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

方天兴的白脸黑脸论




重掌华总的方天兴在怡保举行的会员大会上,兴致勃勃提出白脸黑脸论,认为在华教问题上,“不论是黑脸或白脸,都可以灵活扮演,不应是永久的角色,做黑脸的同样可做白脸,必要时,白脸也应是黑脸。”

石破天惊的伟伦,颠覆凡人对黑脸白脸的传统观点,把原本是零和游戏的是非黑白和立场分明,蜕变成“可以灵活扮演”的双面角色。方总的据点是:“黑脸不容易做,往往会被抹黑,而且面对当局的压力;白脸要直接面对两个口的‘官’,尤其是小拿破仑和持有其他议程者,吃力又难讨好……”因此,“不论黑脸白脸都需要里应外合行动,而不是坚持己见,互相猜疑,并在事情有转机时视为自己的功劳……

原来方总说的“灵活扮演”,是把与官府打交道的人视为扮白脸,反之则是扮黑脸。方天兴认为:一个人是可以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至于该在什么时候扮白脸,什么时候扮黑脸?他没有明说。

方总必须解释,所谓“里应外合”,是否在外面理直气壮,在权贵面前奴颜卑膝?方总也应该厘清:万一功力不足,成为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的时候,如何善后?

方总强调他是针对为华教做事的姿态而言,让人想起他在处理关中问题时面对的一些冷嘲热讽,这番话会不会有感而发?

自古“正邪不两立、忠奸不两存。”华教是民族的命脉和尊严,为华教做事,必须站在维护民族教育的坚定立场,为华教争取权益时必须表里如一,不能为了讨好一方,牺牲另一方;也不能虚与委蛇,或者为了私人目的,一时白脸,一时黑脸,模糊视听。

人们惯于用白脸代表好人,黑脸代表坏人,用意在于表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的说好话、有的说坏话,互相配合,务求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任务。一个人如果在同一时期、同一事件上扮演黑脸和白脸,人们就有被戏弄或欺骗的感受;技术多么完美,技巧多么高超,总有被识破的一天。

政坛上,对同一件事扮演黑脸和白脸的投机政客,我们见多见惯了。他们在华社面前拍胸膛,信誓旦旦表示力争到底,在内部商讨的时候,却又扮顺民讨好当权派;面对诘难的时候,又摆出楚楚可怜姿态,尽说不得己的苦衷。

华教人士和华团工作者不应仿效虚情假意的政客,一时黑脸,一时白脸。如果有人认为他可以把黑脸和白脸都扮演得很好,能够做出成绩,我们祝福他;如果搞得民怨载道犹不知悬崖勒马,势将惹来终身骂名,子孙蒙羞。

2013.9.3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在海南岛过中秋节




20多年前第一次到海南岛,是在中秋节期间。那是1992年,政府允准国民到中国旅游探亲的第二年,我与内子以及犬儿世旺三人,参加海南会馆主办的海南岛旅游探亲团,到海南十天。

首站到广州,住在五星级的白天鹅饭店。我们的房间正好在珠江旁,拉开窗帘从落地玻璃窗望出去,可以见到繁忙的珠江上,船舶川游如梭;夜晚的珠江,被灯火装饰得雍容华贵,艳光四射。晚餐后逛市场回来,世旺很惊讶问起:为什么广州见不到庆祝中秋的灯笼?我们才注意到原来广州没有人提灯笼的。

第二天,走马看花游览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越秀公园、六榕寺、中山纪念堂几处名胜之后,傍晚时分赶到机场搭夜班机。抵达海口机场,已是万家灯火时分。

当时的海口机场处于闹市中心,办妥手续出来,外面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令人啧啧称奇。地陪说,政府已经决定把机场迁移到郊外的美兰了,下一趟来,可以在新机场下机了。

住宿中线的山城通什(现改称五指山市)那晚,正是中秋前夕。酒店天台有一个露天的歌台,顾曲周郎多是本地人,游客只有我们一桌。坐定,环顾四周,只见灯饰环绕,不见灯笼。叫了饮品,忽然想起中秋前夕,怎能没有应景的月饼?于是吩咐侍者要二个本地人最喜欢吃的月饼。饮品很快上桌,迟迟不见月饼。问原因,侍者用海南话回答说:我们这里不兴吃月饼。海南话“兴”就是流行的意思。上月饼时,侍者说是到市场买回来的。

第二天到琼海,也是不见灯笼和月饼。回南崛祖居用过晚餐,在天井闲聊时,问身旁的表哥为何中秋节没人提灯笼?任职嘉积中学的表哥说,灯笼是元宵节提的,不是中秋。

恍然大悟的同时,想起年幼时母亲经常提起中秋前后,村内孩童列队提灯笼在村里逛荡,边走边唱海南民谣“月光光,提把灯笼去走村,不怕猫,不怕鬼,只怕老婆不开门。”月光、灯笼、歌谣……构成对祖居地中秋节的无限向往,岂料30多年后到海南,却是中秋节没有灯笼了,失落感油然而生。

总觉得没有灯笼的中秋节,韵味和魅力稍嫌不足。最近读了一篇特写,才知道北方人是在元宵挂彩灯赏花灯的,只有华南的闽粤一带才有中秋夜儿童提灯习俗,海南岛显然受了广东的影响。多数东南亚华人的祖居地在闽粤,至今还保存中秋提灯笼的习俗,友族还把中秋节译名为Pesta Tang lung ,可见在友族眼中,中秋节和灯笼是一体的。没想到改革开放把华南中秋提灯笼习俗也革去了。

