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为何惧怕年轻人



华总会长方天兴呼吁一些极端组织或政客不要企图利用年轻人满腔的热血及正义感,从中散播种族和宗教仇恨种子,他也批评时下一些年轻人经常被别有居心者以“民主”误导,成为不服责任集团或政客的棋子。

极端组织和政客利用年轻人进行破坏国家安宁和种族和谐活动,近来有加剧的迹象,方天兴的呼吁肯定符合华社和国家利益;但是他对年轻人的认知和判断力的怀疑和批评,却颇有商议之处。

年轻人确实充满热情和满腔理想,他们对民主人权的渴求往往走在时代前端,积极追求真理和实现理想的毅力更是坚强无比。部分年轻人可能由于认识不清或误判而被野心家利用,若因此全盘否定年轻人的热情和追求民主人权的热诚,未免沦为以偏概全。

人到了中年或事业有成就之后,往往变得保守和过于自信,对年轻人的作为总要过滤一番;中老年人视“稳定”高于一切无可厚非,进而抗拒年轻人或者对年轻人的热情和认知产生怀疑,就难免倚老卖老了。

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是由年轻学生带头的;日本、南韩和台湾今天的议会民主,也是大学生上街头争取来的;最近掀起中东政坛大改革的“茉莉花”运动,也是由年轻人发动的。这些充满理想和追求民主人权,身先士卒带领群众走上街头的年轻人,肯定不是受别有居心者的误导。

“音乐神童”莫扎特自小显露他的音乐天份,19岁就写出优秀的协奏曲;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在日本溺死时只有23岁,可是他留下的作品为新中国的音乐事业留下光辉一页,《义勇军进行曲》更被定为中国国歌。

无数作家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优秀的代表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冰心的《寄小读者》、曹禺的《雷雨》、萧红的《生死场》、肖军的《八月的乡村》、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都是。

备受华社赞赏的甲华堂改朝换代,也是在青年团的落力配合下,才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可见年轻人“敢于叫日月换新天”的热诚是不可轻侮的。

我们的社会还有一些人抱着特定立场和集团利益,以双重标准看待年轻人。他们可以配合西方媒体赞扬艾未未的“民主追求”,却对国内年轻人的作为嗤之以鼻,公开质疑年轻人的判断力和认知,这些人是时代的绊脚石。

(2011.6.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才能和德行



甲华堂改选成绩出炉,总监票文亚苏被记者问及新届理事阵容时这么说:“如果要选主席,论资格、资历和学历,现在选出来的新团队之中,有几个人比得上陈瑞燕?”(见2011.6.14.星洲日报马六甲版第三面)

文亚苏不说没人比得上而说“有几个人比得上”,不至于形成“一竹竿打翻整船人”的偏激,避免了可能引起的争论。

文亚苏以“资格、资历和学历”衡量团体领导人的素质,失之片面。宋凯教授有关的一段话,颇有参考价值。

宋教授以才能和德行作为评价标准。才能包括学历和领导素质,德行则是指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才能除了学历和资格,还包含“组织力、能言善辩、当机立断、临危不乱”几个基本要素;德行则是不能自命不凡,要谦虚谨慎和无骄无怨;处事要公正不偏,不怕犯错误,知过必改才是有德行。

宋教授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才;才能和德行两者之中,德行又比才能重要;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绝不可能成为好的领导人。这些观点,与《论语》所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是一致的。

基于以上准则,宋凯教授把领导人分为四等。最上等的是才能和德行都很好,这类人最难求;次等的是才能差些,但是德行非常好;第三等是才能和德行一般,却能坚守德行,严格遵循团体的宗旨和目标做事;最下一等是才能一流,德行全无。宋凯把第四等列为最危险,对团体最不利一类。

宋凯虽然长期在校园做学术研究,他对团体领导人素质的归类和分析,却是可圈可点。华团就是出现不少第四等领导人,令许多人不屑参与,使这类人能够为所欲为,在团体内纠朋结党巩固势力,进而利用团体之名谋私利。

