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英雄是寂寞的



40多年前听刘文金的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被曲子的热情和豪迈吸引,对三门峡水坝萌生无限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三门峡,体会曲子的意境和作曲家的深情。

最近看了报道,才知道建于1954年的三门峡水坝其实是中国大型水坝建设的败笔。严重的泥沙淤积使大坝最初设计方案和实际运行效果南辕北辙,蓄水拦沙、高坝大库、让黄河水变清的初衷成了泡影,防洪减灾变成了水灾搬家。

这座水坝是由苏联专家选址与设计的,意识形态挂帅之下,谁敢反对苏联专家提的蓝图?开会时,中国的许多水利水文专家学者,只能唯唯诺诺;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坝的与会者,他认为黄河泥沙流量大,这个方案肯定行不通,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在阶级斗争为纲的火红年代,黄万里是唯一敢于抗拒政治阿谀的知识分子;“怀璧其罪”,他正是由于讲了真话被划为右派长达22年,1980年才获得平反。

黄万里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在异常严峻和恶劣环境下敢敢说出真心话,体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我们这里已经没有了意识形态斗争,国阵正极力讨好华社试图挽回308大选失去的华人选票之际,领袖们却还陶醉在协商妥协的迷思中,口喊“超越政党”却从来不敢与反对党接触,对执政党则是言听计从,还向执政党伸出橄榄枝,想走后门,当部长呢!

秉持正义应该是领袖最基本的守则,可是当前的情况却是令人失望至极。马六甲的年景布置搞得火红,华社出钱出力,却由政党来收割,不合理得很。本届工委会主席杨家财公开指责拨款分配不透明化,又拿出电费单为证,华社一片赞好声,华团领袖却噤若寒蝉,哼也不敢哼一声,反而说风凉话,什么说话的人分量不够,是反对党人等等,可悲又可恨。

华团领导人当然不全是知识分子,但是既然挺身而出为团体和华社做事,就应该本着良心和良知行事,哪能为了个人的商业利益或升官发财而忽略了华社的寄托?不敢挺身主持正义,反而在背后拨冷水,把敢讲敢做的年轻人视为眼中钉,一心要在年轻人羽毛未丰时赶尽杀绝,这种心态,岂是担大任者该有的!

人总应该有基本的良知和良心,懂得分辨是非黑白吧!没有正义感和是非不明的“华社领袖”,别再霸着茅坑不拉屎了!

(2010.2.2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参与华团目的何在



华人喜欢结党结社,不完全统计,我国华团数目不下七千。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应是天下第一。

经常有人说华团工作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近几年的华团选举,特别是总会的改选出现那么激烈竞争,总是有人志在必得,愿意花时间到各分会串连,出大笔钱搞宣传、请客?可见当华团领导人已不再是过去“只有服务”那样单纯了。

社会是百科全书,仔细观察怀着服务社群以外目的参与华团的领袖心态和作为,的确妙不可言。

有人参加华团目的是招生意,或保险,或直销,或拉下线,或找助手,不一而足。出发点虽然带个人利益,对团体的杀伤力不大。可恨的是怀着不正确心态,千方百计挤入理事会,纠朋结党搞小集团巩固势力之后,利用团体来图利的野心家。

他们专搞有利可图的活动。大至规模宏大的宴会、纪念会、演出,小至茶会、欢迎会、座谈会,连纪念品也不放过,负责的都是与钱财有关的项目,不容其他理事染指。

有人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也有人私下栽培自己的干部,精心策划夺取领导权,得逞后就原形毕露,把创会宗旨置之脑后。他们专门巴结权贵。为了得到封赐,不惜与执政党拉关系,走党团挂钩路线,典当了团体尊严还洋洋得意。

有人热衷衔头,总想得到封赐,却因向来自命清高不得其门而入。见朋友当上大团体主席不久就得到封赐,于是想走后门,先是甘冒天下大不韪发表与华社立场大相迳庭的言论,再通过关系要朋友委以高职,期望能分到一杯羹。却因脸皮太薄,经不起外人几句话就打退堂鼓,徒留下笑柄。

