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好人好事




培风中学102周年校庆,校友会循例举行校友回校聚餐,号召校友重返校园,拜会师长,见证母校进展,为母校与恩师献上祝福。

创校一个世纪,培风栽培好几代人;母语教育功勋齐天,培风人才辈出,不乏民族菁英;培风儿女遍天下,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表现;“公忠勤毅”校训铭记心中,培风儿女奋发图强,不忘身负的使命;“培风人”是光荣称号,培风儿女有情有义有礼有序,无论在校离校,无不感恩前人奉献,立志做一个称职的培风人,回馈母校,服务华社。

参与回校聚餐数十年,每一年有新领悟,每一回有新体验,每一趟有新感受,每一次有新震撼。今年,校长通过荧幕,把她个人在校园拍摄的点点滴滴,与我们分享。

通过荧幕,我们见到学弟妹勤力向学,尊师重道,爱护校园;师长循循善诱,克勤克俭,有教无类;通过荧幕,我们见到师生携手共进,共创美丽校园;我们见到学弟妹废物利用,制造培风一号机车……

校长崭新的报告方式,一改过去公式化的流水帐铺陈,令我们耳目一新,兴致殷然。

舞台上,学弟妹精湛的演出,体现新一代学子认真、努力求上进的成就,体现学弟妹兴趣多样化,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表现,日后必成大器。

最有震撼力的,莫非甲州民主行动党国州议员齐出动,参与聚餐,捐献巨款。

                            甲行动党移交10万元捐款模型支票予培风独中

行动党议员显要出席华团庆典,与华社同欢共庆,深入民间,习以为常。行动党是反对党,华团为了避嫌,向不邀请行动党人上台。这一次破例,是回应行动党以实际行动体现爱培风、护培风,藉此激励士气,上下一心,使培风向上向善。

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说明培风儿女明是非辨黑白;培风朋友遍天下,谁有培风心,谁就是朋友;为难培风,与培风作对,肯定不得人心。

1965年成立的行动党,是一个坚持议会民主路线,致力追求民族平等、社会正义与经济公正,为落实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宏图及目标迈进的多元政党。多年艰苦奋战,因民粹主义肆虐,难以摆脱反对党宿命,直至2008年第12届大选,始能在民联旗帜下,在槟州、雪州、吉打州联合执政,初尝执政甜果;次届大选,一跃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政党。

在马六甲州,行动党是反对党,没有官职,没有选区拨款,何来巨款捐献培风?探询之下,了解到这些钱,是醒狮团农历新年出狮贺岁、国州议员捐献、宴会筹款等积累下来的资金,体现行动党上下一心,心存华社,为民族教育奉献的决心。

华社感恩行动党的奉献,培风感激行动党的爱护,培风人赞赏行动党的爱戴,好人好事,永志人心。

民族教育永续事业,培风办学经费常年不敷300多万,还需各阶层的捐献。政党方面,行动党打响第一炮,我们希望,执政阵营内的马华民政应该有更佳的表现,戮力为培风争取应得应享常年拨款之外,也能够向行动党看齐,不但做出捐献,还要捐出多几倍的钱,惠及学子,造福华社。

2015.6.2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也谈彼此彼此




有人在文章里,高度赞赏董总夺权悍将杨应俊与邹寿汉互呛的时候,二度以“彼此彼此”回应后者的责骂。

作者是以“谈笑用兵,优雅淡定”、“从容回话”、“不徐不火”、“彼此平等”这类正面词语,一再凸显杨应俊面对怒火朝天的邹寿汉,依然平和以对,体现胸有成竹、豁然开达的飘逸之风与高贵气质。

“彼此彼此”出自清·郭小亭的《济公全传》第122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彼此彼此”也有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很喜欢与别国打仗,闹得民怨沸腾。梁惠王不解,问孟子为什么士兵在有吃有穿的情况下还要逃跑,导致人口下降。孟子告诉他战争的危害性,要治理好国家,战争与不给人民衣食一样,影响社会的繁荣与安定。”(百度百科)

