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甲华堂怎么了?



有人热衷于当顾问之余,还唯恐人家不知道他的身份,总要突出自己。二十多年前,某华团委任执行顾问在华社引起极大波澜,舆论纷纷,都认为标新立异,立下不好的榜样。

顾问就是顾问,所有顾问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等的,不必巧立名目讨好或刻意突出某人来提高他的身份地位;这么做非但不合传统,也破坏团体的形象。

市场规律就是这样,有人喜欢,就有人迎合。但是千万不要门缝里看人,以为人人热衷于虚名,委人家当顾问就是大恩大德,被委者就得感激涕零。

甲华堂副主席之一的江祥云前几天突然来电话,说甲华堂联办新疆歌舞团演出,要南大校友会当赞助团体。不再担任甲华堂职务以来,从未接过甲华堂高层的电话,受宠若惊之余,我知道南大校友会这几年都不参与甲华堂活动,绝无可能当赞助人,于是坦白告诉他我们无此意。

他的回答很不寻常:只要你们到时派代表到场观赏演出,发纪念品时上台领取就可以了;赞助的钱,你们乐意就捐三五十,没有也无所谓。

参与华团多年,不用出钱就能当“赞助人”的,还是头一回!华堂出了什么问题,要以近乎“拉夫”方式邀请个人或团体当赞助人?

我严正告诉他:南大校友会不能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同意当赞助人,一定出钱,绝不做挂名的赞助人,叫他别打南大校友会的主意了。

不料第二天见报,南大校友会赫然出现在“顾问”行列!忙去电崔耀成会长问个究竟。他说从来没人征求南大校友会当这项演出的顾问,即使有人游说,也不会答应。

细读名单,发觉留台同学会也是顾问团体。问柯世聪主席,原来他的遭遇与我一样,也是那位副主席打电话来,提出同样条件要留台同学会当挂名赞助人,他回绝了。

堂堂一个大团体,以这种方式找赞助人已是匪夷所思,被拒绝后又自动把人家“提升”为顾问,玩什么游戏!

有消息说,这位副主席第二天还提醒柯主席到场领取纪念锦旗,还连声说对不起。

1989年1月15日,我以筹委会主席身份在甲华堂第一次会员大会致辞,提起华社不愿见到甲华堂被别有居心人士利用来达到私人目的,也不希望见到有人混水摸鱼把大会堂当个人晋阶的跳板,这么做必定受到华社的坚决反对和抗拒。

不幸而言中乎?

(2009.11.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马印大桥


2007年,马六甲州政府向中央提出兴建马印大桥,以马六甲直落贡为起点,横越马六甲海峡,经印尼苏门答腊的鲁峇特岛(Pulau Rupat)直达杜迈(Dumai)。首席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透露,这座耗资125亿美元的马印大桥全长127公里,我国承建长达48公里的桥梁部分。

这项计划被中央政府拒绝不久,州政府宣布与本地一家财团进行联营计划,并声称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85%的兴建费用。

2009年11月11日胡锦涛旋风式游马六甲,在双岛城远眺马六甲海峡时,伴游的首席部长提起这座大桥,胡锦涛的反应是微笑不语。首席部长随后在州议会认为微笑是胡锦涛对建桥计划的“认同”。反对党议员不以为然,在州议会与首席部长起争执,一来一往,唇枪舌剑,好不精彩。

反对党穷追不舍。民主行动党甲市区国会议员沈同钦日前在国会提问,负责国家经济策划的首相署部长丹斯里诺莫哈末回应说,中央政府初步认为马印大桥工程费用太高及车流量太低,没有实际效应。

沈同钦与爱极乐州议员邱培栋在联合记者会说,“虽然甲州首长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对马印大桥的计划信心满满,并硬指获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微笑认同,中央政府却否定了首席部长的说法。州政府应该立即撤销这项计划,以免误导公众在计划兴建大桥的周围地带进行错误的投资。”