有一类理事,花言巧语取得领导信任后,要主席把刊物的稿件、编排全交给女儿负责,却因毫无经验而把刊物编得非驴非马,糟蹋了主席费尽唇舌得到的赞助费。尤其可笑的是纪念刊内的文字版从头到尾都是同一字体,大小一致,让人不晓得哪是题目,哪是作者。看过的人都摇头叹息。

被这些别有居心者占据的团体,成了利益挂钩的天堂,公信力荡然无存,有识之士避而远之。或问:主席怎能允许这些人为所非为?

答案很简单:主席本身就是热衷名利地位之人,深切了解没有这批人支持,位子不保。于是任由他们挥舞,还称兄道弟互相吹捧。正是互相利用,互惠互利!

(2010.2.2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高朋满座和生意惨淡



老同学趁春节假期与家人到马六甲小住几天,年初三请他们吃早餐聊尽地主之谊。

他对娘惹叻沙情有独钟,要我带他们去尝。

到两家熟悉的档口,都未开始营业;忽然想到马六甲拉也有一家店,虽然打的不是娘惹叻沙,味道却相去不远,决定带同学过去尝尝。

邻近商店和办公室还在休假期间,没有交通阻塞又停车位充足,很快就泊好车。进入店内,只见黑压压的人头,高朋满座。

好不容易找到位子坐定,等了好一会儿才有服务员来问。幸好站厨的头手手脚俐落,热腾腾的叻沙很快就端到面前。

到柜台付账,见墙上贴了一则通告:新年期间,每碗面起价一令吉,茶水每杯起20仙。老板娘陪着笑脸说,没法子,我们没年休,要给员工特别补贴。

小贩在新年期间起价已是常态,消费者一般都能接受。毕竟愿意牺牲天伦之乐开门做生意的小贩对本地人和外来游客都有很大方便;年假期间工作量大,老板也要多给津贴。从每个档口生意都很火红,顾客盈门,可见一斑。

回家看报,却见到“牛顿小食村生意惨淡”的大字标题。

报道说,小食村旁的马来小贩夜市突然增加一天摆卖,小贩们急切期待的年初二人潮未如预期大量涌现,大感不满而怒吼。

市长助理李光照说,市长于上周五临时批准英雄走道马来小贩夜市在年初二增加营业一晚,无法及时通知造成误会。

往年春节期间,小食村的顾客多到爆满,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时间休息;小贩们一如既往准备了大量材料应付需求,如今却因市长“临时批准”而痛失血本,小本经营的小贩怎不气愤?

曾经大力反对英雄走道夜市场的前市议员颜永和说了真心话:“市政厅行事应该以民为本,照顾全民的利益,而非照顾一小撮人却为难其他人。”(见星洲日报2010.2.17.马六甲版)

可惜颜永和已不是市议员了,不过,他目前是“国阵怡力选区协调委员会”副主席,牛顿小食村正是在这个选区内,颜永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颜永和,看你的了!

(2010.2.20.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考试导向和一科主义



翻阅剪报,见彭亨班珍华小校长林良德落泪的报道。他是为6名被校方设定为合格目标的学生,在UPSR小六考试中因一科不及格落败而掉下痛心的眼泪。

政府考试成绩向来认定是评价学生和学校表现的唯一标准,考试导向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学校为了博好成绩,像训练机器人一样训练学生,着重与考试有关的科目,有价值却与考试无关的科目往往被忽略或牺牲。

考试成绩成为决定学生前途、考核办学成效的标准,根本就违背教育精神和理念;我国还有一项特别条规,就是不论来自何种源流学校,国语科必须及格。

我想起不久前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观赏的一个与中国教育改革有关的节目。参与者有教育学者、大学校长、学生和听众。获悉中国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弊病,北京大学入学制已实验进行与传统截然不同的实名推荐制。