最常见的手法,是以“取得官方拨款”为名,主张党团挂钩,走亲近执政党之实;或者为了私己和集体的利益,把团体章程抛诸脑后,甚至狂妄作出“烧掉章程”的叫嚣;这些人往往把团体视为个人往上爬的跳板,图个封赐来光宗耀祖……种种劣行,不胜枚举。

高学历未必与高EQ成正比,会员应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可迷恋资格文凭,以为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为掩护错误而逞口舌之能的人就是不可多得人才,把团体命运交由这类人,任由他们蹂躏章程,为所欲为。

(2011.6.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谁主浮沉 ----写在甲华堂新届理事会复选前夕



大会堂新届理事产生后,华社关注的是谁出来领导,整个班子的人选又是如何安排。

《新愿景》团队发言人被询及这个问题时,一再清楚表明将采取集体领导方式,无论由谁出任主席和署理,任何决策,都会事先得到集体的认同,绝对不允许大会堂出现一言堂的家长式领导。

1989年1月15日,我以筹委会主席身份,在大会堂第一届会员大会致辞时,就这么明确表明:“大会堂领导层必须服膺集体领导、集体负责的原则。华社不愿意见到由三几个人操纵,或者出现一言堂的局面;华社也不愿意见到别有居心人士,利用千辛万苦才成立的组织,达到私人目的;更不希望有政治意图人士浑水摸鱼,把大会堂当为工具作为跳板。这几种行径,会使大会堂乖离原则、违反了成立的宗旨,也必定会受到华社的反对和抗拒。”

关于领导层,我说:“大会堂领导人必须是有原则、有立场、敢作敢为、有领导能力、为华社所接受的人。我们希望见到一个站稳立场、真正有作为的大会堂,能够根据华社意愿,贯彻大会堂的宗旨和目标。” (见拙著《风雨大会堂》第265页。)

虽然是22年前的讲话,但是提出来的目标和方向,仍然是应该遵循的正确路线;若有乖离,必然会把大会堂带向违背华社意愿的道路,失去华社的信心和支持。

《新愿景》团队能够在这次改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主要是在《出师表》中,非常明确告诉会员和华社参选的原因,指明中选之后将会采取哪些步骤赢回已经或者逐渐失去的华社信心,让大会堂回到应有的本位,重建大会堂的公信力,做到不辜负华社当年全力支持成立大会堂时,所抱有的期望和付托。

另一个要点,就是《新愿景》团队主要领导人在过去或者现在,在华社和华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立场明确,绝不徇私,以华社意愿为依归的大我精神,赢得会员和华社的信赖,能够取胜,绝非偶然。

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有这么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对一个团体来说,会员就是主宰浮沉的力量。会员不是盲目的,他们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才决定把票投给能够把大会堂引向正确方向的团队。

华社关注21日的复选,急于知道谁是领导人,正是关心大会堂的体现。华社当然是希望大会堂遵循创会宗旨,回到根据华社意愿做事的本位。

有了老中青的配合,我们坚信不论谁来领导,来届理事会肯定不辜负华社的期望,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为华社服务。

(2011.6.21.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还敢越堤宵夜吗?



马新分家以来,越过长堤到新山消遣、购物、吃饭或夜宵已是新加坡人的一种生活方式;“cowboy城”争论虽然一度使新加坡人却步,但是随着新币不断升值,怕输的新加坡人已经恢复越堤消闲的习惯,新山人又有机会赚新加坡人的钱了。

到我国的新加坡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只要钱能够解决,万事不忧。最近发生的裸蹲事件,却是“钱也不行”。遭殃的两位年轻女生被关押之外,还在扣留所内被令脱光衣服,双手拉耳朵做10次起立蹲下,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她们是在凌晨时分驾车去新山吃夜宵,未经入境盖章就直接过关,最后不单夜宵吃不成,反被指“非法入境”;立即转回头要求补盖时,有官员说缴交3千令吉罚款即可,准备付钱时却被扣押,随后就在拘留所内被令裸蹲。

消习传来,一片哗然;都认为几年前中国女郎裸蹲事件已经使我国难堪,同性质事件重演,令国人情何以堪!