马印大桥是前首相马哈迪于下台前的2005年提出来的,首席部长这么热衷推展,不由得使人想起他经手的无数大计划,当初提出来的时候都振振有词,前景一片大好,完成后却华而不实,结果是疏于管理或其他因素变成大白象,徒然浪费公众资源而使州政府形象严重受损。马印大桥有幸建成,会不会步后尘沦为大白象呢?可能性是存在的。

马六甲海峡是繁忙的国际海道,船流量占全球第一,是中国主要的经济能源命脉。兴建大桥之后,会不会影响海道的舒畅和川行便利?八成的油槽船从这里经过,而且都是几十万吨的重量级油轮,建桥之后会不会影响世界大国的战略部署?对全球反恐战略有助或有害?马来西亚政府没有点头,印尼政府还没有作任何表态之前,中国会为这项计划融资吗?首席部长未免太乐观了。

邱培栋还在记者会说:“马印大桥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首长沒有严正作出回应,反而说他告诉中国国家主席胡錦涛,马六甲王朝时代,中国公主就曾远嫁到马六甲,随后即语带玩笑的表示,若太太同意,他也要娶中国女子;首长甚至重复3次发表他要娶中国女子的谈话。”

这些话如果传到胡锦涛耳中,胡锦涛作何感想?大家不妨动动脑筋。

(2009.11.24.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

培风提高学费


马六甲培风独中提高学费,议论纷纷。

独中艰苦奋斗近半个世纪,从一些人形容的“惨淡经营”到摆脱困境蒸蒸日上;统考文凭虽然得不到我国政府承认,在国外却很受欢迎,全球超过500间一流大学接受独中生以统考成绩就读就是对诋毁独中者的最好答复。

培风是马六甲唯一独中,不接受改制而自力更生以来,就是靠学杂费和华社捐献维持。培风办得如何,家长关心,华社在意。培风掌舵人做任何决策之前,慎重考虑家长和社会人士反应之外,还得顾及培风的办学方针和力争上游、提升素质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培风的办学方针,为了使学生达到成人成才目标,良好的教师、优良的设备、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必备的因素。

培风要稳健发展和达致办学目标,必须让老师安心教学,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培风目前的薪金较低的是不争事实,大学资格老师起薪1650令吉,调整之后增至2000令吉,还是比同等学历的国中老师低得多。

薪金之外,留住现有的优秀老师,尊重资深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很必要。教师需要终生学习来改进教学效能和理论水平,教育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董事会有责任为肯上进的老师提供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平均素质。

数字会说话。提高学费之后,培风每年可以从学费方面增加120万令吉收入,加上常年支出,每年依然不负300万之巨。据统计,每名学生每年的平均费用是4000令吉,社会人士每年仍需负担每名学生500令吉。

培风不是贵族学校,凡是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都在欢迎之列,家长的经济能力从来就不是考虑因素;培风因应学生程度的不同分班,第二年再分一次,务求达到有教无类、有素质的大众化学校目标。

比较之下,起学费后,培风的收费依然在较低水平,这些事实不容恶意歪曲和中伤。

为了照顾家庭收入较低的家长和多位子女在培风求学的困窘,培风一路来都有助学金让学生申请,董事会在发布会上已经承诺将增加助学金名额协助家长的困境。

华社爱护培风,关心培风,支持培风,董家教和培风人感恩不尽,但是培风必须不断提升来完成民族的付托,满足家长和社会的期待,起学费是不得己之举。董事会呼吁个人和商业机构多多领养培风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持培风。

培风是大家的,大家的事大家做,希望有能力的个人和商业机构热烈响应,为民族教育的堡垒增砖添瓦,尽一份炎黄子孙该尽的责任,保住民族教育的根,让我们的子孙傲立于民族之林!

(2009.11.21.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

检验华团领袖的话


马华是政党,定位和作用与华团有别;马华党争是家事,与华团无关.