方法是:从评定为特优中学中选出39所,允许校长推荐最多8名学生。被推荐者在入学考试中,享有加30分的优惠。

高考僵化制度下的这股改革之风,引起教育学者之间的激辩,争得脸红耳赤,尖锐词语不断出现,在场的学生家长也表达了精辟见解。

国宝级学者钱钟书1929年考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时,数学15分,英文满分,国文特优,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惜才,阅卷后决定破格录用;历史学家吴晗1931年考北大文学院,文史和英文都是满分,但数学0分,北大没有破格录取,他转考清华,依旧文史、英文满分,数学0分,但清华破格录取了这个奇才。

根据现有制度,吴晗、钱钟书这类旷世奇才都进不了大学。现有制度压抑高才、怪才、偏才、不公平已是共识,但是如何找出合理解决之道,确是伤脑筋。北大跨出的第一步虽然引发争论,不失为中国教育界敢于解放自己,敢于觅出路的勇气。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派一批教育学者到美国考察,惊讶于美国教育的放任程度,认为中国20年后一定能超越美国;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中国之后,也认同这个见解。30多年过去了,中国大学生的总体表现还是输给美国学生,为什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发现弊病,已开始寻求新路,我们呢?

(2010.2.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

礼仪和平反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过程;在人际关系中,礼仪是必备的相互沟通技巧。

华人自诩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即使对方是恨之入骨之人,也必须若无其事般打个招呼、握握手,否则会被批评“不懂礼仪”。

平反是政治用语,通常指一个人受不该有或不公平对付,经历了不名誉阶段之后恢复名誉,有沉冤昭雪之意。

平反的用意在于使人从中悟出更深更多道理,进而认识到伸张正义的必要;当权者可以从平反中明了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与人命关天的重大关系。

对忠贞于党的政治人物来说,被开除党籍是非常不光彩的事。为了民族大义被开除,更是怨气难平,一日不平反,死也不瞑目。家属四处奔走替死后的长辈伸冤上诉要求平反的例子,并非罕见。

如果认为前朝的人采取纪律行动对付某人是错的、不正确的,就应当毫无顾忌、果敢地为他平反以昭示实事求是和公正无私,不应找理由觅借口,文过饰非。

平反必须付诸行动,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更不能把平反视为“仅是一种表面化的名堂吹噓形式而已”。礼仪和平反是两码子事,不可混为一谈;以行动表示敬意绝对不能与平反划上等号,更何况政治人物经常基于政治考量,做不愿做的事来争取民心博选票。

冤案如果可以因岁月而淡化,就不是冤案了;因此,以小动作或期盼时间来清洗前朝人犯的错误,是自欺欺人、不切实际的。

中共建党以来,平反无数冤错假案,从早期的高岗、胡风、粟裕、饶漱石到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彭真、陶铸、陆定一、罗瑞卿等人,都曾经被冤屈而后平反。据统计,至1985年,总共平反了47万多名党员,300多万名地方干部。不少平反是在毛泽东死后进行的,可见该平反的就平反,没有“当年的领袖已经作古,又有谁能为他们陈情说项”问题,也没有“见好就应收,别过于强人所难”顾虑。

这些平反都是通过中全会会议,作出决定后对外公布的,地方干部则由地方领导进行,从来没有召开党特大来平反这回事;平反这么多冤错假案,非但无损于党的威信和公信力,反而有助于让人了解当前的领导是勇于负责,敢于行动的,绝非哗众取宠。

主持正义,行事公道是政治人物取信于民的重要条件,是否敢于面对历史体现领袖的素质与勇气,考验领袖是否有坦荡荡胸怀,虚假不得。

(2010.2.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新春感言


转瞬间,春节又降临了。

年少的时候,整天盼望过年,总有为什么年不快点来的无奈;年纪大了,到了“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阶段,对年却萌生为什么这么快到之慨。

