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专业人士未必样样通




拿到专业资格的人,是学术领域表现杰出和智商比一般人高的证明。不过,学术资格和智商高的人,未必能够理解与人相处之道,近年流行的情绪智商,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与社会衔接,能否与人愉快相处的准则。认为所有专业人士都是社会精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错误的;不幸的是华团领导之中,不乏这类人。

这类人在提名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些专业人士加入己方阵容以显示人才济济,非专业人士不委是委任理事的准则;开会的时候,把专业人士的发言奉为金科玉律,理事群中稍微发出异音,动辄以“尊重专业人士”为大前提相劝,处处维护专业人士。

本文无意贬低专业人士,而是就前些时候出席一项全国性代表大会时,一位专业人士主持理事选举时的手忙脚乱,说明专业人士不是样样皆通,在一些非属于自己专长的领域,也有闹笑话的时候。

一般上,选委会必须先报告出席人数才进入选举,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当天的选委会主席忽略了这一点,被询问时,才赶忙叫秘书处补报出席人数。

分发选票之前,选举委员会应该把选举细则和规定,一一向代表们解释清楚,以免出现错误令选票作废。这位主任却与众不同,选票分到代表手上,一些代表已经用大会供应的铅笔,圈定心仪候选人的时候,忽然宣布只能用原子笔,不准用铅笔。

有人不满,他依然坚持己见,但是准许已经使用铅笔划选票者,可以要求换票,过后不久,又宣布已经使用铅笔的选票,可以在投票时,用原子笔重复打圈。不可思议的,是下一个职位选举时,却又宣布使用铅笔或原子笔的选票,都是有效票。

匪夷所思的,是选副主席时,三位候选人都不劳而获。为了决定谁当第一,谁当第二、第三,选委会居然决定每位代表必须投三张票:一张选第一副主席,一张选第二副主席,最后一张选第三副主席;如果有人在三张或二张票选同一个人,选票作废。

根据惯例,遇到这种情形,一般的做法是只有一张选票,代表们只准在选票上圈一个人。开票之后,得最高票的当第一,依次排列。这么做,监票和算票只有一次,省略很多功夫,否则必须算三次票,浪费时间。当天,单只是算选票,就费去一个小时,难怪有代表形容,更本就是脱裤子放屁。

选委会反反复复,成了代表们茶余饭后的谈笑资料;选委会主席优柔寡断,让一些代表感叹:专业人士,不过尔尔!

2013.6.2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舞台回归人民




13届大选,马华兵败如山倒,打击最大的,非马六甲颜氏家族莫属。

大家长颜文龙退休之后,这个家族在地方和政坛上的势力,由他的儿子颜天禄承续。颜天禄留美,算是高等知识分子,可是他在政坛表现平平,言词也没有惊人之处。可以这么说,他是依靠父亲的庇佑,才能够在政坛立足的。

颜天禄据守的鲁容州议席,是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二代人老树盘根,原应稳如磐石,没料到经不起马六甲行动党主席吴良山的挑战,一击就倒,以200多票之差败下阵来。

有竞选就必有输赢,马华在全国只能拿到区区11个州议席,甲马华保有3席,已是难能可贵。颜天禄败选之后没有说什么,遭殃的却是颜氏父子一手操控的鸡场街舞台就此沉寂,晚上漆黑一片,不见烟火。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座舞台是州政府拨款40万建起来的。姑且不谈文化界人士批评的“不伦不类”,建竣的舞台的确和原先宣称的格式有天渊之别。马六甲人宽宏大量,很快忘了这回事,舞台上演的任何节目,都踊跃前来捧场;周末晚上,舞台周围是人山人海,争睹台上风采。

投票前几天,这个舞台的灯光已经不亮了;选举过后,依然亮不起来。记者问负责人,回答是休息一段时间再说;过后又改口说工作人员病倒了,人手不足。

更糟糕的,是有人放出风声,说舞台熄灯,是惩罚华人不支持马华候选人;还有消息说,文化街和舞台将交回市政厅管理;也有人言之凿凿,说市政厅的人已经开始登记在文化街摆摊的小贩云云。

市长郑重否认之后,文化坊和舞台何去何从,是当前热门话题。

华社元老林源瑞已经二度呼吁回归华社,交由负责鸡场街年景布置的9大乡团管理。他说:“宗乡团过去要使用这座舞台时,曾经被人以‘舞台已借出’为藉口,不获借用……这座舞台不是私人的,鸡场街宗乡团也有份,如果没有人要理,可以交回宗乡团管理。宗乡团也乐意和甲华堂共同管理,使鸡场街文化坊和舞台恢复生气。”

