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

甲行动党多事之秋




马六甲虽小,市民的政治意识与其他城镇相比,不遑多让。第三张选票还在人民手中的时候,市议会和地方议会选举,尽是反对党占优势。其时,劳工党和人民党组成的社会主义联合阵线(简称社阵)是政坛主流,获得中下阶级的拥护。

第三张选票被剥夺不久,社阵被迫退出政坛;行动党乘势兴起,雄霸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席和属下几个州选区,马华穷数十年之力,始终难以突破。

行动党最有影响力的林吉祥、林冠英父子,都曾经是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或州议员;2013年第13届大选,行动党囊括一国六州,是历来最佳战绩。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马六甲行动党成就辉煌,绝非偶然,而是多年磨练,全体州委紧密配合,以及党员通力合作的成果。人民希望行动党加紧努力,争取来届大选取得更佳成绩的时候,频频传出内部不和,矛盾层出,甚至出现党员与议员对薄公堂丑闻,令马六甲人深感费解和失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员普遍相信,2004年州委选举,林冠英夫妇双双落败是主因。林吉祥几度下马六甲,不选择党所举行记者会,而是在媳妇周玉清的律师楼;与州委会不咬弦的,都是亲林冠英的人;本届大选,中央不顾州委会反对,执意遣派离党20多年的赖君万当稳拿胜卷的州议席候选人;吴良山与郑国球断绝关系;公认亲林冠英的党员起诉党元老沈同钦与州主席吴良山诽谤,行动党州议员邱培栋、赖君万出庭供证等等,在在加深了这个看法的可信度。

与州委会不咬弦的三位州议员,邱培栋处事低调,不曾公开与州委会对立;赖君万搞“划清界限”闹剧之后,自知定位所在,埋首选区工作。唯独郑国球咄咄逼人,被党员揭发捐款不知去向、辞州秘书之后,集中火力对付忠心耿耿的老党员谢明德。

谢明德何罪!郑国球提名参加2008年大选,谢明德是提议人;签名提议之前,谢明德已经言明是破产者。郑国球平安无事,中选州议员之后,竟然向党中央揭发,使谢明德丧失党籍。同室操戈,情何以堪!

谢明德被家族生意拖累,已经够折磨了;不为名不求利,赤胆忠为党服务多年的辛劳,被这一招杀手锏全盘抹杀,如之奈

党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沈同钦、统率全党从低迷走向高潮的吴良山,双双为了候选人事宜,被党员黄和平医生告上法庭。中央没有及时调解争端,也没有力劝黄和平放弃起诉,任由这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戏上演,匪夷所思!

判决已经出炉,黄和平胜诉。沈、吴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破产也不准备赔偿。中央有没有动作,外人无从得知;事态果真演变至如斯境地,行动党因“党员起诉国州议员”而造成两场完全没有必要的补选,势必损及党形象,强化离心力,数十年耕耘毁于一旦!

毛泽东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党内出现派系,应视为内部矛盾,双方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一定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整合。难以想象的,是似乎有中央支援的一方,以敌我矛盾待之,暗流汹涌。甲行动党内部纷争一发不可收拾,与中央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中央如果能够完全中立,积极调解矛盾、缩小分歧,必定不会演发至“亲者痛仇者快”境地。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尊重地方”是民主真谛,行动党做到了吗?

2015.9.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

小格局的老板




作曲家陈钢以建小木屋与高楼大厦作比喻,阐明创作主旋律与整部交响曲的关系,令人想到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老板”是一般人对店主、小贩、摊贩、自营商、个体户等零售业经营者的称呼;有时候,店主为了表示客气,也会用“老板”称呼前来光顾的顾客。

广义说,“老板”就是出钱投资生意,期望从投资中得到回报的人。用经济学术语说,投资的根本动机,就是通过资本的营运使资本增值,投资人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实现增值目标。

企业家也是老板,不过,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差别在于生意规模大小之外,也和老板的格局有很大关系。简单说,就是可以从处理事情、对待员工、社会责任、业务经营手法等方面,判定这位老板是否可以升格成为企业家。