两军对阵,磨刀霍霍,讲的是实力;二人对峙,唇枪舌剑,重的是内涵与修养。胸无点墨,自然也无能在针锋相对的对话中,“反映了智慧,说明了历练,也流露了胸襟与修养”;没有修养,何来“谈笑用兵,优雅淡定”?换句话说,精彩的对峙,双方都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反唇相讥”。

用“彼此彼此”回应对方,有二种情况。一是《济公全传》中,和尚与周员外的“彼此彼此”,属于客套话;二是词穷理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黔驴技穷,无言以对,“彼此彼此”必然是最佳的搪塞用语。

深一层探讨,“彼此彼此”指的是双方情况相同、认同对方的说法,或者情况也适合自己、在自己身上发生。“彼此彼此”的积极面是认同对方的话或提及的情况,另一面是反话,用来反击对方的讽刺诬赖,指对方也和自己差不多。

无论用在哪一种情况,“彼此彼此”都作没有什么区别解,表示大家一样、差不多。

同理求得。被对方以重语气责骂“无赖、流氓”的时候,以“彼此彼此”回应,气势上已经输了。这么回应,表示自己并不介意对方的严词指责,或者默认自己就是如此,认为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杨应俊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市井流氓,被人当面高声责骂“流氓!无赖!”,也会忍无可忍,厉声以对;粗鲁一点的,还会报以对方老拳。杨应俊自诩“华教斗士、华教精英”,意图附庸风雅,却又因条件所限,无能发挥,只好以自贬身份的“彼此彼此”回应。

与叶新田的类似对峙中,杨应俊曾经闹过“守株待兔”笑话,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笑资料;这一回的“彼此彼此”,又会增添什么闲聊题材,且观后效。

这场佛都有火的对峙,凸显邹寿汉不是修行高的佛印,杨应俊更不是饱学之士苏东坡。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杨应俊在夺权风波中的作为如何,说的话是否理性十足,做的事有无符合常规,无需多言。

2015.6.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

学生荒的联想




董总夺权派在政党与外力支援下,无限扩大内部矛盾,斗得正酣,各地华小的学生荒已经日益加剧,危及华教根基。

根据报道:马六甲野新县逾七成华小,陷入学生来源匮缺困境,大部分已经沦为微型华小;19所华小之中,只有5所勉强可以称得上是“来源稳定”的学校。

县内最大型的育贤华小,不但逃不过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也是跌幅最骇人的华小,学生人数从高峰期的800人剧降至当前不足400人。该校三机构虽然积极加强校内设施,强化教学设备、建礼堂、充实体育教材、开设精明课室等等,学生人数不增反减,董事部对能否扭转局势不乐观,州内华教人士也有同感。

原因何在?育贤华小董事长罗伯庭指出,最严重的问题,是华裔年轻人严重外流,使乡村沦为老人村;另一原因是华人生育率低,影响新生来源。

罗伯庭单谈事实,不提症结。归根究底,是不公平的教育政策下,没有平等对待各源流学校招惹的恶果,华小和淡小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公平对待华小,在需要的地区增建华小,是华社多年的要求;过去二届大选,华裔已经通过选票强烈表达不满,可是情况依然。华社的心声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华小的困窘日益加剧。

自诩代表华裔入阁的马华,不敢面对争取不力、办事无能的责备,走的是“曲线救华教”路线;无力争取在华裔人口稠密地区增建华小,只好扬言学生人数少的华小迁校是最佳选择。无可奈何之下,华社也同意将学生来源出问题的乡区华小,迁到华裔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议,可是能够如愿,成功迁校的华小犹如凤毛麟角。条件苛刻,阻难重重不在话下;万事俱备之后,还有面对“小拿破仑”的刻意刁难,苦不堪言。

尤其可恶的,是执政党以迁校为饵,作政治交易,大选时提出“你帮我,我帮你”企求,要华裔选民“做美美”(福建话)。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让各民族享有学习母语母文的机会,是世界人权宣言标明的基本人权;华教沦为政治筹码,是我国独有的竞选文化,是旷世奇闻,是荒天下大唐策略。国阵马华甘之如饴,华社心痛欲绝。