马华内斗无休无止,争来争去无非为了个人利益和官位。大大小小党争,哪一次争的是“我更有能力为华社争取权益”?这一回的翁蔡廖三国演义也不例外。

马华党章注明为华人争取应得权益,为华社做事、为华裔争取权益是份内事,做好是尽职。华社关注的是马华究竟为我们做了什么,做得如何华社自有评价标准;马华由谁当总会长与华社无关,马华党争谁胜谁负,华社无需特别在意。

却有一些认同或倾向于党团挂钩,把华社命运和马华紧密链接,认为华社必须靠马华来争取权益的华团领袖,不断发表希望马华“快快解决纠纷,团结一致为华社服务”的讲话,似乎马华内斗有了结果,华社就能受益。

网页民调《你关心马华党争吗?》已经清楚显示,365个回应中,高达61%表示他们不关心马华党争,觉得马华党争与他们无关;对此次党争感兴趣的读者占27%,追踪马华党争报道的读者则只有区区12%。这些“华社领袖”的过度关心显然与民调相去甚远。

他们非但关心马华党争,还一致表达了希望首相介入的意愿。他们说:“首相在必要情况下介入或插手,有望解决当下问题”、“首相以国阵主席身份介入科稳定局面,这无疑是最佳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纳吉以`大家长`身份介入是大家最大的期望’’……

1983年开始的梁陈党争,恶斗年余还没有解决征象,时任首相马哈迪担心影响国阵的形象和操作,委派巫统的嘉化峇峇为调解人,择日举行马华选举。未知马华上下至今是否还认为这是马华的奇耻大辱,当年的马华的确让人有“矮了一截”的感觉。

这些“华社领袖”为了配合首相讲话而希望外人再度插手马华党务,岂不是要马华再一次暴露听命于人的可悲?

“自扫门前雪”固然不对,但是这些有头有脸的“华社领袖”过度热衷,公开表达对政党内斗的关心,还殷切希望外人介入,就不是一个华团领导人该有的态度了;忘了历史,不以史为鉴的领袖素质如何,已无需多费笔墨。

(2009.11.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胡锦涛到马六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我国访问一天,百忙中抽空到马六甲一游。

报道说:到马六甲是胡主席亲自提出来的,目的是远眺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市民对中国领袖到访雀跃万分,顶着烈日撑伞等待。有人自制中国国旗欢迎,有人特地搭巴士赶来看主席一面,也有游客牺牲观光安排在胡主席经过地点等候;胡主席经过时,有人跳起来高呼万岁,在在体现马六甲人的热情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殷切期盼。

马六甲那么多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文物古迹,胡主席为何独钟情于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最繁忙的海道,扼沟通欧亚非要冲,全球四分之一运油船经由这里到亚美诸国。据统计,每年通过的5万艘船,近六成是驶往中国的,是中国进口能源的海上生命线。

胡主席应是基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而在繁忙的酬酢中,抽身到马六甲一睹海峡风采,也有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对能源安全战略的关切。

一阵风似的到访转瞬间成为过去,留在市民心中的除了惊鸿一瞥的主席身影和热情激荡的一刻,马六甲海峡之外的景点安排,引起一些议论。

马中建交以来,三宝山和观音亭是中国领导人必到之处。这一回,胡主席只言明要看马六甲海峡,其他景点则由负责接待的人安排。

马六甲州政府指定的侍从官是颜天禄行政议员。江泽民主席15年前到访,颜天禄的父亲也是侍从官;父子两人在不同时期代表州政府接待中国最高领导人,是政坛美谈。可惜这回没安排到三宝山或青云亭,美中不足。

颜天禄是鸡场街文化坊主席,安排胡主席到此一游无可厚非;文化坊当天刻意布置一番,难以一见的全华文布条和深红欢迎版高挂,准备以最大热忱欢迎胡主席。结果是胡主席行色匆匆,未能从隔街的峇峇娘惹馆转过来,枉费心机。

胡主席远眺马六甲海峡时,首席部长对他提起建马印大桥的事,胡主席微笑不语。微笑用意何在,在州议会引发一场辩论。能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最高领导人平起平坐,首席部长显然兴奋异常,找个机会问反对党议员为何没参与会见?回答是:保安这么严,没在邀请之列,怎么出席?

