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领袖的素质



年逾四十的中年人,年轻时代必定听过广播电台中文台出现的不伦不类华语节目。即使是
弦歌寄意,也是以国语为主,只有提到人名和歌名时,才用华语念出。


华人听来不是味道,巫裔同胞也听不懂。马华马青极力争取十多年,最终是录下整段,把录音机抬到首相办公室播出来让首相听。首相听得莫名其妙,才解决这个课题。


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地球村时代,政治人物应有更宽广的胸襟,更远大的视野才是;思考问题也应当站在全民观点,以全民利益为考量,不能依旧以狭隘的眼光看待问题,华团领袖的素质也应当有所提升。事实正是如此吗?


华社对不久前突然出现的宣布,说明年四月起,第二电视台将在所有非巫裔节目中使用国语,包括在华印裔的戏剧节目中用国语对白,以让国人对国语有归属感这回事,肯定不以为然。


不知报道有误还是另有他因,总之,新闻部长断然否定这个说法;过后又郑重其事宣布不允许国营电视台出现罗惹式国语以表心迹。


这则报道如果引起什么反应的话,只能说是小涟漪。不过,从华裔政治人物和华团领导人作出的及时反应,可以解读一些人的心态。


文化、艺术及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黄锦鸿是唯一公开表态者。他说:在华语节目没有减少前提下,电视台播国语对白的华文节目不成问题……将华语电影配上国语能吸引更多友族观看,以了解华人的文化……在经济角度上,此举有助于扩大华语影片的市场。


副部长是圈内人,作出这样的表态或有原因,费解的是喜欢以华团最高领导机构自诩的华总会长,也在第一时间出来唱同一格调。


拿督斯里林玉唐认同说:只要以华语及淡米尔语为主的节目时间没有减少,不反对在华印节目中使用国语对白……这也是加强各族互相了解的方法。


堂堂总会长,怎能对政治人物的言论全盘照收?岂能不知当今国营第二电视台华语节目占的比重如何,又怎会不晓这些节目经过多长久争取才得到的?增加华语节目,谈何容易!


新闻部长的两度澄清,对迫不及待出来做正面表态的政治人物和顺民,绝对是大讽刺。


2008.1.25.龙门阵.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