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海南之旅


政府允准马中人民自由往来近二十年,海南会馆主办多次寻根之旅,反应热烈。

上个月,在主席率领下,又组一个团千里迢迢到祖居地旅游探亲。原本预算只收40人,但是有几组是携儿带女全家参与,不忍割爱。

拜 廉价航空之利,费用减低不少;与两年前团费相比,足足省了近千令吉。我们采取“两线制”,机票由会馆订,岛内旅游交给雷乃益乡亲安排。亚航票价不一,早定 的只需七八百令吉,迟报名的逾千。无论如何,总费用都不超过二千令吉。八天七夜之旅,一切顺利,团员尽兴而归,皆大欢喜。

近半团员是首度回乡,见到海南和他们原本的想像相距太远,异口同声说“想不到海南这么进步!”办好入境手续,我趁前往餐厅吃午餐的十几分钟,拿起麦克风说:建省以来,海南的发展一日千里,今天的海南,已经不是你们父母或者公婆口中的海南了。

我 不讳言:乡下当然没有完全跟得上发展步伐,但是,当你们跨进祖居,踏在家乡的土地上,不妨寻思:这是祖先生活的地方,是他们脚步走过、汗水滴过的土地;见 到老家的水井或者附近的溪流,应该体会这是养育几十代人的生命之泉,先辈就是依靠这口井、这条溪传宗接代,家族的薪火,就是这么传承过来的。

“人不亲土亲,山不亲水亲。”血浓于水,天下哪有嫌母亲丑的儿女?回到家乡,发思古之幽情,肯定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到处听到乡音,也使他们兴奋不已。我对他们说,这几年推行普通话,加上很多外省人到海南工作,乡音已经比过去少了,早些年回来,会更加感到亲切。我第一次从广州坐内陆飞机回乡,在机舱听到空中小姐说海南话,在机场大厦听到工作人员讲海南话,还感动得掉下眼泪呢!

中国虽然避不过全球性经济风暴的冲击,但是这一次来,见到游人不减,内陆游客更多,新的楼宇和商业中心林立,旅游景点不断增加,不因风暴而拖慢发展步伐,足见海南全力推动旅游业的成果。导游小姐说中央已经批准海南升格,不必事事向中央请示了。

人民路通向祖居的街道已经完成了,从琼海市回家只需几分钟,方便得很。老家不变,附近的甘蔗园和稻田却因建设从海口通向三亚的铁路而被征用。这条供子弹火车高速行驶,贯穿南北的铁路,桥墩全建好了,应该很快可以铺设铁轨。

目睹家乡欣欣向荣,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回程中,不少团员问:会馆什么时候再组织旅游探亲团回海南?

2008.12.28.《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公器私用


顾名思义,公器私用就是利用公家提供的资源和便利,为自己或所属集团办事,从中谋取不应该享有的利益。

对政府或者执政者来说,所谓公器就是公共权力;公器不能私用,是为官者的起码常识,也是权力行使的前提。权利在握的领导人一定要公私分明,公平、合理地使用公家的钱财或者其他资源,不能徇私,更不能只惠及一部分或者指定的个人或集团。没有遵行这个原则,就是就是公器的私用与滥用。

州政府规定行政议员不能有私人业务,就是为了防止利用手中公权为企业谋取利益,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公器私用的例子不胜枚举,却有一类打着公家旗帜,以权谋“大”私的公器私用,在巧妙的掩饰下被忽略。

马六甲州政府先前宣布只有支持国阵的承包商、建筑商才能投标政府工程,就是明显的例子。可能是吃髓知味,也可能是急于挽回民心,甲州政府今年初宣布动用公帑发怃恤金200令吉予家中有亲属逝世的州子民。

与整个葬礼费用相比,这个数目虽然是杯水车薪,却也体现政府的人情味,理应受褒扬。遗憾的是:申请表格中的“州议员支持”栏项,必须由国阵议员签名推荐才奏效,反对党议员签名的申请表格,一概拒绝!