感受的差异,特别是进入耳顺之年的感叹,反映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感叹人生辛酸苦辣的消极面,也有恨时间不够,不能持续充实人生的积极性;对那些春风得意,不愁吃穿的有钱有闲阶级来说,则是岁月无情青春不再,享受的日子有限了;既有利益享有者更是不愿放弃盘中餐,只恨人生不能长长久久。

风水轮流转,华人文化行情不断看起,政府对民间庆祝春节的活动大开方便之门。马六甲的华人文化气息本来就很浓厚,二十年前开始年景布置以来,越办越旺,成了马六甲迎春的独特文化,远近闻名,吸引无数游客,旅游和相关行业受益匪浅。

“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年景布置成了品牌,谁是领头羊,竟也争得脸红耳赤,贻笑大方。始创者黄树党时运不济又势单力薄,终究还是败下阵来。见到跟红顶白者洒钱刊登大篇幅恭贺广告,心里肯定不好受。

又有趋炎附势、与人消灾者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开动宣传机器歌颂主子的丰功伟绩,肉麻当有趣。

谁是谁不是,马六甲人心知肚明;只有那些自甘降格,以加入大合唱为荣的所谓领袖怕被责怪支持不力,盛装上阵跟着指挥棒起舞一番,一派洋洋得意姿态。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等的总称,简单说,一个民族整体意识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就是文化。文化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孕育、发展和成长才能持续传承,文化是自然形成的,本来就没有“谁最适合”这回事。政党骑劫某项或多项文化活动已是不该,若有人强要当某项文化活动的图腾,企图通过各种关系树碑立传,根本就和文化的意义背道而驰,或能得意于一时,终究避免不了打回原形。

迎春活动多姿多彩,绝不限于单独一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观念要不得。有容乃大,兼听则明,没容人之量,把不同意见、不跟随指挥棒走的人都当成别有居心,诬指人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议程等等,是应该受严厉批判的。

(2010.2.1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首相天天来,好吗?


首相在百忙中抽空“访问”马六甲,虽然只是旋风式的一天,却给马六甲人一个“崭新”的观感。

这个观感不是对首相个人形象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而是首相所经之处被刻意清理、装饰和洗净,重铺道路、修筑沟渠、更换沟盖等等,让马六甲人有焕然一新的感受;不少投诉多年没人理会的民生问题也及时改善了,效率惊人。

行动党州议员郑国球批评这种表面功夫反映了在朝者的投机取巧心态,是“以领袖为本”而不是以民为本;盖子只能掩盖表面,沟渠底下的阻塞和污泥依然没清理。

民间的普遍反应是首相最好天天来,到州内各地区走走,以便深入了解民困,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首相此趟来,主要是为峇株安南机场扩建竣工开幕。提起这座机场,马六甲人有吐不完的苦水。“扩建”成国际机场使马六甲成为我国航运中心之一的承诺讲了又讲,一年一年过去,好不容易上马,又征用又改道,附近居民逆来顺受经年;未启用却传来跑道不够长,满载的737机不能降落,市民都问“怎么搞的?”

州政府信誓旦旦承诺扩建之后,会有很多班机起降,可是启用迄今,每天只有区区一趟航班,与边际成本不成比例。

若不是有政治议程,首相岂会风尘仆仆,乘专机来为每天只有一个班次的机场主持开幕?

到吉里望填土带出席五万人宴会,见证全国最大的“一个大马”标志,显然是“附加价值”。有吃有喝,与会的人自然欣喜万分,可能还有打包回家让家人分享的;只是下午开始的封路、改道,长达四个小时的塞车使附近居民和非经过那里不可的驾车人士痛苦不堪。

到文化街见证花了几万令吉、只能看不能舞的全国第一大大狮头,乘坐三轮车浏览文化街,还有据说支持在老街设立华人文化馆等等,都是给马六甲人带来的惊喜。

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显出人民对领袖到访的热诚。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的行程,让人想起几个月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的情景。同样是旋风式,但是夹道欢迎的市民,都是没组织性的,热烈程度毫不逊色。马六甲人热情,此话不假。

