感情。

理性是行为控制情绪。理性的人,能够不带个人色彩,公平、客观评判事物。感性是理性的对立面,感性的人怎么做事,怎么看问题,都由心情决定,是情绪控制行为。

理性的人做事严谨,不容易出错;感性的人善解人意,却也难免陷入感情用事不能自拔;理性的人,可能暂时抑制快乐,但最终仍会获得快乐。

要人家理性看待问题,就是认为现象背后有更“实在”的本质。人们追求的,应该是这个更实在的东西,不是哗众取宠,满足个人欲望。

华教方面,华社追求的,不外是公平合理四个字。华教向来得不到平等对待,是人所周知,无可否认的事实。

母语教育是联合国人权宣言明文规定的基本人权,每一个民族都有学习母语母文的权利;是否公平对待国内各民族的母语母文,是施政方针是否开明的考验。

政府虽然拨款给华小,也承担一定数额的行政开销,与其他源流学校比较,数额却是少得可怜。华社多年来不断呼吁政府制度化拨款华小独中,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国阵内的华裔政党,也不敢对“制度化拨款”表明立场。

张盛闻这番话的重点,是呼吁华社对华教不要“存有太多民族感情”,他也把华教当前困境,归咎于华社不断炒作华教课题。华社坚持母语教育,因为母语母文是民族的根;华教是华裔血缘与文化的共同体,母语母文不存在了,这个民族就成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无所依。华教无法获得安宁,绝非民族感情作祟,而是另有他因;谁政治化华教问题,华社心知肚明,无需多费唇舌。


我们惯于以“数典忘祖”抨击没有民族感情的人,就是认同民族感情的必要性。金庸说:“民族感情最强烈的时候,是面临强敌入侵、或已经被外族侵占、正受着外族统治的时候。”

华社向来理性看待华教问题,华社对华教的诉求,都是建立在基本人权与公平合理基础上,根据宪法,理性争取应得应享权益,从不逾越。把华教当前困境归咎于华社注入“太多民族感情”,是见树不见林,短视、片面而且存有偏见的看法,是刻意掩饰政府对华教的不公平、不合理制度,伤害华社感情的作为。

 认同“华人教育”的 张盛闻说这番话,不足为奇。张盛闻不敢正视华社“制度化拨款”合理诉求,把球踢回华社脚下,自以为政治手腕高超,却是左支右吾,自爆其丑。

2016.3.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




拙作《知恩·感恩·报恩》见报次日,对“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感兴趣的朋友来电话问个究竟:“真有此事?世上竟然有人这么不领情?他是谁?”

我说:“绝非虚构,确有此事。基于厚道,不能告诉是谁,总之,他是头角峥嵘,有名誉,有地位的商界奇葩。”

朋友不死心,追问到底。我说:“朋友,算了吧,知道世上有这等人就够了,何必一定要知道是谁!”

朋友埋怨几句,悻然放下电话之后,我思考再三:虽然是万花筒社会千奇百怪故事之一,却很有探讨必要。毕竟,热脸孔贴人家的冷屁股不会是有原则、有尊严的正常人乐意做的。

“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是歇后语,“奴颜媚骨”。现代人耿可贵在《孙中山与宋庆龄》剧本的第七场,这么写道:“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毛泽东极力推崇鲁迅,在《新民主主义论》文中,引用了“奴颜媚骨”四个字;“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曹禺在《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剧作里,这么形容老舍的硬骨头:“在敌人和反动官僚、特务面前,大义凛然,没有一点奴颜媚骨。”
  
“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意义和常说的“挨了巴掌赔不是”一致,都是形容低三下四、卑鄙无耻地奉承与讨好他人而不顾受辱,做出来的没有骨气和丧失尊严举动。

膺勋者通常是由执政党推荐,得到统治者认可之士。最高元首与州统治者每年颁发各级勋衔给有功人士,几十年下来,膺勋者不计其数,大部分实至名归,却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各种关系,奴颜媚骨取得的。

膺勋者珍惜所获勋衔,友好亲人给予祝贺,原属正常,只是有些人做得过度,令人生厌。友辈花钱在报刊刊登贺词无可厚非,贺词多,彰显交游广阔,也显示膺勋者名孚众望,实至名归,不是浪得虚名。