在记者会大吐苦水的蔡女士说:申请表格由她所居住地区的州议员签名,名正言顺,怎能因为是反对党议员就拒绝呢?

面 对傲慢又狂妄的当政者,蔡女士的公开投诉和反对党的大声抗议不会得到州政府任何回应是意料中事,邱培栋州议员的高度愤懑也肯定无济于事,只是如此明目张胆 以纳税人的钱来为自己的政党做事,已经违反了施政公平的最基本原则。“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州政府这么做能否如所愿赢得民心,答案显而易见。

高喊“有人在朝好办事”的马华默许这类滥权行径不足为奇,匪夷所思的是标榜争取公平社会,保障平等人权的领导性华团竟视若无睹,眼睁睁看着执政者以双重标准行事而保持缄默,顺民心态令人扼腕。

当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为公,不能谋私。即使谋的是所属的政党,也是违反公器不能私用的守则。 做到秉公用权,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也唯有如此,才配得上贤明公正的当政者。

浅显道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搞不清楚!

2008.12.26.《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马华被拖下水?


华教问题敏感,也是马华最头痛、最难处理、挥之不去的梦魇。偏偏有一位拿督级国阵议员,在新总会长上任伊始,威信尚待建立之际直捣黄龙,提出这个老掉牙却又百试不爽的课题,令马华新领导层穷于应付。

这个人就是龙仑区国会议员拿督慕克力。他出身不凡,是曾经叱咤风云,退而不休的前首相的公子。此子仗着父亲余荫和庇护在政坛崛起,风头頗健;308大选过后,公开指责首相阿都拉要为大选失利负责,下台谢罪。首相虽然没有听他的话,却不得不订下交棒日期。胆敢犯上的慕克力非但没有面对党纪律制裁,反而增添政治资本,气势如虹,竞选巫青总团长。

这个时候提出单元教育制度论,公开宣称华小和淡小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明眼人都看出是为了总团长竞选。马华与巫统向来配合有致,岂能不知?只是反对党来势汹汹,不能不表态。

总会长拿督斯里翁诗杰说:“充其量只是党选来临之际,一而再,再而三挑起老掉牙课题的其中一位人士……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一些政治人物仍然没有跳出思想的框框。”说的虽是实情,但凸显不出新人新政新风格,与向来标榜的“敢怒敢言”形象不一致。

新上任的马华中央党部发言人李伟杰初试啼声,原以为会有石破天惊高论,却了无新意。“呼吁政府马上采取适当行动,包括引用煽动法令对付任何伤害其他族群感情及破坏种族关系的人物的言论。谁是政府?马华是不是政府成员?呼吁政府不就是呼吁自己吗?如此公开呼吁,是不是自责?

马华领袖的文告满天飞,唱的却是老调。谁不晓得慕克力提的是敏感课题?1982年就有叫麦可汀的国会议员在国会发表类似言论而被法庭判守行二年,既有前例,马华怎能满足于发文告说大道理?“举剑英雄”希山已经力挺慕克力了,马华能够视而不见,以为搬出大道理就能奏效吗?华社要见到实际行动,不是文告。

舆论界早就指出,翁诗杰能否挽回马华大选失利的颓势重获华社信心,取决于是否敢向巫统说“不”,敢于正面争取族群应得利益。满足于当政治救火员,不敢或不愿揪出放火者,难免陷入旧框框而不能自拔。

慕克力只是所谓的“明日之星”,马华对他的歪论尚且顾前顾后,大打官腔,往后能有多大作为,且拭目以待。

(2008.12.19.《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生日快乐


有人祝寿总是好事,却有位高权重之士,非但拒人千里,还公事公办,令祝寿者碰一鼻子灰。

这个人就是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他在308大选领导行动党成功夺取槟州政权,荣登首席部长宝座,圆了老父二十多年的梦。

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林冠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以战战兢兢之心接过这个重任。他时刻不忘对选民的承诺,把“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挂在心头。掌政九月,政绩如何?报章报道有限,非槟城人往往是雾里看花,难窥全豹。