盼望首相天天来心态,是迷惑于表面现象,民生问题必须系统化处理,岂能等待领袖到访才改善门面?表面功夫不耐久,虚华得来的暂时满足感,最终还由人民支付帐单。归根结底,人民最不划算。

(2010.2.1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华团和政治



1980年代,全国华团普遍认同前十五华团指明的“关心政治,超越政党”方针,站稳立场力抗政党政治,敢怒敢言是特色。那个时期,内政部对报章的控制比较上宽松,言论相对自由,华文报都乐意报道华团领袖讲话与华团文告,华团的公信力也因此得以提升。

在朝的华基政党当然不满意这种现象,曲意逢迎的御用文棍为了讨主子欢心,极尽破坏、污蔑和歪曲之能事,先是抨击华团领袖怕政治怕得要命,被严词驳斥之后,又故意把“超越政党”说成“超越政治”,大做文章。

御用文棍只能当马前卒,釜底抽薪才是解决之道。资源充沛的在朝华基政党选择以“打入华团纠正华团”来对抗;长期耕耘、威迫利诱双管齐下,收效显著。

领袖普遍被收编是当今华团特色,该讲的话不敢讲了,该做的事不愿做了。他们以加入执政党的大合唱为荣,与执政党一唱一和,还公然鼓吹有人在朝好办事,争取拨款容易等等,丑态令人作呕。

华团领袖的软弱使垄断资源、占尽便利的在朝华基政党踌躇满志,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不准反对党染指华团事物。


妄自尊大之下,华团的宴会要以他为主宾,一切活动都必须让他上台讲话或鸣锣;偶尔做了一些好事,不以报章报道为满足,还要华团登报鸣谢;有人同样做,鸣谢的对象是反对党议员,就大加鞭挞,指责“有心人”把政治带入华团。

有不愿加入大合唱的华团领导人或不甘屈服的年轻人说了真话,就被指责为“反对党的人,背后有政治议程”,动用一切资源全力打击之外,还指示已经“归顺”的华团领袖里应外合,务必杜绝不同声音,唯我独尊。

马六甲一个大乡团主席本身就是政治人物,几度举行记者会表态支持政党权力斗争某一方,又委任资历肤浅、过气的党同志为团体顾问,日前却呼吁不要把政治带入华团。知情的人都知道他作此发言,是与党内同志最近指责“有心人”的言论互相呼应。

华团领袖自甘降格,还典当了团体尊严和利益。这样的领袖,哪有公信力可言?他领导的团体,自然也成了政党的应声虫。

可悲的是这不是唯一案例,很多人对这种现象已是见怪不怪。华团要回复1980年代的威信和公信力,还得费一番心血。

(2010.2.1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宗乡团咆哮了



马六甲宗乡团联谊工委会以不挂灯笼抗议拨款分配不公,在华社激起千层浪,却因半途杀出“八华青”而功败垂成。八华青宣称是“自动请缨”的,但是出来亮相的几个人有什么背景,社会关系如何,为何第二天就“筹足”钱开始布置等等,马六甲人是心知肚明的。

12华团青年团组成的宗乡团不因八华青的介入而放弃工作,仍然站稳岗位做应做的事,积极征求商家报效牌楼,准备立在舞台左侧。

设计完成,牌楼的字也拟好交给广告商了,第二天傍晚却得到广告商的电话,说压力很大,有人不允许牌楼出现宗乡团联谊会和12个团体的名字。宗乡团负责人联络上年景嘉年华主席颜天禄,他答应协助解决这件事。

很快有了回复:一切照走。问题解决,宗乡团高兴,广告商也乐见其成。但是噩梦还是纠缠不已,赞助商不胜其烦,干脆放弃赞助。

最后消息传来:市政厅决定“占用”牌楼来欢迎首相莅临鸡场街,宗乡团丧失这座牌楼主权了!