舞台归谁管理争议声中,不应忽略州政府每年拨款给年景布置的去向。州政府每年的年景布置拨款,钱到了谁手里?为什么主办单位得不到分文津贴?此外,文化坊小贩每周缴付的摊位租金,主管的人应该有个交代,把收支帐目透明化,才能服人。

华社的共同感受是:这座舞台不是政治舞台,文化坊和舞台都是人民的,没有人能够据为己有;回归民间,理所当然。

2013.6.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百年传承,再创新猷




马六甲培风学校百年庆典,董事长冯秋苹律师乘坐马车,率领坐在三轮车上的100位培风校友进场。别开生面的进场仪式,是培风历史的重现。100年前,马车和三轮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乘坐马车、三轮车凸显当年的生活背景,可以唤起人们对培风草创时期的回忆;抚今追昔,必当更加珍惜当前的成果。

除了进场,今年的庆典还有几项“第一”:首次邀请邻近的古务淡米尔小学和国小学生到来表演助兴、首次出现各年代的童军组团参与检阅、首次有伊斯兰党及公正党国州议员莅临观礼、首次由纯女生呈献的廿四节令鼓作为压轴表演……

二天的庆祝活动,慈善市、展览、讲座和游艺晚会,迎来逾万群众,校园所见,尽是黑压压的人头;附近街道塞满车子,每一个人,每一颗心,都向着培风,要在历史性时刻到培风校园,见证培风百年沧桑,体会喜迎无尽百年的兴奋。

白天的项目和活动准5点钟结束,人潮散去一个小时,偌大的校园收拾得干干净净,四合院周围和篮球场,不见纸屑垃圾,仿佛没有举办过活动。这是培风志工队和在籍同学组织强、效率高的具体表现;培风育人,又一例证。

冯秋苹律师校庆前夕对记者说的一番话,道出董家教百年大庆的发展宏图。她说,董事会正在与校友会配合,在学校前的停车场,建一座综合大楼,增加使用空间,展示培风成就;董事会有意购买东圭纳五家老店屋毗邻地段,事成之后,将二个地段结合应用,建学生宿舍。

董事会更大的目标,是锁定学校附近的一片5.8英亩土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买下来,落实初中与高中分校的多年夙愿。这些愿望如果都能落实,马六甲世遗区将出现一座面积庞大,傲视全国的“培风城”。

培风经常费长年不足,必须靠华社的捐助;百年以来,华社出钱出力,默默付出,无怨无悔。校友会发动的百年捐献,目标3000万,目前只筹得1000余万,距离目标甚远。购土地、建综合大楼和学生宿舍,需要大笔钱,尚望华社同心协力,促成大业。

痛心疾首的,是有心人正在极力鼓吹“培风有钱”歪论,企图影响热心捐献培风的团体、商家和个人。他们采取人盯人策略,千方百计劝人不要捐钱给培风。破坏分子之中,包括曾经受过培风恩惠的校友。

教育是百年树人千秋大业,岂容歪风恣意摧毁?马六甲校友会主席史进福已经在校友聚餐会上严词驳斥。回头是岸,破坏培风的有心人,别当民族罪人,罢手吧!

2013.6.2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妈妈的味道


端午节凌晨忽然想吃粽子。离开电脑荧光幕到楼下厨房,太太裹的一锅粽子正好出炉。选了一粒,解开粽叶,香味扑鼻而来。

太太裹粽子的手艺,传承自母亲。岳母本是马六甲人,到槟城住了几十年,裹的粽子槟城味十足;用料大同小异,味道却与马六甲粽子截然不同。介绍给亲友品尝,个个赞好,每年端午节都来向她预订,数量颇大,往往应接不暇。

前几年,有人游说她交给咖啡店试卖,一试之下,反应绝佳,销量扶摇直上。本来是应节的粽子,成了这间咖啡店的名片,常年供应,远至新山、吉隆坡、怡保、槟城的游客闻风而至,甚至有人带到台湾、香港、日本、杜拜等地,给远在他乡,恋恋不忘粽子滋味的亲友、儿女解馋。