最近到槟城拜访亲友,乘机探讨槟城人观点,反应多是正面。友人妻答得最妙,她说:“我是妇人家,不懂政治,但是林冠英在路牌加华文,槟城人真爽。”

短短一段话,道出市井小民心声,比政治人物的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震撼力更强。

依法行事,下令把祝贺他生日的大布条拆除,林冠英再度引人注目。

报道说:“头条路‘布条王’公司为祝福林冠英第一次以首长身份过生日,动心思设计了一个印有‘首长大笑’字眼的大布条挂在店前,可惜没申请准证,被林冠英指示市政局拆除。”

比起公开招标、平均分配政府工程、华文路牌等等,拆布条只能算是鸡毛蒜皮小事。值得注意的,是“布条王”东主的话。他说:“曾经以同样方式挂上祝贺首相和前首席部长的各种布条,而当局只会警告但不曾采取行动。”

过去可以,为什么现在不可以?老板的疑窦很容易解:对象不同也!

《笑林广记》有这么一则:某贪得无厌县官大寿,土豪劣绅知道他属鼠,聚资铸了与老鼠体积相等的金鼠当贺礼。贪官大悦,笑眯眯说:“明年是我爱妾50大寿,她是属牛的!”

“向来这么做”的老板当然不是土豪劣绅,林冠英也绝非贪官。外一章是:老板讨不到欢心,又自嘲“整千令吉的布条只好拿回家当被盖”,很委屈的样子。事实是:所有华文报图文并茂刊在全国版,等同打了一次广告,效果非金钱所能衡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怨不得。

光怪陆离社会,不乏发人省思的现象和事例,只要细心观察,深入分析,肯定有所得。

(2008.12.12.《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澳洲之旅


两年前第一次到澳洲,感觉是:单靠自然景观而没有历史积淀的国家,去一次就够了。

当时是为了参加第十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而去的,到悉尼走马看花之后转程到墨尔本,来去匆匆。

这一次到澳洲,目的是参加犬儿毕业礼,心境有别,时间又充裕,感觉与第一回截然不同。最大原因是能够比较深入体会澳洲人的生活情趣,有机会真正领略自然风光的妩媚。新的感觉、新的印象使我改变了观点。

抵达柏斯已是当地时间近半夜了,直接从机场到下榻处,那是儿子特地为我们租的两房式小洋房,典型的民宅,租金比酒店便宜得多。

屋子虽小却设备完整,主人房有专用厕所,客厅、饭厅之外,还有一片小天井用来晒衣服,夏天可以在这里乘凉,冬天可以晒太阳。全屋冷暖气装置,舒服得很。

我们开车到南部游玩整十天,尽情享受休闲生活,其乐融融。美丽景致之外,感受最深刻的,是寒冷的气候。

根据时序,应该进入初夏了。可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尤其在阿巴尼一带,夜晚温度下降至摄氏十度以下,有风的时候尤其难受。还好住的地方都有暖气设备,才不至于“冻不成眠”。

在国家公园住宿那晚更是寒冷,走出室外,没风也直打哆嗦,开口说话,缕缕白烟从口中出来。

我向来不怕冷,仍然受不了。初来几天尚好,离开柏斯到南部,就非添衣或加外套甚至寒衣不行了。幸好早有准备,带足够御寒衣物,可是手指和脚板还是敌不过干燥的空气,龟裂了,连用几天超强润肤霜才好转。

当地人说,与冬天的气温相去不远,这个时候不应该这么冷的,气候真的变了!

澳洲在南半球,气候与北半球相反。每年圣诞节,北半球国家是冰天雪地,澳洲却热得很;以中国来说,越靠近南部就越热,可是澳洲南面是南极海,再过去就是南极,怎能不冷!圣诞距今不远,可是这几天的气温还是冷,可能今年反常,澳洲人可以过一次没那么热的圣诞节吧!

儿子说上回他们来,见到在南极洋游弋的鲸鱼和海豚,可是极目望去,水面如镜,不见鱼的踪影。

2008.12.10.《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到此为止?


