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为何惧怕年轻人



华总会长方天兴呼吁一些极端组织或政客不要企图利用年轻人满腔的热血及正义感,从中散播种族和宗教仇恨种子,他也批评时下一些年轻人经常被别有居心者以“民主”误导,成为不服责任集团或政客的棋子。

极端组织和政客利用年轻人进行破坏国家安宁和种族和谐活动,近来有加剧的迹象,方天兴的呼吁肯定符合华社和国家利益;但是他对年轻人的认知和判断力的怀疑和批评,却颇有商议之处。

年轻人确实充满热情和满腔理想,他们对民主人权的渴求往往走在时代前端,积极追求真理和实现理想的毅力更是坚强无比。部分年轻人可能由于认识不清或误判而被野心家利用,若因此全盘否定年轻人的热情和追求民主人权的热诚,未免沦为以偏概全。

人到了中年或事业有成就之后,往往变得保守和过于自信,对年轻人的作为总要过滤一番;中老年人视“稳定”高于一切无可厚非,进而抗拒年轻人或者对年轻人的热情和认知产生怀疑,就难免倚老卖老了。

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是由年轻学生带头的;日本、南韩和台湾今天的议会民主,也是大学生上街头争取来的;最近掀起中东政坛大改革的“茉莉花”运动,也是由年轻人发动的。这些充满理想和追求民主人权,身先士卒带领群众走上街头的年轻人,肯定不是受别有居心者的误导。

“音乐神童”莫扎特自小显露他的音乐天份,19岁就写出优秀的协奏曲;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在日本溺死时只有23岁,可是他留下的作品为新中国的音乐事业留下光辉一页,《义勇军进行曲》更被定为中国国歌。

无数作家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优秀的代表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冰心的《寄小读者》、曹禺的《雷雨》、萧红的《生死场》、肖军的《八月的乡村》、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都是。

备受华社赞赏的甲华堂改朝换代,也是在青年团的落力配合下,才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可见年轻人“敢于叫日月换新天”的热诚是不可轻侮的。

我们的社会还有一些人抱着特定立场和集团利益,以双重标准看待年轻人。他们可以配合西方媒体赞扬艾未未的“民主追求”,却对国内年轻人的作为嗤之以鼻,公开质疑年轻人的判断力和认知,这些人是时代的绊脚石。

(2011.6.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