首起事件,我国政府向中国“致歉”之后,才发现受害人不是中国籍而是大马公民,闹出国际大笑话。泱泱大国当然不会对此事耿耿于怀,只是在外国人面前暴露的管理不良弱点至今依然;执法部门不遵循标准作业程序的滥权行为,使原本就声名狼藉的这个部门招惹更多恶评。

内政部长希山慕丁断定第二裸蹲案“只涉及拘留所,无关移民局前线人员”,并答应“立即开始调查”。

事件的起因是“没有取得马来西亚移民局入境盖章”,她们还未离开移民局就发觉了错误,立即转回来告诉移民局官员,如果有错也只是技术上的失误,应可原谅。再说没盖印就直接过关,也可能是移民局官员的错误。这么严重的疏漏,岂不等于大开方便之门让偷渡的人顺利过关?

过关不盖印,我本身遇过几回。那是到新加坡探望姐姐的时候。过新山关口时,值班的移民局人员看是马来西亚护照,没有翻阅护照就挥手叫我们过去了,如果用的是别人的护照,肯定可以顺利过关。行事如此粗枝大叶,哪有保障!

两起裸蹲事件都牵涉外国,严重伤害了我国声誉和形象。当务之急是揪出滥权人员绳之以法,以期能够起杀一儆百作用确保不再重现。

至于“希望她们早日报案以利调查”、“至今未见她们报案”等等,官腔十足之外,还给人“抓不到球”的感觉。

(2011.6.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甲华堂改朝换代



六年来风雨不断的甲华堂终于出现全新格局:陈瑞燕团队在刚结束的改选中惨败,让位给打着“打造新愿景,启动新华团”旗号出征的团队。

《新愿景》团队由发起人、元老、前任及现任青年团团长、前妇女组主席等人联合组成,目标是“把华团乃至整个社稷纳回正轨”,方向正确立场鲜明。获得绝大多数会员支持,绝非无因。

文亚苏知晓总成绩之后晕倒现场,足以说明信心满满的陈瑞燕支持者痛苦无奈的感受。

尽管陈瑞燕事后公开解释败选原因是有几张“铁票”没有能够出席投票,又为她坚持的“党团挂钩”路线辩护,华社的共识却认为党团挂钩正是她败选的最大因素。双方都有因事不能亲临投票的支持者,“铁票”缺席致败之说,是片面之词。

有些报纸以“变天”形容此次的改变,也有报纸以“308海啸来到甲华堂”大字标题报道;有人认为用308大海啸是“等于把华堂改选政治化”,也有人在专栏说“何关”。某些政党的确把308大海啸视为禁忌,提起来就颤抖,政治人物这么认为不足为奇。在现场的人都会注意到投票截止,点算投票人数时,投票的个人会员总数恰恰是308人,当场就有人喊“308大海啸来了!”不到现场采访,闭门造车的人,怎会感受会员求变的决心?

青年团和妇女组在这场选战中,发挥了超强的组织力和行动力。策略全面、部署缜密以及坚韧不拔精神,全力以赴每票必争,是新愿景团队取胜的最大因素。

新愿景团队是在极不公正条件下参选的,选委会全体成员都是当权派候选人经已构成严重的利益冲突,总监票文亚苏却以同样原因坚持候选人不得参与计票监票工作, 双重标准,正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型。

新愿景团队完全根据当权派订的游戏规则审核每一张选票,事后却有人非议只准画勾不准打叉,认为提上法庭必定获胜。败选后质疑自己订的游戏规则,颠三倒四功力已臻最高境界。幸好选委会主席和秘书能够重视每一项投诉并秉公处理,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使选举顺利进行,应记一大功。

工作虽然辛苦却是值得的,大家都上了一场宝贵的生活教育;这场改选让年轻人知道胜利得来不易,必须珍惜成果,并意识到 捍卫大会堂、使大会堂回归本位,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才符合创会宗旨和华社期许。