回顾颜氏一家大小出动,颜文龙的孙儿盛装献花的场面,反对党议员怎能不感慨万千!

原来大人物到访,尤其是举足轻重的巨人前来,可以从安排中解读那么多有意义的现象。解读所得,受益匪浅!

(2009.11.18.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私营化停车收费弊端百出



马六甲市政厅私营化停车场收费制以来,弊病丛生;有如俎上肉的车主无奈,唯有无语问苍天。

宣布私营化的时候,反对党在第一时间指责市政厅把生金蛋的鹅转让给私人公司;官方矢口否认,还列举数据解释市政厅往后的收入将会更多,力辩私营化对消费者有利云云。

国家总稽查司早前已经指出:市政厅把一些有利可图的停车场以低廉租金让给私营公司,影响总收入。言犹在耳,2008年的稽查报告又明确指出,市政厅允许私营公司在未经宪报公布的地段划格收停车费。被点名的地点有峇樟广场花园、士马木金龙城、罗弄甘榜爪哇、武吉卑亚都慕迪拉花园。

这些问题当然可以用“技术问题”搪塞过去,但是在总收入明显减少之下还同意修改合约,把利益进一步转让给私营公司,就必须向人民有个交待了。

爱极乐州议员邱培栋揭露:市政厅在2008年修改与私营公司的合约,把原先的四六分账(市政厅占六成)改成五五,还允准私营公司从2006年签约日期开始追算。

修改部分还包括把私营公司每月付给市政厅的30万租金,改成每个停车格20令吉。这个修改使市政厅在这方面的收入降低至564万。

邱培栋说,根据政府总稽查司报告,第一项修改导致市政厅年收入从原本的281万缩水到225万,平白损失56万;第二项修改则减少246万收入。

总稽查司报告还揭露,停车费分账方面,私营化公司至今还欠市政厅219万未还清;市政厅也为私营公司预付了43万的执法人员薪金和公积金。

报道说,市政厅是为了“减轻私营公司的负担”而同意做出这些修改。私营公司拖欠市政厅这么大笔钱,还为它着想,修改合约来增加私营公司收入,符合一般合约的处理和操作方式吗?

邱培栋说:私营化原应是帮助政府减轻承担,结果是背道而驰,赔了夫人又折兵。

升斗小民不知道这份合约是怎么签的,难道合约有保证私营公司一定赚钱的条款吗?不然,为什么同意修改合约来增加私营公司的收益?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大权在握的官大人才知道。

(2998.11.13.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批判没有民族自尊的学者



令华社忧心忡忡几十年的“最终目标”在巧妙掩饰下,不再出现在修正后的教育法令了,却有另一类人物抱着感恩心态,一再为最终目标涂脂抹粉,荼毒人心。

这些头顶上挂着博士教授桂冠的所谓专家学者,不断发表华小淡小破坏种族团结歪论,企图以他们的学术地位作“权威性”发言。他们以团结为幌子,真正用意是要摧毁民族教育,把母语教育连根拔起;隐藏用心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向他们学习,做个数典忘祖的败家子。

他们体内流淌的血与我们无二致,皮肤与我们一样黄,还公开宣示自已是“大马华裔”,却又蔑视民族教育,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诋毁祖先,完全没有民族意识、荒腔走板、别有居心的奇谈怪论竟出自拥有教授头衔的知识分子之口,是对学术的莫大侮辱;如此荒唐行径,真是匪夷所思!

