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

董事长荣休





“荣休”二字,用来形容德高望重的人退下工作岗位,显示对这个人的崇敬和欣赏。

马六甲培风中学卸任董事长冯秋苹,就是在很体面、很高兴情况下退任,放手让比较年轻的校友施展才华,把校务推向另一个高峰。

她发人深省的荣休感言,道出为培风服务25年的心路历程。她说,在整个华社的力量作后盾,以及培风强大的团队支援下,她并不感到孤单;培风中学今天的成就,是群体通力合作的成果。

她认为,在华社紧密配合与董事会落力推动下,学校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构与基础,培风已经是办学成绩卓著,学生走向国际化,还曾经被教育部列为模范学校

冯秋苹在培风的25年,是培风走向素质教育的年代,是培风展翅高飞,为民族教育,为保住文化之根做出应有贡献的辉煌年代。冯秋苹的领导素质,以及董事会的高瞻远瞩,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确定了培风向上向善的方向。

在马六甲,英校出身的冯秋苹律师,是备受尊重的正面人物。她的华文基础,来自晨钟夜学。她感恩沈慕羽先生创办这所让英校生有机会学习母语的夜学,让炎黄子孙领悟到保住民族文化之根,是该尽的责任。沈老的感召,逐使她她献身华社,投入华教工作。

接班人、新任董事长史进福指出,冯秋苹出身英校,与培风中学本来没有什么渊源,但是她有一颗爱民族、爱文化、爱华教的心,认识到维护与发展母语教育是每个族群应尽的责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及感激

史进福回忆起认识冯秋苹的经过。他说:“认识冯秋苹,是20多年前的事。一天下午,她和几位培风董事到厂里找我。其时,她是培风董事会新任总务,校庆前夕,率领校庆筹款小组向我募捐。我捐了微不足道的小钱,她连声感激。坐谈时,她对我谈起献身华教的缘由。

“她说,学习母语母文是联合国宪章标明的基本人权,政府应该让各族人民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华校在我们这里却受到很不公平的对待。华社出钱出力办独中,独中为国家栽培人才,统考文凭全世界吃香却不被承认,真是奇闻!”

史进福坦承:一个自小受外文教育的人,能够看清楚这么多事,了解这么多华社事务,真不简单。“冯律师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我。我是纯受华文教育的人,培风是我的母校,我受过母校的恩惠,得到华社的栽培,更有责任出来为华教做一些事,尽该尽的责任。”

当总务的时候,冯秋苹不但负起统筹工作,还身体力行,亲力亲为,积极参与校内事务;当上董事长的她,更加卖力为培风、为华教做事。冯秋苹关心培风,也关心六校,需要她的时候,无论多忙,她一定抽空参与。培一的新校地,就是她凭着与陈群川的同乡关系,向陈群川征求到的;培三的安亲班,她也付出充分的爱心。

冯秋苹为华社、为华教、为培风做了很多好事,华社都希望她继续当领导人,齐心合力把培风办得更符合理想,可惜因章程所限,不得不退下。她说:“不当董事长,培风的事,依然是我最关心的事,培风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挺身而出。”

为了能够继续为培风做事,她保留了基金会主席职务。她说:“基金会属于华社,大家的事大家做,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证基金会持续成长。”

冯秋苹就是这样孜孜不倦为培风、为华教、为华社做事的人。

2015.10.3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澳洲人的生活




热带地区阳光炽热如火,人人喜欢在室内用餐,还希望室内有冷气,以便在更加舒适环境里享受美味。在电影里见到影星在烈日下用餐,总觉得不可思议。

西澳珀斯没有下雪,但是在寒季,还是相当冷的,风吹来的时候更是难受。冷天的阳光是温煦的,此时此刻在阳光下用餐是享受,不是受罪。

7月中旬到珀斯的时候,正值严冬。户外阳光普照,气温10度左右;寒风瑟瑟,室内也要穿寒衣,何况户外?过惯了单衣走透透的日子,来到这里,除了感觉冷,还有累赘感。

穿上厚厚的寒衣,两老到住宅附近公园走走,才真正体验到阳光的可爱,了解到炽热阳光带来的温馨。

寒天在户外用餐,已经成为澳洲人的文化。郊游途中,车子停在一个毫不起眼的亭子前。媳妇说这是远近闻名的猪肉派专卖店,很多珀斯人特地开车来买。放眼一看,所言非虚,亭前置放的几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入乡随俗,选择不是阳光直晒的角落坐下来。阳光的照射和热腾腾的肉派送入口里,感觉温暖了许多。树上群鸟争鸣,鸟声啾啾,构成一幅美丽的乡间景色。我们进一步了解澳洲人为什么喜欢在阳光下用餐。