(2011.6.1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鲸刑再现



鲸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先以刀划破面部,然后在伤口涂上墨炭使受刑人脸上留下水桓的印记。水浒传的“林教头”武松就是受了鲸刑而逼上梁山,与一班英雄好汉干下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种刑罚既是肉体折磨,又是精神摧残,早已不存在了,尤其是尊重个人尊严和民权思想深植人心的今日,更是被各国弃之如敝帚。

奇怪的是:这种早已销声匿迹的不人道刑罚,最近却稍稍换了形式出现在我国。

前些时候,警方突袭槟城一家夜店,拘捕30名被怀疑进行非法配座和性交易的中国与越南籍女性,在她们的额头和胸部画勾和打叉之后,还用铁链把她们锁在一起。

警方的解释是“为了容易分辨企图逃跑者或夜店负责人。”肤浅的解释招惹民间和在野党、人权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非议,充分显示这种违反人道、侵犯人权的落伍做法,犯了众怒。

律师公会人权委员会主席邱进福也极力抨击明目张胆的违反人权作为,认为势将“进一步打击民众对警方的信任。”

警察部门被批为最滥权的机构已久,舆论也不断抨击警方不公正和无视民主人权的倒行逆施。费解的是批评非议之声虽大却不见有所改善,反而越来越放肆,似乎全不把民意放在眼里;即使有负责人出来讲话,也是官样文章,罕见跟进措施和改善。进展到使用变形鲸刑,又是一大跃进。


警方最常用的说词是接到报案和投诉必会展开调查,将违法警员绳之以法。可是官官相护这把伞无时不发挥作用,“调查”的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推搪了事。

警方在压力或者不得已之下,虽然也把一些证据确凿的不守纪律警员控上庭,但是审理过程出现诸多不该有、启人疑窦的弊端,譬如证据不足、文件失踪、证人不见踪影、证物不翼而飞、供词前后矛盾、主控官因疏于职守被法官严加斥责等等,在在干扰了审理程序和进度。

公然侵犯人权到了人神共愤地步,警方还以“若警方要侵犯人权和侮辱女性,为何还允许记者到场采访和拍照”为辩护借口,被问窘了,只能坦承“此事让我很不开心”,全无诚意。

执法不公已令人大失所望,如今又有变形的鲸刑,真是变本加厉,小民难道就只有无语问苍天吗?

(2011.6.1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公布会员名单侵权?




有人对甲华堂主席陈瑞燕说:“大会堂是华社的。”她严词驳斥:“不是华社,是会员的。”。

大会堂和一般社团组织一样,法律上属于会员,非会员既不能出任理事,也无选举和被选权。但是大会堂不同于一般华团,必须把华社属性放在第一位,时刻要记得大会堂是在华社支持下成长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华社意愿,把为华社做事视为首要任务,否则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曾经公开质疑“华社何物”的甲华堂当今领导层的思维,就是建立在“属于会员的”这个点上,认为只要在选举时想方设法得到会员的支持即可,与什么华社意愿和利益统统无关。

正由于主观上认为“华社何物”,甲华堂领导层这几年的作为是我行我素,完全不理会华社的反应。主办活动、庆典时华团有没有参与无所谓,只要党团挂钩搞得好不愁没有拨款资助;靠执政党近一些,配合执政党讲多一些话,还可以得些勋衔来“光宗耀祖”。

为了确保会员都是忠心耿耿绝不背叛,必须对申请入会者严加审核。友人申请入会不久,就被主席的亲信请到餐馆吃饭,劈头第一句就问:“为什么在非常时刻申请入会?”

把会员名单视为机密,是另一招。甲华堂近几届选举,个人和团体会员只收到一纸通知,没见到会员名单,今年还出现很多会员收不到通知的不该有现象。有意参选者到秘书处询问,秘书“受命”说只准在会所看,不得复印,也不准带出去。

这次改选,由于部分提名人坚持要拿完整的会员名单,和选委会主席秘书僵持不下,选委会打电话咨询法律顾问王乃志,回答是:“会员名单有个人资料,不能公布,否则是侵犯隐私权。”

这是哪一门逻辑?2005年之前,每一回改选,会员都收到完整名单,从来没有团体或个人抗议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选民登记局定期公布合格选民名单,何曾见过有人作出这样的控诉?