问一些经常光顾的顾客:为什么喜欢我太太裹的粽子?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很有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确实很令人怀念,说这话的人,妈妈肯定是会包裹粽子的。我吃粽子则是另一番风味,因为我妈妈不会裹粽子,不能从粽子里回味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我们家的粽子,都是三婶裹的。三婶的粽子学自隔壁的福建人,特色是加入虾米,偶尔放入蚝乾;后来觉得蚝乾味道太浓,弃用了。三婶后来学的娘惹粽,成了小孩子和年轻人的最爱,我也不例外;年长之后,对甜腻的娘惹粽敬而远之,改吃咸粽,也就是俗语说的肉粽。

妈妈不会裹粽子,烹饪手艺平平,日常饭菜都是三婶准备的。家母罕得下厨,只有在三婶回娘家小住几天的时候,才硬着头皮下厨,煮的菜肴不外是午餐煎甘望鱼或菜脯蛋、咸蛋或罐头菜心;晚餐则是三层肉滚汤之后白切,沾盐或虾酱吃,滚猪肉的水加入青菜当汤,外加豆酱鱼一条。

几道简单不过的菜式,却给我留下深刻记忆。想起母亲,脑海总是浮现她当年被迫下厨的无奈神情,还有木材潮湿难点火时,她鼓起两颊猛吹风筒的窘态;母亲的菜脯煎蛋和豆酱鱼虽然没什么特色,却是我至今不变的最爱。每回交代太太弄这两道菜,她总是问:“为什么吃不腻?”她那里知道我怀念的,正是妈妈的味道。

三婶嫁过来的时候,我只有三岁,是她和母亲一起带大我的;母亲去世整30年了,三婶离开我们也有10年。弹指岁月倾城间烟灭,三婶裹的粽子和母亲弄的菜脯蛋和豆酱鱼深刻痕印我心,是刻骨铭心的妈妈的味道,回味无穷,齿颊留香。

2013.6.1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培风百年鹏飞





今年是马六甲培风学校创校100周年,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已经热烈展开。

培风是在马六甲人支持下茁壮成长,开枝散叶的;培风与华社血脉相连,培风的风风雨雨,华社感同身受;培风校庆是华社重大节日,校庆期间到校园走走,是培风人的传统,也是马六甲人的习惯。

《爱我培风·世纪晚宴》为培风百年大庆掀开序幕。席位一增再增,依然满足不了需求;礼堂容不了,改在四合院中央的篮球场举行;市内四家餐馆联合报效全场宴席,体现姑苏行同人对培风的爱载和支持。天气闷热,最热却是3000多人炽热的心。现场是欢腾的海,人人感受培风百年鹏飞的兴奋,喜上眉梢。

百年鹏飞的造势活动融入社区和购物广场,培风与华社的心一起跳动,与市民分享校庆的喜悦;普天同庆的意义加强了、深化了,群众教育的意味更浓了;培风董事师生和六校学生代表齐上三宝山,植树纪念培风百年鹏飞,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境,寓意深远。

培风人激情满怀,推出多个百年纪念品,包括小培小风公仔、古城淳风、百年鹏飞T-恤、“喜迎百年”手工皂、百年培风月历及百年红包封等;培风亲善大使和培风师生日前到鸡场街向群众与游客介绍“培风百年鹏飞”校庆活动,绵绵细雨阻挡不了师生沿街派发校庆传单的热情;早前更有校友沿街演奏小提琴协助宣传,别开生面。

系列活动之中,《为百年培风奉献一天》义卖是首创,也是最能够引起共鸣的活动。工委会落力奔走下,已有超过150个单位响应;义卖深入各种族各阶层,有中高档餐馆和摊位,有经济饭菜,也有炒经济米粉的小贩,精神可嘉。不是培风校友的义卖主任郑长城表现尤佳,抱病征求店家小贩为培风义卖之外,还从每天营业收入中,拨5%捐给培风,累积数目已达5万。

《为百年培风奉献一天》义卖凸显“一点一滴的水,可以汇成大海洋”的哲理;每滴水珠,每一份爱,都很重要,都是华教的泉源。

每年必有的操演、慈善市、展览、游艺会之外,文宣组出版了《我们风了》与《百年校史特刊风过百年》专书,还有百年校庆倒数夜、全球校友嘉年华会、“书艺瑰宝,熠熠生辉“百幅名家书义墨宝大展、百年鹏飞诗歌舞剧、古城寻风文化街徒步寻宝……瑰丽多彩,美不胜收。

培风百年鹏飞突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广阔胸襟,华社是培风的家,培风与华社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此生只有一次见证培风世纪大庆机会,怎能不参与?

2013.6.1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