企业家要有冒险精神、有事业心、有进取心。唯才是用,把员工安置在最适当位置,把工作按照权责区分给属下,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为了锻炼出一支出色的团队,出问题的时候,企业家不会冲第一线寻求解决,而是让属下去处理。企业家信任属下,不过问交由属下处理的事项,除非超出预算或者出现异常状况,才会插手。具备这些气度和优点,才配称企业家。

锱铢必较、刻薄员工、赏罚不分明、刚愎自用、不信任属下、多疑忌才等等,是小格局老板的特性。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全公司最强的人,什么都懂,任何决定都是正确无误的,不许属下有异议。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都要做决定。属下即使完全依照通过的财务预算进行,也要明查暗访,打听价格是否合理,有没有回扣;对离职的属下,也不放过。营运方面,要属下完全依照他的格式进行,不容非议。

朋友的雇主,就是典型的小格局老板。厂里使用的原料是大包装的,每袋50100公斤。交来的货斤两短缺,扣钱;若有超过,分文不加。供应商抗议,说行业规矩,是相差不太远,双方都不计较。供应商认为,不足斤两扣钱,超过斤两,应该补价才合理。经理向老板反映,老板的回答却是匪夷所思。

老板先是问这位经理:“你买车,是不是以分期付款方式向银行借贷?合同注明每个月几号还,你照日子还,平安无事;迟一两天还,银行就会算你利息;早还,银行有没有补回利息给你?我们买原料也是这样,注明100公斤,供应商就照斤两交来好了。斤两不足当然要扣钱,多给,超过斤两,是供应商的事,与我无尤,为什么要补钱?”

另一位朋友的老板,思维尤其荒谬。销售部人员告诉他批发商投诉价格高,难以与其他品牌竞争。他的回应是:“不必担心,我们是名牌货,消费者喜欢我们的品牌,会主动上门买的,他们非卖不可。”

小格局老板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把员工当奴才使。这样的老板,充其量只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称不上企业家。这类型老板管理的企业,不是原地踏步就是丧失竞争力,落得关厂结束营业,或者把市场让给同行的下场。

(2015.9.1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9月10日星期四

《梁祝》协奏曲的故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成就最高的杰出大型音乐作品,广受全球华人喜爱。央视在纪念中国唱片公司成立60周年的《岁月留声》特辑中,以“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高度赞誉这部协奏曲。

《梁祝》的成功,在于它采用西洋音乐的奏鸣曲型式,以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了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根据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淋漓尽致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作曲家何占豪在访问录影中,谈到乐曲的创作过程。他说: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的时候,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探索小提琴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并研讨如何使小提琴演奏的乐曲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洋为中用”思想主导下,他写了后来被称为“小梁祝”的《梁祝》弦乐四重奏。

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夕,实验小组决定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国庆献礼。当时有三个题材可以选择:大炼钢、女民兵、梁祝。党书记孟波认为小提琴比较适合演奏和诠释抒情、柔和、委婉的思想感情,批了《梁祝》。

小组成员以《梁祝》弦乐四重奏为基础,经过增添与多遍演练,写出主旋律之后,犯了难。何占豪说:小组成员都是学习小提琴的一年级生,不懂对位法与和声学。有了主旋律,还必须有管乐、打击乐等乐器的配合,才足以完成整部协奏曲。

协奏曲是大型乐曲,必须由作曲系的同学来完成。在丁芷诺建议下,他们找到作曲系的陈钢。陈钢最先以准备写毕业作品为由拒绝所请,后来在作曲系教授丁善德劝说下,终于答应与实验小组合作,写出整套乐曲。

陈钢在特辑中提起这段过程,以兴建小木屋与高楼大厦作比喻。他说:“建小木屋所需要的技术层面与高楼大厦有天渊之别。高楼大厦不仅要有完整的设计图测,还要有精密的计算与标准,才能保证这座大厦是安全的,经得起考验的。我学的是大型西洋音乐作曲,他们学的是小提琴演奏,我们有基本上的差异。”