董总特大之后,部分人认为新纪元学院风波应该“到此为止”了,这也是符合当前董总领导人意愿的。理由可大了:特大是你们要求召开的,表决输了,而且输得那么惨,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续聘院长”问题不存在了,两位德高望重元老极力主张的“维持现状”,被曲解为“现状”就是“已经聘请了潘永忠教授出任2009年起的新纪元学院院长”,而且“董事部完全同意要维持这个现状”;于是,老板主权论成为主导,说不合程序就不合,老板尊严和权威不容置疑;于是……

少数服从多数的确是民主精神,但是多数尊重少数也是民主精髓,服膺民主,怎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强调表决结果,就得看会议是否依据民主程序进行,主持会议是否公正,双方是否有公平表达机会。

据知:马六甲、森美兰、柔佛三州代表一开始就要求推选一位中立者主持会议,遭到以陈国辉为首的叶新田忠贞支持者极力反对。风波眼的叶新田非但没有 “利益回避” 的自知之明,更把换人主持会议的声音当耳边风,继续坐在主席位置操纵一切。

“非我族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处境如何,能否被公正对待,不言而喻!

新纪元学院是华社资产,学院建在主权属于独大有限公司的土地上。胡万铎说得好:“董教总教育中心有限公司乃由独大有限公司、董总及教总三大机构组成,112日的董总特大以103票议决不续聘柯嘉逊,仅能代表董总的意见;因此,不续聘柯嘉逊或聘请潘永忠接任,都存在程序上和法规上的问题。”

这就是关键所在,是“老板论”立不住脚的有力凭据,也是叶新田一伙刻意回避、不敢面对的事实。以所谓的“说明书”自圆其说,文过饰非,为不敢出席交流会涂粉抹脂,恰好暴露心虚的一面。

吴建成说得透彻:“一个组织具有三项可贵的东西,即路线、干部和可带动群众的社会基础,过去,我们办得到,巫统要压制却也尊重我们。如今,叶新田却在摧毁着这个干部团队……留下来的只有两种人,第一是忠心的应声虫,放个屁也是香;第二则是阴谋家,表面喊万岁,暗地里准备铲平你。

铿锵有力的话道出症结所在,200年基业怎能任由居心叵测者摧毁?历史是人民写的,岂容许应声虫和阴谋家耀武扬威!

2008.12.5.《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王洛宾作品音乐会




王洛宾是音乐喜好者熟悉的名字,他虽然离开尘世十多年了,但是他改编、创作的民歌,仍然是我们爱听爱唱的艺术瑰宝。为了使更多人认识王洛宾,有机会集中欣赏他创作的优秀歌曲,培风校友会松涛合唱团订本星期天(7日)主办《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歌王—王洛宾作品音乐会。

专为一个人的作品举办音乐会,在甲州是罕见的;能够被尊为“王”,足见成就非凡。王洛宾一生创作逾千首歌曲,首首悦耳动听。《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前一首是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演唱会的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还被巴黎音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

王洛宾最大的成就,在于民歌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西部民歌蜚声海外,丰富了世界文化产业。

更加重要的,是王洛宾是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艺术家,他把一生奉献给祖国和音乐。他受西方传统音乐训练,成就却在民间音乐。抗战期间,他创作无数激励人心、振奋士气的抗战歌曲,传唱大江南北;解放初期,创作大量热情洋溢、歌唱新时代的群众歌曲,传唱不绝;文革后,积极投身民歌创作之余,又以惊人速度,在短时间内写了三部歌剧,备受佳评,尤其是反映哈萨克族生活的《带血的项链》,轰动乐坛。

1938年,王洛宾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到西北演出,就深深爱上这块土地,从此留在西北搜集民歌和民间音乐,乐而“不”返,一“留”就是近60年。

