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爪夷文招牌事件




2014年最后一个月,甲州发生一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与华教有关的爪夷文招牌事件。

甲州政府大力推广爪夷文,指示商店招牌与广告必须添加爪夷文、更换马六甲拉也路牌之外,也发“执行爪夷文”通告给州内所有学校。128日,甲董联会主席杨应俊发表文告,宣称一些华小董事不满甲州教育局伊斯兰教育组主任阿末哈米兹发公函,要华校在学校招牌上添加爪夷文。他认为:学校产业属于董事部主权,爪夷文并非宪法规定的官方语文,哈米兹的要求非但“无理无法”,也是敏感的,他促请所有华校拒绝理会。

华社对招牌是很敏感的,换招牌是天大的事,不轻易为之;华校是华社心血结晶,华校招牌早已经按照规定添加国文,怎可提出额外要求?引起激烈反弹,是必然的。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单刀直入,谴责马六甲州教育局超越权限,自行法外立法;民青团总秘书曾融熙认为,先贤创办华校是为了保留华文教育的原汁原味,爪夷文并非国语,不应强迫执行;马华中委兼马六甲联委会秘书许金汉说,州教育局伊斯兰教育组只能处理宗教学校事务和各校的伊斯兰课程,没有权力向州內各学校发出这样的通令。

反对声浪响彻云霄之际,马华行政议员林万峰与赖明忠双双在记者会作出厘清:甲州教育局只是“鼓励”州内华小与泰小招牌使用爪夷文,没有强制执行。他们披露:联络了州内近20所华小,校方都说没有收到有关公函;此外,甲州国大党主席马哈理温也向他们证实:没有一所泰小收到这类通告。

这个“厘清”犹如醍醐灌顶,更如当头棒喝,给急于表态的甲董联会以及抢先发言的群体狠狠一击,是否有人因此昏头转向,不得而知。

二行政议员向教育局“求证”之后得到的结论,与杨应俊、许金汉等人的“必须执行”相去太远,所谓“厘清”,其实是越厘越不清。鼓励与必须是二个意义不同、语气迥异的字眼,杨应俊岂能搞不清楚就发文告,犯了兵家大忌?

白纸黑字是真凭实据,公函语气用词,究竟是“必须”还是“鼓励”,取出原函,对照即知,无需多费唇舌。行政议员“厘清”过后,许金汉等同一阵营的国阵“同志”默不作声,不再追究可以理解,最早发难的甲州董联会噤若寒蝉,就不可思议了;之前喊得理直气壮的杨应俊噤声,不就等于自认理亏?

杨应俊“接到一些华小董事投诉”之说,与行政议员言之凿凿的“联络了州内近20所华小,校方都说没有收到有关公函”相互矛盾,给人扑朔迷离之感。甲州共有65所华小,行政议员“联络”的华小,是否包括杨应俊所指的“一些”?杨应俊有必要告诉我们:究竟因误导而发文告,还是有凭有据,确有此事?唯有追究到底,才足以“还杨应俊清白”,否则就有冒进之嫌。

董总烽火四起,甲董联会是倒叶邹先锋,杨应俊与“研究主任” 杨才国二人频频在记者会、电视亮相,忙得不亦乐乎。既有“研究主任”之设,必非专研倒叶邹之策,风尘搞串联之余,协助杨应俊弄清楚信的真伪,确定文告所言属实,应是杨才国职责所在。郑重其事发文告,被马华行政议员抢白后缄口不言,难免给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感觉。

2014.12.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马华的华教思维




1949年成立的马华公会,是我国诸多政党中,唯一标榜代表华人的政党;马华是巫统亲密伙伴,从联盟时期到今天的国阵,马华对巫统忠心耿耿、言听计从的传统,始终如一。

马华立党宗旨之一,是“确保在马来西亚宪法内马来西亚华裔之合法权利和利益。”立党以来,马华究竟为族群“确保”了多少合法权益,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权益涉及多个层面,范畴太广,这里只谈马华在华教方面的表现。

华教是马华最受人诟病的一环。思维决定行动,探讨马华的华教思维,可以理解马华这些年在华教方面的所作所为,为何得不到华社的认同。

独立初期,代表各自族群的巫统、马华、国大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共商国事,合作无间。曾几何时,巫统成了国家政策主导,领导人在常年大会宣布国策,习以为常。有商有量戛然而止,国大党偶尔还会发发牢骚,马华惯性地逆来顺受,哼一声的勇气也匮缺。首相出尔反尔,在今年巫统大会宣布不取消煽动法令,就是明显例子。