他们说:“必须领悟本身在这里只是少数种族,因此应该务实地放弃在中文学校使用华语为媒介语,以便走出种族框框及能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上生存……身为少数民族,我们要有施与受的精神,也须妥协。”这是十足自我矮化心态的反映,也是奴化思想的典型论调。

他们刻意忽略学习母语,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是没有人可以夺剥的基本人权;也漠视华教立根大马200年,为国家栽培无数人才,在各个领域为国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华教的存在价值已经被肯定,政府也承认华校是国家教育一环。

他们又说:“学生接受母语教育会吸收得更快,他们起跑快,却输在终点,更糟的是欠缺创意及语文能力。”哪一套教育理论说接受母语教育的学生“欠缺创意及语文能力”?单一源流教育是促进种族团结的不二法门吗?为什么公平对待国内族群的国家没有种族战争,许多单一种族的国家却内战连年?可见这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漠视教育理论的论调,其目的纯是为了迎合“最终目标”,鼓吹同化。

这些顶着教授光环,却说出没有学术远见、违背教育理论、缺乏人类学基本概念,完全不符事实的话,自贬身份又丧失尊严,完全没有民族自尊。华社不要被博士光环所迷惑,必须认清香花和毒草,严厉批判这些学者的卑劣言行,暴露他们的真面目,不让他们为了个人利益或其他目的刻意歪曲、诋毁和污蔑母语教育。

(2009.11.1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还等什么


被美国人认为“抵得过五个师”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955年突破重重阻难回到祖国后,筚路蓝缕从无到有,把中国的尖端科技推前20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自尊。

我们这里当然难以产生钱学森这样的人才,不过,当前的政治环境,却有一言九鼎的强势领导人,可以凭一句话左右马华。

翁蔡厮杀得刀光剑影,斗得有你没有我,原以为一场特大能定生死,却不料两败俱伤,平白让廖派崛起,演出马华版三国演义。

国阵老大纳吉看不过眼,在民政大会问了一句“还等什么?”这四个字堪比五个师的气势,没几天,“大团结方案”出炉,原本势不两立的翁蔡联手对抗廖中莱的逼宫派。稳住阵脚后,翁诗杰以党章赋予的无上权力,大开杀戒开除不听话的委任中委,正着手重组州联委会消除杂声。

大团结方案来势汹汹,廖派能有多大作为?第二回特大充满变数,即使开得成,充其量只能向翁蔡展示实力保住官位。马华“听话”传统之下,廖派若不归顺,能否打出天下,令人质疑。

上一回梁陈党争,也是斗到昏天暗地没完没了,直到时任首相马哈迪出面,由国阵委派巫统嘉化峇峇监督马华党选,双方人马才愿意接受选举结果。当年,被誉为“牛一般”的梁维泮手握的权力比今天的翁诗杰还大,也不得不黯然下野。这就是马华的悲哀。

“个人毁誉事小,社会期待事大。”翁诗杰诚信出问题,耍弄文字来自我解脱。这句话的另一面是:没有了权位,声誉算什么?华社健忘,只要大权在握,掌握党资源又得到首相信任,略施小恩小惠,哪怕华社不感激涕零?这就是马华文化。

廖派特大发起人之一王乃志说“党格最重要,没有了党格还谈什么?”魏家祥一再强调“党的尊严最重要。”堂哉皇哉,但是谁能相信一场特大可以使数十年如一日的传统文化改头换面?廖派真的为党格和尊严而争吗?

首相问马华“还等什么”,华社也要问一问:马华内斗几十年,争来争去,为的是什么?无非那把椅子。

新科华总会长方天兴希望马华是会抓老鼠的好猫。马华自己的事解决不了,还能为华社做什么?华社真的要等马华成为好猫吗?华社,还等什么?

(2009.11.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顾问



冯玉祥将军有一则关于顾问的讲话。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语也;顾问者,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之时,乃请你答复也。”

冯将军是对苏联军务顾问乌斯马诺夫说的,他很不喜欢这位顾问经常问东问西,还涉及用人行政,找个机会说了这些话。乌斯马诺夫听后识趣地说:“您不问,我便不言了。”冯玉祥怕他太难堪,笑着说:“但我一有所问,你当尽情答复啊!”