王洛宾与时代共呼吸,在意识形态高涨、冤狱错案司空见惯环境之下几度入狱,身陷囹圄共18年。政治因素使他不能也不敢以真名发表作品,很多时候完全没有署名。由于王洛宾善于抓住原民歌的本质、色彩、特点、韵味进行润色和加工,使之适合自己的艺术构思,因此他的歌曲既保留了原有的音乐气质,又升华到专业创作水平,达到雅俗共赏境界,以致被人当作民歌传唱几十年,直到彻底摆脱政治干扰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原创者。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之外,我们熟悉的《康定情歌》、《玛依拉》、《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流浪之歌》、《我等你到天明》、《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黄昏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亚可西》等等,都出自王洛宾之手。

松涛合唱团乘主办全国性《古城合唱节》以及声乐合唱营、指挥营之便,聚集歌唱界精英办这场音乐盛会,让古城音乐爱好者有机会欣赏一代民歌歌王精品,殊为难得,错过可惜。

(2008.12.4.《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南大派



前言

本文录自拙著「风雨大会堂」,写的是马六甲南大同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积极参与筹备成立马六甲中华大会堂,并竞选第一届理事,竟被别有居心者贴上左派标签,加上莫须有罪名,指南大同学操弄选举,安排南大校友当主席等等,极尽诬蔑之能事。文中提到的刘佳境,是1961年发动反学生会,号召拒缴会费的主要人物,是当年被开除的6位同学之一。

贴在「南大站」的用意,是让海外校友了解:南大被扼杀十多年后,马来西亚华社还有人视南大同学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这类人对南大的敌视和传统性偏见,永远改变不了。附录的马六甲南大校友会表明立场的文告,颇有参考价

甲华堂成立

最先提起南大校友的,是1989年1月22日刊载于星洲日报的一篇特写。

这篇题为「慎选大会堂领导人」的专论,只是轻描淡写说“在拉票工作方面,南大校友的势力较占上风”,没有分帮分派。槟城出版的『联合报』却集大成,大张旗鼓猛攻“南大派”。隐藏在背后的是什么议程,究竟为谁服务,明眼人是心知肚明的。(注)

选出来的第一届理事,福建人最多;福建人之中,又以永春人居首。硬要分帮分派,称“福建帮”或“永春帮”,恰当吗?

其实,七人组成的筹委会,只有我一人是南大校友;入选当理事的南大校友也只有六位:刘佳境(署理主席)、许万忠(秘书)、郑东生(财政)、林源庆(联络)、朱开芳(经济)、邓日才(理事)

大会堂理事会由十四位个人会员和二十九个团体会员组成,区区六人,怎能主宰大局?

也是南大校友会会长的刘佳境非常不满。他在2月16日理事会会议上,坚决否认南大校友操纵大会堂,责问“六个南大校友能够左右大会堂吗?”他也抨击魏伟杰与『联合报』无中生有挑起帮派问题,居心不良。

『联合报』言论破坏

『联合报』对南大校友的破坏和污蔑,的确非常严重。

南大校友被指责为改门牌的“第三只手”,陈清水是南大派非除不可的“眼中钉”,叶必和事件是南大派一手炮制的,叶必和道歉之后的第二波是南大派要置叶必和于死地,南大派视魏伟杰为假想敌是刘佳境要当大会堂主席,星洲日报特写是南大派培养的文化打手写的,林书甫是南大派的傀儡,林源瑞慑于南大派气势不敢出声,南大派是堂吉诃德……

南大校友神通广大,掌控筹委会,主宰理事会,又支配舆论,连黄炳火、佘贵忠两员马华大将也心甘情愿被南大校友利用,双双围攻魏伟杰!南大派势力之大,能力之强,匪夷所思!

邓日才关心华社

一再强调邓日才是南大派主脑,更是可笑。

邓日才当时是培风中学校长。培中是甲州唯一独中,办得如何,备受华社注目。掌校的人任重道远,必须全力贯注,才能把培中办得符合华社意愿,才不辜负华社寄望。邓日才全心全意为培风,有目共睹,无须赘言。

身为华社一分子,又是南大培育的英才,关心华社事务,是使命感使然。邓日才对大会堂的事非常关心,提意见做建议,不但应该,也是正确的。

邓日才最先建议刘佳境当主席,可是刘佳境坚持不肯。经过多方面磋商,绝大多数理事认为林书甫比较适合。

邓日才如果是主脑,或者“南大派”果真如联合报所言“留台张景良当雪华堂主席,马六甲也要有一个南大生当大会堂主席才不会比输下去”的心态,刘佳境怎会坚持到底,不做就不做?