马华的华教思维,也是建立在对巫统唯唯诺诺的基础上;马华为了迎合巫统,不惜与华社意愿背道而驰的例子,俯拾皆是。1960年代初期,以陈修信为首的马华公会全力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将华文中学改制,是马华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是马华摆脱不了的死穴。

马华至今不愿也不敢承认当年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是不适当的,只好将错就错,以“华人教育”取代华文教育,鼓动宣传机器到华人社区宣扬华人教育。其时,恰逢印尼发生排华惨剧,马华更是振振有词,要华人“看看人家,比比自己”,加倍强调只有华人教育能够确保子孙前途。

马华的华教思维,就是建立在“华人教育”基础上的思维。1961年,坚持华文教育和母语教育的林连玉先生被联盟政府吊销教师准证,又在1964年被褫夺公民权,马华全无异议;1966年,马华变本加厉,开除领导全国华团争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的沈慕羽先生党籍,强烈显示马华对华人教育的信念坚定不移,没有回头路了。

马华的华人教育思维,是“自古已然,于今尤烈”的。华人教育思维主导下,马华马青高层领导一再公开质疑董总捍卫华教的立场是否正确、马华地不佬国会议员邱思祥认为华小已经得到制度化拨款、马青总团长张盛闻强调“华文水平无需太高,够用就好”、“华人只需对华文华语有基本认识、会说会写就够了,不需要精通”思想意识甚嚣尘上,都是“华人教育”造的孽。

关中生能否参加统考的症结,在于“关中是不是独中”。战火正酣之际,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力排众议,说“不管关中是私立或是独立中学,最重要是以华文为主,并以双轨制办学。”廖中莱对独中的理解和石破天惊的论断,就是建立在华人教育基础上,廖中莱是华人教育思维集大成者。

几十年实践,华社对独中的理解有了共识;是否货真价实,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关中凭一纸批文建校,正本清源,问题还得回到根本。倒叶邹一方尽可以原谅方天兴 “批文没有问题” 的信口开河,也可以放弃追究方天兴“边建校,边争取(修改批文)”的信誓旦旦承诺,勾结外力分裂董总,就是不该。华总介入董总夺权实属不智,沦为“7-11”政党的马华,要华社接受“有华文就好”的华人教育思维,更是妄想!

2014.12.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1个国会议席=60所独中?




董总硝烟四起,倒叶邹一方在各路人马助阵下开足火力猛攻、到各地开汇报会诉说叶邹罪状、批判叶邹;主流媒体则连篇累牍报道倒叶邹的言论与文告,气势之盛,一时无两。对事态本质不甚了解的人,视线被模糊了,方向感迷失了,信心薄弱了。

叶邹奋力抵抗外患内侮,尽管斗志昂扬,早已年过半的二位老人孤军作战,困兽之争、力不从心疲态已然显现。

明眼人早就看出焦点所在是关中问题,是赞成关中生参加统考,或者坚持必须先厘清批文内容才谈统考二条路线的斗争。邹寿汉第一时间点出核心聚焦,倒叶邹一方既不愿承认,也不敢明说,还刻意抵制与关中有关的127特大,原因何在?耐人寻味!

倒叶邹一方掩饰术如何精巧,也遮盖不了所作所为,实质上是为关中和方天兴涂脂抹。成功撵走叶邹之后,“自己人”粉墨登场,关中生可以参加统考,趾高气扬的方天兴和他的拥趸就能够以胜利姿态出现,高呼全胜。过了统考这一关,是否意味关中可以立地成佛,成为名副其实的华文独中?这些问题,倒叶邹一方是不会费心思去思考的。

归根究底,马华是关中纠纷的始作俑者,现任首相署部长、前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必须负最大责任。听话的方天兴等顺民,就是遵循指示,才使关中成为马华版独中的。何谓“马华版独中”?说白了,就是私立中学,不是华社心目中的华文独立中学。

民政党全国副主席刘华才前不久公开揭露,关中事件若非为了本身政治利益的“华裔政治人物”刻意为难董总,以及配合一些华教有心人士扯后腿,不会那么复杂。谁是刘华才所指之人,已是“呼之欲出”了。

魏家祥毕竟是马华新生代脑筋最灵活、辩才最佳、口才一流的政治人物,明知身处风口浪尖,仍然顾左右而言他,坚持关中是独中之外,他也一再重复首相说关中生可以参加统考。对董总内争,只是轻描淡写,希望早日解决。