宗乡团忍无可忍,通过记者会向华社交代。工委会主席杨家财说,这是18年来,首次没有象征宗乡团的年景布置牌楼。宗乡团在鸡场原本有三座牌楼,政府决定兴建永久牌楼和世遗公园后,宗乡团只剩下舞台左侧的唯一牌楼。如今也在完全没有通知之下被“夺走”了,怎么公平?

官字两个口,宗乡团即使有千万个理由也难抵挡。行政议员颜天禄同意了,为什么又杀出一个程咬金,还动用官府力量?可见当初“不允许”那个人势力和影响力之大,颜天禄也不敢冒犯。

这件事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发生在祈安律的事:由于年景布置负责单位坚持邀请民政党的江真诚博士主持亮灯,仪式未开始,市议会工友就来到现场说没准证必须拆台,过后又突然停电,现场还出现多位虎视眈眈的彪形大汉。经此一役,工委会成员心灰意冷,这条街因此多年没有进行年景布置,几年前才恢复。

如出一辙的两回事,犹若源自同一样板;导演是否同一人,颇费思量。写出来,是让更多人了解,在华团领袖普遍被收编之下,不肯加入大合唱的华团工作者面对多么大的压力和阻难,年景布置的璀璨灯光和显现的歌舞升平背后,还有他们坚持的艰辛和心血。

(2010.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颜天禄累了


南洋商报1月26日《马六甲》报道:年景嘉年华会工委会主席拿督颜天禄累了,希望明年能够由他人接棒。

拿督威拉颜文龙领导年景嘉年华会多年,两年前才因“已有最适合人选”把棒子传给儿子,日前还疾呼“再穷也不能让年景布置停办”。老子对他的期望那么大,正值壮年的颜天禄,怎么因“除了策划,还得去找大笔钱布置,真是伤透脑筋”就意兴阑珊了?

马六甲春节年景布置已是著名品牌,原是民间团体为了增添节日气氛,自动自发把老街布置起来的,当年的创始者黄树党恐怕没料到爆发至这么火热而令国人瞩目。

鸡场街八大乡团(宗乡团联谊会前身)是最早联办年景布置的组织,之前,黄树党已在商家资助下在荷兰街和武牙那也办了几次。颜文龙领军的“年景嘉年华工委会”成立较迟,却在官方支持下取得各种便利,俨然成了领导者。

接棒之后,颜天禄很有乃父之风,把年景布置办得异常出色。他因“累”萌退意令人惋惜,不过,果真急流勇退,倒是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上台看机会,下台靠智慧”虽是老生常谈,却可以考验一个领袖的品质。不过真正能够自动自发及时引退的,又有几人?

在位太久是权力傲慢的根源,华团却不乏“雄踞”领导位置几十年不愿下台的例子。有人创下在位最久的主席纪录之后,又要当跨世纪主席;新世纪降临已经十年了,他还不肯让贤,理由是要创世界纪录,当半个世纪的主席。颜天禄引退,这类人应感汗颜!

颜天禄的官职是行政议员,也是政坛红人。年景布置发轫民间,颜天禄和马六甲旅游局总经理林朝明说除了在颜文龙私宅对面立一个一万令吉宣传板,官方从来没有资助这项文化活动;今年爆发“没官方拨款就不挂灯笼”争论,年景嘉年华忠贞支持者吴炳瑞日前在台上说:“官方资助必然使年景布置变了样,我们怎能为了钱典当鸡场街,做民族罪人?”可见政治不该介入这项活动是普遍共识。颜天禄引退是明智之举!

中文是象形文字,“累”顶头是“田”。农业社会,有田就是有产,颜天禄父子主持的年景布置嘉年华会创下佳绩,就是宝贵的资产;头顶有田方知累,与“创业维艰、守成不易”异曲同工。既已创下纪录,让贤由他人接任,留下美谈,人生又有何憾!

(2010.2.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