朋友之间明算账,也是澳洲人的生活和文化。儿媳二人结识不少来澳深造,毕业后留下来工作的留学生。同是异乡客,周末各煮一道菜,到其中一人家里聚餐,或者结伴郊游,到餐馆共餐,习以为常。费用方面,除非有人言明请客,否则依人头均分;共车的,必须分摊汽油钱。

这些朋友很热情,知道我们来,争着请吃饭。消息传开,知道有人请我们用餐,也来共庆。心照不宣,来客知道他们是陪客,各付各的,我们的数额则由做东的朋友付。习惯成自然,付钱收钱都是应该;友情贵长久,这么做,既公平又合理,谁也不吃亏。

澳洲人惯于家里解决早餐,然后自备一份食物当午餐。一是省时,二是省钱。珀斯当前物价,到小贩中心吃一碗面要12元,上餐馆酒楼,每人平均花费一百几十元,非一般受薪阶级所愿负担。

每年出国旅行,是澳洲人的生活规划。1901年立国的澳洲,原是宗主国放逐犯人之地。澳洲地广人稀,没有值得夸耀的历史古迹,只有自然景观。政府虽然落力发展旅游业,美化旅游景点,强化旅游通道,收效不大。

澳洲政府关注民生福利,政策公平,一旦成为永久居民,立即可以享受与公民同等的诸多福利。医疗卫生不说,健康检查、眼镜、假牙、失业等等,也列入“政府支助”名单。

老人福利尤佳,其他国家的“老来忧”,已经减至最低。政府机关和企业机构给予雇员的年假之多,优于其他国家。第一年进工,就可以享受20天有薪年假,服务满10年,有薪年假高达3个月。假期漫长又没有后顾之忧,出国旅行自然成了首选。

澳洲是发展国家,文明是澳洲人的生活方式。路上相遇,不论是否相识,都会友善向对方说声早安或午安;借路而过,先说一声“请原谅”。带着微笑与人交谈,已是常态。

澳洲人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进步、先进、文明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与人家相距太远了,除非人民素质有所提升,要达到同等境地,难矣!

2015.10.2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

猴戏登场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猴子进化的;人文主义学者赫胥黎也认为,人类是从猿演化而來,还列举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许多相似性與 与相异性作比较。

尽管有人非议这些学说,但是,体型与人类最接近、归类为灵长目、大脑发达的猴子,毕竟是动物界最高等类群。猴子的大拇指很灵活,能够与其他趾对握取物,是聪明灵巧的动物。达尔文说,猴子具有人类般的聪明。

猴子虽然是智商高、坐不住、不耐静、多谋善变、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性格上却是善变浮躁,必须经过人类的驯服,才可以成大器。

小时候,经常可以在马来甘榜见到经过训练的猴子,爬上高高的椰树替主人採椰子,后来就比较少见了。探听之下,才知道猴子只懂得採椰,不会分辨老椰幼椰,而是一股脑儿把树上的果子全部採下来。猴子採椰之后,直接把椰子抛下来导致破损,也是原因。

採椰子之外,人类也利用猴子模仿性强、听主人话的特性,用驯服的猴子演戏。猴子表演的戏,叫做猴戏。

猴戏发源于今河南新野县,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唐朝文物出现很多猴戏的记录。最早的猴戏纯作祭祀之用,后来猴戏的宗教性逐渐变淡,演变成为纯用来娱乐观众;一些小贩为了招揽顾客,也会养猴子卖艺。走江湖卖膏药、耍武艺的人,步入正题之前,喜欢先让猴子表演。训练有素的猴子,表演过后还会托着盘子向观众要钱。

现今的一些动物园、主题公园、马戏团,也有猴戏节目。常见的猴戏有踏脚车、跳火圈、走钢线、翻筋斗、走平衡木、默剧等。海南省猴子岛就有专场猴戏,以滑稽动作和戏剧性表演取悦游客。

猴戏除了指猿猴表演的项目,也有由人模仿猴子动作,表现猴子机智、灵巧、本领大的戏,最著名的,就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郭富城在香港拍摄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影片中饰演孙悟空,取得极大成功,孙悟空的形象于焉深植年轻人脑海。

论舞台上的孙悟空,论维妙维肖体现猴子的动作与特性,非章家莫属。艺名六小龄童的章金星说: “曾祖父章庭春(艺名活猴章)、祖父章益生(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 六龄童)、我章金莱(艺名六小龄童)、二哥章金星(艺名小六龄童),四代演一个孙悟空,是一部绍剧史,也是中国猴戏的历史。”

真人表演之外,猴戏还用来比喻装模作样,做出流于表面行为的人。贪赃枉法锒铛入狱的台湾前总统陈水扁说:“政治是表演艺术。”这类猴戏,政坛最多。

最近就有一出精彩猴戏上演。争取不到华人支持的政党二线人物,在记者会强烈要求获得华人大力支持的反对党,作出“交代、负责、懺悔与道歉”,原因是这个反对党惯于用“恶劣手段挑起种族仇恨”。

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国家,种族问题最敏感,随时可能擦枪走火;法治国家,刻意制造种族纠纷,鼓动种族情绪,利用种族矛盾谋取政治利益的勾当,必定受到严厉制裁。反对党果如所言,经常以“恶劣手段挑起种族仇恨”,早已经被官府严办,甚或被封禁了,哪会留到今天让这二个政党的二线人物出面指责?