选委会主席最终“让步”,吩咐执行秘书手抄一份个人会员名字和电话的名单,三天后交给候选人代表;正式的团体和代表名单,至今未见出炉。23年前,筹委会秘书叶必和已经把会员名单输入电脑了,资料去了哪里?什么时代了,还需手抄名单?

竞争激烈的选举,各出奇谋各显神通难免,但是让人一眼就看穿,就高明不到哪里去了。

(2011.6.1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华堂改选热闹又刺激



几年前,有人说了一句“华堂热闹又刺激,我舍不得走”而领风骚于一时。今年的大会堂改选,果然是“热闹又刺激”。

热闹的原因,是以发起人、前任及现任华堂青团长、部分不愿随波逐流的在任理事会成员、一群求改变的华团代表和胸怀理想的华社人士,组成联合阵线与当权派推出的候选人竞选,并且发布了以《打造新愿景,启动新华团》为名的出师表。这一创举改变了过去两届风平浪静的局面,让会员们有机会选择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领导层出来领导大会堂。

刺激来自出师表中宣示的出师原因,是不忍心见到华团被政党“介入甚或操纵”,因而呼吁会员们在“社会被伪善所侵蚀、被乡愿之辈所困惑,礼已崩乐既坏,天道茫然失序之际,且让有志匡扶正道之所有人士,做出奋力一搏,把华团乃至整个社稷纳回正轨!”

叶落知秋,大会堂近年主办的活动得不到华社的热烈响应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不在三宝山顶峰点燃一年一度的文化火炬,导致公信力大不如前。正如出师表所云,这群人是基于正义的感召才挺身而出;过去几年按兵不动,是希望领导人能够在舆论压力下改弦易辙,回到创会宗旨,脚踏实地为华社做事。

我们几个发起人都已经步入含饴弄孙之年,只是见到23年前亲手创立的大会堂,党团挂钩现象日趋严重,既违背了当初成立的宗旨,也和华社的期望不符,主要领导人却丝毫没有纳回正轨之意,不得不配合志趣相投之士,做一些该做的事,否则就会被子孙们视为姑息,没有尽应尽的责任。

新愿景团队坦荡荡的心态和作为可昭日月,绝对不是如某些有心人刻意曲解的“讨伐当权派”,也不是“内斗内行”的反映,更绝非所谓“酱缸文化”的感染。组成团队参与选举,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是和平竞争的落实。

当权派的团队,十位个人候选人中的两位非现任理事,一个是新人,另一个是从青年团“反正”过来的;团体理事候选人绝大部分是现任理事,他们追随现状、服膺当前领导毋庸置疑。

当权派获胜,现有的路线必然持续。会员们如果不认为当权派的作为是符合创会宗旨和华社意愿的,就应该做出明确的选择,支持以新愿景为号召的团队。

摆在会员面前的局面是非常鲜明的,要么就敢敢用选票表达要求改变的意愿,不然就只好让当权派继续沿着当前的路线走下去。

大会堂向来被视为华团最高领导,本质就要做到“说应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不愿或不敢这么做,肯定是违背华社意愿,得不到人心的。

(2011.6.6.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掌声响起



蔡细历出任马华总会长以来,在理论建设和路线指导方面不见特殊高见,只有不时作出使人拍案叫绝的小动作,引人注目。

最近极力鼓吹的鼓掌文化,就令人耳目一新,颇有新鲜感。他说:“行动党已经通过培训,在他们的领袖出现或致词时给予掌声……我们注意到在过去16场补选及砂拉越州选,行动党很懂得通过群众大会及讲座会造势,制造假象,只要他们的领袖一到场,便有很多人鼓掌……反观我们,要等到司仪讲‘请大家站起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YB’,才会有人站起来鼓掌。”