大会堂没有派系之争。第一届理事会的职位安排是集体磋商达至的,没有所谓操纵。若非如此,复选怎会这么顺利,都是在毫无竞争下不劳而获?

“曾参杀人”的故事提醒我们必要时必须制止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不良居心。南大校友一直处在挨打状况,南大校友会怎能坐视不顾?

谴责别有居心者

1989年2月20日,马六甲南大校友会发表义正词严声明,严厉谴责别有居心人士的作为。

声明说:“我们很高兴见到有六位校友中选为大会堂首届理事,为华社服务。不幸的是:复选之前,传媒出现一些不利南大的报道,某三日刊在系列报道中,指南大生搞派系之余,还诬指大会堂理事会中的南大校友为左派分子;更为了私人理由,公开指责南大同学,大言不惭地作出教训和警告。”

声明严正指出:“南大同学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地。南大同学受惠于华社,服务华社,回馈社会,义不容辞。”

各报以显著版位全文刊载这篇声明。有趣的是我们把声明寄给『联合报』,该报一字不漏刊在第二面左上角,还框上花边,似乎与此事无关。

六人之中,只有刘佳境和我以个人会员身份入选,其余四人是团体代表。刘佳境与署理主席非常有缘,一直担任这个职位,直到第八届(2003-2005年)才因健康问题让贤。当了十多年第二号人物,2005年去世时,到灵前致祭的大会堂理事,一边手指也数不完。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刘佳境在世时,经常这么对我说:“如果不是你当筹委会主席,我才不会积极参与大会堂。”冥冥之中似乎有所预感。每一次想起他这句话,心中总是戚戚然,也更加强了对这位性格豪爽,海派作风的学长的怀念。

附录
马六甲南大校友会声明

在华社殷切期待下,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最近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我们很高兴见到有六位南大校友获选为理事,为华社服务。

不幸的是:复选之前,传媒出现一些不利南大同学的报道;某三日刊在一系列报道中,指南大生搞派系之余,还诬指大会堂理事会的南大校友为左派分子;更有人为了私人理由,公开指责南大同学,大言不惭地作出教训和警告。

这一切,都是不确实和有破坏性的,有损南大校友的声誉和形象。

必须严正指出:南大同学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地。南大是在华社支持下成立的,南大儿女,是在华社关怀下成长的。南大同学受惠于华社,回馈社会,服务华社,义不容辞,也是华社乐于见到的。

南大校友会坚决反对和抗拒任何破坏南大形象,诬蔑南大同学的言论、报道和行动。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必要行动,捍卫南大形象和维护同学权益。

我们诚恳地希望转播媒介报道大会堂事件时,公正客观,以免受别有居心者利用。

(1989.2.20.)


注:『联合报』以“派系斗争”为总标题,于1989年2月11日至3月21日发表了六篇针对马六甲大会堂首届理事会的特别报道,副题分别是:

“马六甲首届华堂选举,第三只手改门牌除敌;马六甲华堂竞选风波未平,三篇攻击文章惹恼魏伟杰;马华大员围攻魏伟杰,南大派系再掀风波;踩叶必和大义,牵林书甫大鼻,南大派系还要玩下去;记者一笔横扫闯祸,魏伟杰要起诉xx报;沙嗲记者煽风点火,马六甲华堂乱不休。”

从夸张的标题可以见出整个事件与魏伟杰有关。本文在南洋商报刊载时,就有自认与魏伟杰非常亲近的女性通过电话,告诉我这几篇文字是魏伟杰自己写的。
我们查明『联合报』总编辑是南大校友许启针的亲戚,通过他的关系,该报才停止刊载这类文章。

当时也有传言魏伟杰注资成为『联合报』大股东,目的就是发表抨击甲华堂的文章。是耶?非耶?魏伟杰已去世,无从证实。

(重修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