音乐世家出身的陈钢,早期学习钢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之后转学作曲,师从丁善德;他曾经向外国名师学习和声学与作品分析理论,奏鸣曲是他所长。

《梁祝》动人的主旋律出自何占豪之手。农民出身,曾经在浙江越剧团工的何占豪,成功把越剧音乐融入旋律。何占豪也把二胡的演奏手法用在小提琴,注入中国元素,增添《梁祝》的民族色彩和风格。外国人的演奏技巧多么高超,始终无法媲美中国人演奏的《梁祝》,原因在于只有华人才能够完美演绎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梁祝》是何占豪和陈钢二人紧密配合的心血结晶,缺任何一人,都无法使这部乐曲成为经典之作。

何占豪在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梁祝》之外,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陈钢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杰出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二人的成就与表现在伯仲之间,并驾齐

2015.9.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9月3日星期四

董事多过员工




上水准的演出不一定卖座,但是,不论什么型式的演出,台上的人都希望台下观众如云。座无虚席,对演出者是莫大的鼓舞,是对编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肯定。

人们惯常以“演员比观众多,小猫三几只”挖苦观众稀疏的演出。商场上,也可以把董事比员工多的公司员工,视为小猫三几只。原因是:在公司组织里,员工只能扮演“听命” 的执行任务,不能像董事一样拥有决定公司政策,左右公司行政的能力,是小人物。

董事比员工多肯定不是正常现象。日前见到一则恭贺社会名流膺勋的广告,就发现花钱刊登贺词的企业,董事人数比员工多几倍。

董事也者,是公司最高领导;董事可以决定公司的政策和营业方针,操纵员工的生死。不听话员工难有擢升机会,随时要面对董事的刁难和排斥。

仔细再看,发现这家公司曾经是执市场牛耳的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鼎盛时期,员工数百,每天开足三班也难以应付市场需求。

一家这么火红的知名企业,怎么沦落到只剩下三几个员工,出现董事人数比员工多的不正常状况?出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企业的成败,人是关键。手握生杀大权的董事局代表(通常是董事经理),是决定公司存亡的核心人物。董事经理就如导航员,船只能否顺利抵达目地,决定于领航员的方向路线是否准确,决策是否适当。

企业从璀璨走向平淡、从数百员工锐减至三几个、从人才济济凋零到门庭冷落、从龙头老大位置滑落至淘汰出局,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凸显管理策略与方针的谬误,以及管理人的失职与昏聩无能

股东出钱投资,无非希望公司能够营运顺利,财源广进。不可能每一位股东都参与公司的业务与行政工作,因此,代表董事局主持业务的董事经理最关键。这个人如果能够以公司和股东利益为重,又能够妥善照顾员工福利,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乐业,提高生产力,必能使业务蒸蒸日上;董事经理自私自利又刚愎自用,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凡事我行我素,必然给公司带来灾祸。

这类自以为大权在握就目空一切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员工是公司宝贵资产,把员工当奴才使,要员工完全听话和服从。他们也把负责行政工作的高级职员当奴才,评价工作表现,不是才干能力排在第一位置,而是这位员工是否听他的话,是否能够完全依照他的指示行事,最好能够不时打小报告,投诉属下的作为,让他多了解内部情况。

这类人,还有一个把员工压下去的不正常心态,认为凡事都要比属下强,才足以彰显他的领导地位。开会的时候,对员工提的意见总是抱着怀疑态度,认为员工想到的,他早已经想到了;他提出来的意见,员工必须完全臣服,否则就是在存心对抗;把与他见解不同的员工视为敌对,从此怀恨在心,工作上刁难不说,也把这位员工视为眼中钉,处处为难。比到没有什么好比,就拿员工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来比。譬如属下会写文章,也要挤几篇出来显示“我也能”。

什么原因使这家企业从辉煌走向没落,不得而知。无论哪种状况,都只能令掌权的董事可以继续过老板瘾,股东是最大输家。

2015.9.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