不过,未必每一位马华领袖有魏家祥的口才和智慧,一些地方领导,经常为了强出头,发表一些不着边际、取笑大方的言论,沦为政坛笑柄。

曾任教师、校长、华校督学,现任马华全国教育局副主任、柔佛马华教育局主任、马华地不佬区会主席的地不佬国会议员邱思祥,就是急智不如魏家祥敏锐、口才不若魏家祥流利、思路不比魏家祥清晰的政治人物。    

李翊狮督学对外爆料,使董总能够掌握确实数据向政府施压,华社高赞大功一件,邱思祥大唱反调,认为“李翊狮应加专注自己本份,服从政府的指示”,充分暴露马华处事关键就在“服从”二字,奴态毕露。魏家祥即使有同样看法,绝不会坦率直言,授人话柄。

关中问题闹得沸沸扬扬,马华高层不出声,唯独天真的邱思祥跳出来说“若关中生参加统考会拖累独中,我将辞去国会议席,向华社道歉。”独中是华社戮力经营几十年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岂是区区一个国会议席堪比?国会议席是政党和个人的事,独中有所闪失,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岂是个人荣辱所系?
  
“只见树木不见林”的短视,智者不为;“言多必失”,邱思祥说了不该说的话尚且洋洋得意,华社能不叹为观止乎?

2014.12.1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董总最严峻时刻




董总成立60年,始终站稳母语教育立场,力争民族教育的平等地位。董总领导人要有“说应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勇气之外,还得经常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没有大智大勇以及坚持到底的坚韧精神,是不能担当这个大任的。

独中处于水深火热的1970年代初期,董总领导人在关键时刻联合教总,及时发起独中复兴运动,使独中起死回生,成功保住60所独中;1975年,又在重重压力下毅然主办独中统考,为独中生开拓广阔的深造之路。领导华教运动和统考的赫赫战绩使董总声望如日中天,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领导人的威信水涨船高,备受华社敬重。

近十年的情况有了突变,老臣子被迫离开与新纪元学院风波,导致华教运动陷入空前大分裂,亲者痛而仇者快;董总威信一落千丈,金字招牌不再足以号令天下了。

过去一切已成历史,董总当前危机何在?是领导人无能,还是专横跋扈,漠视华社意愿,我行我素?或者是内部有人与觊觎已久的外围势力相结合,企图使董总改走亲执政党、重内部协商路线?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没有领导能力,也不会认为外人的批评是正确的;背后有隐议程者更不会事先张扬,让人家知道真正目的所在,反而会以各种借口,攻击对方的不是。

吊诡的是这一场风波,不是路线方向之争。叶邹心平气和说大道理,以“交由历史判断”应对反方的指责;以傅振荃、杨应俊为首的倒叶邹一方,却把内部矛盾强化为敌我矛盾,语气之强烈,措辞之严厉,气焰之嚣张,令人乍舌。

华团人事复杂,夺权时有所闻,董总权争风波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了上纲上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至高境界。主流媒体舍弃中立、客观的办报原则加入围剿,与倒叶邹一方配合;副总编辑在专栏中作出“(叶邹)两公一定要走……不值得留、也不能留”定论,更是空前绝后。闹至如斯境地,确实罕见,反方“势力”之强,可见一斑。

里外夹攻,选择不针锋相对的叶邹,劣势已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127特大显然是直攻敌人心脏的绝招,却面临“不出席”威胁,流会似属必然。倒叶邹一方既不愿意承认关中问题是导火线,也不敢在127特大坦陈支持关中生参加统考的因由,费解之至。

1980年代,甲州国阵政府为了不让反对党议员在州议会发表休会演词,连续制造超过12次人为流会,成为政坛笑柄。7州董联会大张旗鼓宣布不出席127特大之举,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势将成为没有勇气面对核心问题的大污点。

倒叶邹一方或有意忘了方天兴曾经夸下海口说“批文没有问题”这回事,也忘了方天兴二年半前“边建校,边争取(修改批文)”的郑重承诺,更懒得问“结果如何”;集中精力,不顾后果以推倒叶邹为最高目标,谁敌谁友,已不重要了。

倒叶邹一方已是“人多势众”,成功在望,理应旗帜鲜明,宣告谁是续任主帅,才是正道。叶邹果真被推倒或迫走之后,谁可取代?傅振荃、杨应俊够分量吗?金钱挂帅,拥大财团主脑上台,敢保证一定做得比叶邹好吗?准许关中生参加统考,可以确保60所独中平安无事吗?以华教和独中存亡当赌注,值得吗?

不当民族罪人,不让子孙蒙羞,是为上策。

2014.1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