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华社不够理性?




发表独辟蹊径的“华文水平不必太高”论之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科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又作惊人之言。他在怡保马来西亚龙岗亲义总会新届理事就职典礼上,发言支持落实教育大蓝图规定华小国语上课时间300分钟的同时,希望华社对华文教育“拥有多一点理性和开放的态度,让教育回归教育,不要存有太多的政治因素和民族感情,以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优良和有素质的教育。”

根据报导,他还以重语气强调:“如果不停炒作华教课题,让华教无法获得安宁,造成办学面对困境,那么,下一代所接受的,不再是优秀的华文教育,而是不断被扭曲、误导、煽动、被炒作的华文教育。”

这番话可以从几个层面解读。一是非议华社以非理性姿态看待华文教育;二是华教当前困境,是华社不断炒作华教课题导致的;三是教育回归教育,不要对华教存有太多民族感情。

理性是行为控制情绪。理性的人,能够不带个人色彩,公平、客观评判事物。感性是理性的对立面,感性的人怎么做事,怎么看问题,都由心情决定,是情绪控制行为。

理性的人做事严谨,不容易出错;感性的人善解人意,却也难免陷入感情用事不能自拔;理性的人,可能暂时抑制快乐,但最终仍会获得快乐。

要人家理性看待问题,就是认为现象背后有更“实在”的本质。人们追求的,应该是这个更实在的东西,不是哗众取宠,满足个人欲望。

华教方面,华社追求的,不外是公平合理四个字。华教向来得不到平等对待,是人所周知,无可否认的事实。

母语教育是联合国人权宣言明文规定的基本人权,每一个民族都有学习母语母文的权利;是否公平对待国内各民族的母语母文,是施政方针是否开明的考验。

政府虽然拨款给华小,也承担一定数额的行政开销,与其他源流学校比较,数额却是少得可怜。华社多年来不断呼吁政府制度化拨款华小独中,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国阵内的华裔政党,也不敢对“制度化拨款”表明立场。

张盛闻这番话的重点,是呼吁华社对华教不要“存有太多民族感情”,他也把华教当前困境,归咎于华社不断炒作华教课题。华社坚持母语教育,因为母语母文是民族的根;华教是华裔血缘与文化的共同体,母语母文不存在了,这个民族就成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无所依。华教无法获得安宁,绝非民族感情作祟,而是另有他因;谁政治化华教问题,华社心知肚明,无需多费唇舌。


我们惯于以“数典忘祖”抨击没有民族感情的人,就是认同民族感情的必要性。金庸说:“民族感情最强烈的时候,是面临强敌入侵、或已经被外族侵占、正受着外族统治的时候。”

华社向来理性看待华教问题,华社对华教的诉求,都是建立在基本人权与公平合理基础上,根据宪法,理性争取应得应享权益,从不逾越。把华教当前困境归咎于华社注入“太多民族感情”,是见树不见林,短视、片面而且存有偏见的看法,是刻意掩饰政府对华教的不公平、不合理制度,伤害华社感情的作为。

 认同“华人教育”的 张盛闻说这番话,不足为奇。张盛闻不敢正视华社“制度化拨款”合理诉求,把球踢回华社脚下,自以为政治手腕高超,却是左支右吾,自爆其丑。

2016.3.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1 条评论:

  1. 初生之犢不畏虎
    虎咬彼肉方知苦
    不识根本彼树枝
    根枯枝朽树当死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