蔡细历这番话只对一半。马华领袖到场,的确需要司仪“点醒”过后,才有掌声响起;反对党却不是,领袖莅临,在场人士是主动站起来热烈鼓掌,完全不需要被“点醒”。

这种现象不单出现在政治集会,一般场合也非罕见。笔者亲眼见到的,就有两次,分别出现在华教斗士沈慕羽先生和张雅山先生灵堂。林吉祥、林冠英父子抵达的时候,在场吊唁者都主动站起来拍掌迎接,不少人还趋前握手问安。公正党领袖安华到沈老灵前致敬那晚尤其感人,最初消息说晚上八点抵达,不少人很早就到场等候,他们大都不是反对党成员。安华贵人事忙,拖了又拖,出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半了,难得的是等候的人没有离开。近两年前的事了,安华到达时全场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那股炽热气氛和发自内心的激情,还在心中荡漾。

反对党的集会可以归咎于“训练有素”,这类场合就不能等同视之了。相信部分在场者原本不想这么高格调欢迎的,但是在强烈的现场气氛感染下,不自觉地跟着做了。

蔡细历说的“训练有素”,与砂拉越人联党在最近举行的州选举中对行动党的指责,以及人民行动党在刚结束的新加坡大选中的说法,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以“反对党是搬人过来聆听,制造人潮汹涌假象”来解释为何执政党竞选集会人潮不如反对党。两地选举结果显示,他们说的都不符事实,选民要的正是“改变”!

掌声代表对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但是在一些应酬场合,掌声响起未必是正面的反映。例如台上演讲的人说得冗长又不切题,台下的掌声其实是要求他快点结束下来的。政治人物尤其喜欢在不适当场合发表政见,这个时刻,不必司仪“点醒”, 台下的人也会自动鼓掌欢送台上的人。

(2011.6.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华团关注马华不入阁?



蔡细历劝砂拉越人联党不要入阁被反对党讥讽马华对人严对己宽之后,为了自圆其说,不得不由会长理事会开出“马华候选人来届大选中选率若低于308大选就不入阁”的期票。

蔡细历透露:这个决定是为了不让行动党有机可乘,马华如果惨败之后继续留在内阁,行动党就会“到各地去讲马华输了无所谓,反正一定会有4个部长及副部长职。”


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应该靠明确的宗旨和政绩取信于民;有自信的执政党非但无惧反对党的指责和讥讽,反而会以更积极和踏实的表现告诉人民反对党所言,都是子虚乌有。

马华建党逾半个世纪,独立前就是执政党成员之一,怎能为了反对党的一句话就以“不当官”作要挟,要华社在来届大选支持马华呢?威胁岂是取票的正道!

蔡细历5月28日在峇株巴辖澄清说“不入阁”即使构成威胁,真正受到威胁的也是马华党员,因为“马华党员从中感受到危机感,必须不断工作、服务、改进及转型,否则就没有机会入阁……”(见2011.5.30.星洲日报国内第11版)这个澄清除了志明当官是重点,还有什么?

华社已经看清楚马华一路来的作为,不愿轻易表态;华团对“不入阁”这张期票的反应一片沉寂,就是很好的说明。

马华岂甘自弹自唱?为了制造华社关心马华的假象,日前召集大马中华工商总会、华总、大马客联会、大马菜业联合总会、大马杂货联合总会等15个华团到马华总部,讨论“不入阁”事宜。

这类集会的惯例,是会后发表联合文告说明开会的成果、达致的共识等等;这一回却一反常态,会后只有蔡细历振振有辞对记者说:“华团关注马华作出‘来届大选若惨败便不入阁’的决定,担心内阁会失去华人代表,但马华不会改变初衷。”很有涂脂抹粉意味。

1969年,马华曾经为了候选人中选率低而宣布不入阁,华社群起呼吁马华领导层改变初衷,结果是马华在“以大局为重”前提下重回内阁。华社不要见到历史重演,这一回只能以“听其言观其行”待之;从另一角度看,华社果真关心马华是否入阁,早已表态了,何需马华劳师动众邀请“华团代表”到党所聚会商讨!

马华主导的这出戏既不精彩,也无甚看头;扼腕的是受邀华团当了配角却闷声不发,被评为“各取所需”,其来有自。


(2011.6.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