董总夺权内斗闹上法庭,判决出来了,夺权派居然可以“约见”法官,足见后台势力强大至何等境界;关中纠纷初起,也有人拍胸膛保证:与某高官、部长私交甚笃,又有华裔副部长相助,包管无事。

后台势力大,靠山稳,正好通过这些关系,为华教争取应得应享权益,让华教有一片蔚蓝的天。夺权派不作如是想,反而借助外力,枪头对准自己人,斗臭斗垮方罢休。

夺权派主将之一王超群,已经公开表示从未说过关中是独中;学校身份未明,学生怎能参加统考?数叶邹罪状,翻旧账,却忘了没有夺权派头头力挺,过去7年,叶邹怎能凭二人之力搞风搞雨?2013年的改选,叶邹不是不战而胜吗?

华教问题多如牛毛,华小学生荒只是冰山一角;夺权派与其留下千古骂名,不如借用后台势力,把精力和关系用在为华教做事,争华教权益,则功德无量,万古流芳。

2015.6.1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主席的气度




气度指的是气魄和度量,是体现素质与修养的褒义词。《百度百科》说:夸耀一个人很有气度,就是赞他“有功不自耀、有善不自伐、有怨不计较、有错能容忍”,表现出一种待人以宽、律已以严的雍容大度。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袁绍手下猛将如云,势力如日中天;对比之下,曹操兵力薄弱得很。以弱敌强,曹操手下部将不但没有把握能打胜仗,与袁绍有交情者,还有意投靠袁绍。

曹操心腹查到与袁绍暗中来往的各路诸侯,将资料和名单呈给曹操。曹操不但不看,还当部将面前烧毁名单,充分体现他气度恢弘的一面。曹操随后接纳谋士荀彧之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袭袁军乌巢粮仓,大胜袁军,打出一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曾经在多个不同场合高度评价曹操,推崇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物。毛泽东最佩服的,是曹操容人之量与恢弘大度,认为曹操能够在官渡大捷,非同凡响的宽容胸襟是关键;欠缺领袖该有气度,曹操不可能取胜,也不能够名留青史。

华团领导人也应该有气度,才能够成为好领导。不幸的是:华团组织多如牛毛,华团领导人车载斗量,环顾当前,配称“好领导”的领导人,又有几许?

财力取向的商业社会,没钱万万不能。华团领导人没有酬劳,还要任劳任怨,有劳无功,有功无偿;腾出时间、掏腰包为团体服务,必要时还得破财,造成一些有能力却无财力的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喜欢听好话,听好话的时候心里很舒服,人之常情;一旦听到有人说自己不好,或者批评自己做错了,总是想法子为自己辩护,反击对方。喜欢听阿谀逢迎之词,没有容人之量的主席,非但不可能成为好主席,还极有可能给团体带来祸害。

急功近利思想主导下,有人甫坐正,就摆出主席威风,“朕即天下”思想油然而生,认为朕即团体,团体即朕,完全不把其他理事看在眼里。有人非议,就理直气壮举起章程,有恃无恐说:你看看,章程明文规定主席对外可以代表本会,我这么做,有什么错?

有人很享受主席这把位子,坐久了,翅膀硬了,“集体领导”承诺置之脑后,情不自禁萌生“舍我其谁”自大心态,视其他理事如可有可无的废篓,反问:难道大事小事,我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章程虽然规定主席有权代表团体对外发言,如果发言内容涉及理事会讨论过的事项,就必须以达致的决议为依归,不能有违;未经讨论,或者关系到大是大非的课题,也有必要与主要理事洽商,以示尊重。最要不得的,是沆瀣一气,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让人产生“没有中立”的不良印象。

不能要求每一个华团主席都是曹操,不过,具备领导人该有的气度,才能成为好的华团主席,肯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015.6.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