猴子听命演戏,无非讨主人欢心,祈求得到报偿;同理求得,政客演猴戏顺应主子,不过邀功。分到一杯羹,升官发财为要,民族大义、个人尊严,大可置之脑后。

2015.10.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10月11日星期日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参战国无不举行盛大纪念活动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宣扬反侵略、反战争精神。


中国是东方主战场,也是最大受害国,纪念活动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化之外,还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阅兵礼展示和平崛起,广邀国外首要出席观礼。


配合这些活动,央视在面书辟了以歌曲<保卫黄河>为主题的专页,激发海外华人的认同,强化民族意识。著名歌唱家莫华伦、戴玉强、魏松、阎维文、廖昌永等人演唱之外,还上载世界各地华人团体纪念抗战胜利游艺会演唱<保卫黄河>的盛况。


1931年“九一八事件”到“七七抗战”,中国抗日战争足足打了14年,期间出现无数慷概激昂、振奋人心、传唱不绝的优秀抗战歌曲,为什么只选<保卫黄河>?原因在于这首以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舞狮音乐旋律为素材,进行曲式旋律的歌曲,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


<保卫黄河>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40岁英年早逝人的民音乐家冼星海,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至今。唱出中国人民坚决抗日决心和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黄河大合唱》,是公认最震撼人心、最有成就的大型声乐作品。


十多年前,笔者有幸与这部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严良堃先生见面,他说:“《黄河大合唱》是最有深度、最了不起的作品,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超越,只有刘炽的《祖国颂》或许勉强可以相比。”严良堃最欣赏郭淑珍诠释的<黄河怨>,他说:“郭淑珍唱得太感人了,每一回听,我都会流泪。”


诗人光未然是《黄河大合唱》词作者。1939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以黄河为背景,创作了热情赞颂黄河的伟大、痛诉倭寇的残暴、讴歌战士的英勇、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发出战斗警号的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是年3月,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震烁古今的《黄河大合唱》,1939511日鲁艺建校一周年,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由演剧三队邬析零指挥,光未然朗诵,鲁艺乐队伴奏。当年,延安的物质条件很差,几乎没有西洋乐器,冼星海就地取材,用了中国乐器如胡琴、三弦、笛子来代替提琴、长笛。所谓大胡,其实是一个旧羊油桶串上 了肠线。


为了迁就一般学员,初稿以简谱写成。1940年,冼星海到苏联为电影《延安和八路军》写配乐兼养病期间,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交响乐伴奏的完整乐章,却一直没有机会演出。直至2015110周年诞,才由張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联同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香港中文大学合唱团、台湾新节庆合唱团及多位演唱家,于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度演出。


冼星海女儿妮娜很执着于父亲创作的原版,每一次听说有新的演唱版本,总是追问:“改编了多少?”冼星海100岁冥诞,她正式提出演唱原版本的要求,被拒绝了。直到冼星海110冥诞,她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听了张亮指挥的“原汁原味”版本,才满意地点了头。


条件所限,冼星海在苏联谱写的交响乐部分出现一些错误与不合理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奇异的声响。1975年修订版取消了序曲,歌曲方面基本上雷同,只是在2首独唱曲<黄河颂><黄河怨>的几个小节,唱法有别;原版<黄河怨>唱到“狂风啊,你不要叫喊……”,加了女生伴唱;<保卫黄河>没有中间部份的过门。朗诵方面,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由交响乐伴奏,<保卫黄河>的“抱着必胜的决心”与1975修订版的“必死的决心”有异。


光未然在文革期间被打入牛棚,《黄河大合唱》歌词被认为属于王明投降路线,有人打算改词演唱,但由于修改后极不理想以及周恩来发出 “这是历史,不要改了” 指示,在相当长时间里,《黄河大合唱》只奏曲不演唱。1975年,冼星海去世30周年,音乐教育钱韵玲写信给毛泽东,希望可以演唱《黄河大合唱》,适逢邓小平复出,就批下来了,恢复用原歌词唱《黄河大合唱》。现今通用的版本,是中央乐团1975修订的。


比较起来,中央乐团1975修订的版本,强化了原版本的精神,乐感加倍强烈,更大程度凸显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2015.10.1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