这番话虽语带幽默,却道出顾问该有的定位和不能干预内部事务的真谛。

华团委任顾问由来已久,受委者通常是德高望重,对团体有过贡献的元老,或者有钱有势,对会务有帮助的人。

“有钱”易解,“有势”就必须详加说明了。早期的“势”,指的是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特别是动员人力,发动族群方面,能领袖群伦的代表性人物。这类人不一定有钱,但是号召力强,登高一呼,万山响应;不是黑社会人物,却有“大哥”气质,打个电话,难题迎刃而解。

政党势力入侵华团,有心人全力鼓吹党团挂钩对团体和领导人有利之下,委任政治人物当顾问成了风气。在任的各级议员或还有影响力的过气政治人物,都在受委之列。

华团委任执政党议员当顾问,无非希望能得到些许官方拨款,有野心的领导人还可能祈求封个勋衔来光宗耀祖。

政治人物当然不愿白被利用,对华团有所求是必然后果。华团为了配合,或者领导人为了达到私利,不得不倾向执政党,应做的事不敢做了,该说的话不敢说了;或有领导人太急于功利,不惜把团体变成执政党的外围组织,心甘情愿为执政党效命。

于是,这些顾问手握实权,指指使使,开会时一定要等他到场才可以进行,大小事都必须顺着他的意,否则就拂袖而去。

一些人为了讨好,巧立名堂如执行顾问、首席名誉顾问、首席会务顾问、首席赞助人、首席剪彩人等等,把阿谀奉承伎俩发挥得淋漓尽致,丑态毕露。

顾问果真能协助团体向上向善,被征询时提些意见给予指导,肯定好事。驾凌主席之上,顶个顾问之名行主席之实的“顾问”,最好读一读冯玉祥将军这段话;华团委任顾问要额外小心,不要“请神易,送神难”下失去自主权,典当了团体尊严。

(2009.1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马华版三国演义



应是零和游戏的翁蔡内斗,结局却是大团结方案出炉。迫不及待要分配资源的中委眼见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怎会甘心?第三股势力已经浮出台面,取代蔡细历成为署理总会长的廖中莱俨然成了这股势力的领军者,狠招连连,逼得翁诗杰说出“要我揭露某些党领袖非常难堪的事,是愚蠢的。”

翁诗杰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他所指的“难堪”是什么,从王赛芝向记者透露的“逼宫版本”可见一二。

王赛芝说翁诗杰打消原意,没有在特大之后立即辞职,是廖中莱、魏家祥与周美芬等人之前曾经在一次中委聚会中,力劝“千万不能在一气之下仓促丢信辞职……要总会长把决定带回中委会讨论,因为一切源于我们的集体决定,所以必须集体负责。总会长当时非常感动,答应了我们。”

曾经在中委会流泪指责有人“尸骨未寒就争财产”的王赛芝,是翁诗杰忠贞支持者。不论可信度如何,她在翁诗杰强调“做到2011”过后才爆出这个料,充其量只能显示“的确有逼宫这回事”,不能防止马华版三国演义的上演。

三股势力各有长短。翁诗杰信誓旦旦做出的承诺没有落实,诚信大打折扣;蔡细历道德不端是挥之不去的阴影;25人联署信内容没有公开,廖中莱背信弃义“逼宫”的包袱终究难以卸下。

政治如果是数学上的1+1=2这么单纯,人人可以成为政治家;认为翁蔡联手等于掌握了九成七支持率,是不切实际的。大团结方案终归是纸上谈兵,16位廖派中委要求召开的特大充满变数,谁都没有必胜把握。当前情势是廖中莱气势鼎盛咄咄逼人,翁诗杰步步为营沉着应战,蔡细历坐山观虎斗等收渔翁之利。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戏连连。

政治讲实力。曹操在原版三国演义挟汉献帝立都许昌占了先机,在世时却尝不到一统天下的胜利果实,原因之一是被挟持的汉献帝软弱无能,群雄不听号令,曹操必须靠自己的实力打出天下。

表面看,马华版三国演义任何两派结合就必然取胜,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三股势力无人占先机,除了党内支持度,还有无形却可以左右胜局的支配性力量。谁是最后胜利者,得看这股力量重心移向哪一边。这是当前政治现实,也是马华文化,向来如此,不必争论。

(2009.11.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