有人担心少人刊登贺词有损颜面,自己出钱充面子。朋友名字用尽了,老婆、儿子、堂弟妹、亲家也成为祝贺者,洋洋一大版,令人侧目。

华团在周年纪念、团拜之类大庆典上颁发奖牌或奖章、奖状给膺勋会员,已成惯例;执行秘书必须从报章公布的膺勋名单中仔细寻找,确定哪一些是会员,获颁哪一级勋衔,不得有误。有人被遗漏了,或者颁给的贺牌贺盾写错勋衔,就会出现有人拒领,有人投诉等现象。

执行秘书奉命行事,要从那么多膺勋名单中确认会员,是苦差事。确定名单之后,制作奖状、贺盾、牌匾之前,照例必须交由总务过目,总务认可之后才可以进行。可是出现错误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共同承担责任,执行秘书成了唯一被谴责对象,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膺勋者虽然是会员,却可能是于党有功而膺勋,对团体和华社贡献不大。未必每一位会员对团体有认同感,乡团会员不认自己是同乡、看不起乡团的情况,并非罕见。既不认同,没来领取奖牌贺匾,也是很自然的现象。于此情况,团体成了“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自讨没趣。

一些华团已经舍弃陋习,只把膺勋者记录在案、致函祝贺。这是可取之策,省钱省工,又可以避免“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的尴尬,一举数得。

2016.3.11.东方日报《名家·忠言逆耳》)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

知恩·感恩·报恩




乡团最原始作用, 是照顾南来同乡,让他们有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然后在乡人协助之下寻找工作,安顿下来。

人地生疏,身边没有亲戚朋友,工余时间无处可去,只好回到乡团,与乡亲见面交流,联络感情,也顺便从南来新客口中,探知家乡近况,以慰思乡之苦。

乡团组织壮大之后,成了凝聚乡人、捍卫乡人利益的组织。同乡有难,挺身而出;同乡被辱,拔刀相助。一个时期,乡团纷纷成立武术班,训练孔武有力的年轻人,确保乡人不被其他籍贯人欺负。

打群架只是成立乡团的附属价值。社会地位平等之后,欺负乡人事件减少了,乡团的原始作用淡化了。情势改变,乡团不能不转型,从最初的安顿南来乡亲、寻觅工作,进展到负起时代使命,与其他籍贯人组织配合,造福社稷。

为了栽培子弟成材,乡团组织多设有奖贷学金协助家境清贫、无能让儿女就学的乡亲解燃眉之急。海南会馆联合会在1954年设立同乡子女大学奖学金,1959年又设立大学贷学金,协助同乡子弟完成大专教育,是早先成立奖贷学金的乡团总会。

大学奖贷学金惠及已经或者准备到大专学习的一群。为了奖励成绩优越的中小学生,地区性乡团也筹募基金,每年定期颁发奖励金,鼓励中小学生努力向学,天天向上。数十年来,已经有数以千计大专生和中小学生在这些制度下受惠。

无论一次过的奖励金,还是分期摊还的贷学金,都来自乡人的心意,都代表乡人栽培后进,培养子弟成人成才的心愿。奖贷学金承载浓浓的乡情,寄托对后进的期盼。语云:“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知恩图报,受惠者理应惦记起乡人的托付和盼愿,学成之后回馈乡团,服务社会,造福族群。

“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儿”,未必所有受惠人都有知恩、感恩、报恩之心,学业有成之后,不把乡人祈盼当一回事,躲躲闪闪,不通知最新地址,不摊贷款者,大有其人。

马六甲海南会馆主席冯秋苹律师日前在团拜会上,呼吁领奖励金的会员子女别当过客,而是应当体会和理解前辈的付出,通过每一年的参与和接触,深入了解会馆的宗旨、任务和重要性,协助会馆,加强组织。

她也吁请家长向子女灌输正确观念,让儿女胸怀知恩、感恩、报恩之心,千万不要存有加入乡团目的,就是让子女享受奖贷学金之利。

每一年,乡团也会循例颁发牌匾、盾牌或者纪念品给膺勋会员同乡,这些人也应当和奖贷学金受惠者一样,领取贺礼之后,也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心存乡团。

不幸的是膺勋者之中,有人到场领取贺礼、拍照留恋、上台讲话、享用茶点之后,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更有甚者,没有到场领取,过后还以“已经有很多牌匾”为由,拒绝拿回去。乡人满怀盛意,成了“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自讨没趣。

佛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心存感激父母师长恩、社会国家恩、三宝恩和众生恩之心;落实感恩和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受他人恩惠而不知恩,不存感恩报恩之心,不如乌鸦羊羔,这等人应当认真思过。唯有知恩图报,才能成为安乐之人。

(2016.3.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