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传·说古城》





2007年,甲华堂青领导层接受有志之士的建议,毅然主办《三山九九重阳登高》来对抗文亚苏、杨秀崇公然提出来的“三宝山不祥”论,取得巨大成功。马六甲人的热烈响应鼓舞了华堂青,决定每年举办重阳登高活动,灌输三宝山是华裔图腾慨念。8年后的今天,《三山九九重阳登高》已经成为甲华堂青的品牌,享誉全国,活动内容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三宝山登高,而是扩展至社区,深入马六甲的人文生活。

继“依井环山”三宝井社区活动之后,今年,再把活动范围扩展至整个老街区。干劲十足的年轻人费了一年时间拜访区内传统行业,搜集的资料当中,不乏已经消失或者逐渐消失中的行业。经过整理,集中在客家公会展出,让马六甲年老一辈回味年少时期的人文环境,也让年轻人了解他们的前辈,过去是怎么生活的。

开幕当天中午,我预先参观了展览场所的故事馆。虽然部分展出材料还没有完工,却也可体味这批年轻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展示的资料、图片和介绍,足以让人了解古老行业是如何支配当时人们的生活。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仿造的古老社区。走在狭小街道上,我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年幼时生活的环境。古老朴素的小街、写在圆柱的中文招牌、中药店的药物储藏格、古老的茶室桌椅和桌底的痰盂、打铁店、点心店、用藤编织的家私、再也吃不到的古老街边小吃……在在勾起我美好的回忆。

未进展览馆,我就被门口大幅电影海报吸引。电脑未面世年代,戏院张挂的大幅宣传海报,都是画师用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小时候,我经常到离家不远的西湖戏院看他们作画,延误了吃饭时间而被母亲责骂。重见这些海报,我有道不尽的回味。

进入展厅,见到“炭火上的味道”时,我对陪我参观的华堂青团长陈寿锦说:“学生时期,令尊就住在豆腐街惠州会馆楼上,附近老街区的海南佬牛杂、潮州佬鸭面、潮州佬鱼较面、海南人的咖哩叉烧饭、顺德妈姐面,还有会馆左邻的潮州粥,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美食。”说完,我们二人都陷入沉思。我知道,他在思念二年前去世的父亲;而我,懊丧的是失去了一位深交逾半世纪的老同学、老朋友……

我在糕饼摊位站立好久,我想起三年前去世的哥哥。1952年,哥哥响应“建设新中国”号召,也为了逃避兵役,只身回到海南岛。几经周折,文化大革命前夕到了香港,从此定居下来。因身份特殊,一直不能回马省亲。回归带来机遇,他兴高采烈回来与我们见面。除了到双亲坟前祭拜,他最忘不了马六甲的美味小食。我们带他尝遍各式美味,回港前几天,问他还有什么来不及吃的,他说:“这几天一直盘旋在我脑海的,是儿时吃过的豆沙饼,就是想不起哪一家卖的。”我问:“是不是永志成的豆沙饼?”他迫不及待说:“就是,就是!” 立即带他到三宝井的永志成老店。他贪婪地买了一包又一包,说要带回香港让儿女品尝。

《传·说古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口述历史,还有许多令人缅怀、令人思念的回忆,为逝去的古老味、人情味叹息。展出时间由96日至28日,期间还有乡团家乡美味义卖会、《老街的声音》沙画表演、电影招待会等精彩项目,错过可惜。
2014.9.1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