2013.9.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华团必须自重




无论是业缘性、地缘性、血缘性或联谊性华团,章程中标榜的宗旨、目标、作用大同小异,只是由于会员素质不一和领导人良莠不齐,未必能够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满足会员和社会国家的需求。

我国华团数目不下9千,各个地区、市镇的华团如果能够统筹统办,一年办一二次大规模文化活动,不但可以省下许多经费,也可以凝聚民间力量,达到团结华社目的。可惜山头主义猖獗,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华团依然局限在各自为政的固有方式,难有突破。

华团与华团之间出现的山头主义和不服从领导人的现象,在华团内部也是屡见不鲜。如果能够抱着公平竞争原则,愿赌服输,尚无大碍;最可怕的,莫过于有人在选举中选输了,心有不甘,报复性地收集不利团体和领导人的资料,向社团注册官投报,使团体蒙受不必要的灾祸。被投诉的团体,需要面对注册局的苛刻责问,轻则解释一番了事,重则必须出尽浑身解数才能过关。投诉人如果有政治背景,把政治因素拉进来,而且后台强大,相关团体会面对很大的麻烦。

甲华堂2011年的遭遇,就是鲜明的例子。投诉者有恃无恐又胆大妄为,居然把自己掌权时期犯的错误算在新上任者身上,强要新人吃死猫;又写信给州行政长官,以莫须有罪状指控二位理事,导致甲华堂被撤销注册。幸好在多方正义力量支援下,副内政部长网开一面,甲华堂才能够重光。

不是所有的投诉,都是造谣生非或诬告的。最近被投诉的某州华团,就是由于没有遵守章程,委任不是章程允准人士签署支票而被投诉。据悉,注册局已发函,训令该会必须在一个月內书面解释,否则将被吊销注册。

该会主席认为,委任相关组织的负责人签署支票由来已久,目的是为了方便处理财务,方便活动和自由灵活地搞好组织,从来没有人非议。此番被投诉,极有可能是别有居心者选输之后,不择手段的作为。

活跃的代表性组织因有人投诉而被撤销注册,非但令人遗憾,也是很多人不愿见到的事。相信在多方面极力斡旋下,能够有良性的发展。

一味埋怨他人于事无补,华团必须自重;华团领导人需要明白,章程是团体的灵魂,不能逾越;章程条文是白纸黑字文件,是否违反章程,一目了然;法律重证据,约定俗成不能成为违反章程的藉口。上上之策,是发觉作为有悖章程的规定,必须及时作出必要的修正,以免授人以柄。

2013.9.2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没有看头的总会长之争




 “革新马华委员会席廖中莱单挑总会长,应该是很有看头的一出戏码,不料挑战者好像银样蜡枪头,不愠不火,与支持者万丈火焰的气势相去甚远。

“革新”是很动听、很有煽动性的号召,应用得当,可以引起很大共鸣,感召有志之士加入队伍,壮大支持力量。马华在308大选输得只剩下底裤的时候,党内一片“发奋图强、卧薪尝胆”之声,不料505大选更惨,把仅剩的底裤也输光了。这个时候提出“革新”是及时的,可惜雷声大雨点小,革来革去,目的只是把蔡细历拉下马,由“令伯”当总会长。

蔡细历上台以来,说错的话、做错的事罄竹难书,单只“CD事件”,就足以把他将死。可是廖中莱宣布“出征”的理由,仅仅是“总会长说话不算数”这么单纯,表明他这一次“出师”,志在惩罚总会长“没有口齿”,别无其他。结合周美芬、魏家祥、尤绰韬、李伟杰、陈清凉、姚长禄等人组军“炮打司令台”,分明是借题发挥。

在廖中莱心目中,蔡细历罪无可逭的,唯有“承诺不寻求蝉联”却又否认这一桩,其他一切过失都可以置之脑后,似乎只要最高领导人守诺,言而有信,马华就能革新,就有希望。

廖中莱重火力攻击的,是蔡细历言而无信,诚信不足。语出孔子《论语·为政》篇的言而无信,完整句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朱熹以“人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诠释之,近人蒋伯潜进一步将“信”区分为“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廖中莱是“民无信不立”的信徒,认为诚实守信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 人是没有前途的,总会长言而无信,必须取而代之,马华才有前途,马华才能“革新”。

廖中莱应该了解:《华团大选诉求》以来,“信义”在政坛已经没有市场,坚守信义的人不是碰得一鼻子灰,就是被视为“傻瓜”,成为取笑的对象。廖中莱摆出高姿态,以言而无信抨击蔡细历,同时击中很多人的要害。

蔡细历不是泛泛之辈,而是屡战屡胜,骁勇善战的战士。“阿叽阿佐”、“爱党多过爱廖中莱”以及揶揄廖中莱“爱总会长职位多过爱党、多过尊重中央代表”云云,就让廖中莱沉不住气,怒发冲冠直接叫阵,剑指蔡细历“不要逼人太甚”了。

从来势汹汹的炮打司令台到特大戛然而止,廖中莱的命运如何,已可预期;“春江水暖鸭先知”,魏家祥领军的马青大会没有表态支持召开特大,正是:叶落知秋。

2013.9.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荡气回肠的追思会




60年前,高瞻远瞩的陈六使先生登高一呼并率先认捐500万元,新马华社随即掀起捐献南大的热潮。义卖、义演、义唱、义赛、义踏、义剪、义电、义载、义运、义舞、献薪……接踵而至,一浪高过一浪,终于汇成一股巨大洪流。1953726日,陈六使先生主持南洋大学动土礼,巍峨的文、理、商学院相继完成;1956330日开课,云南园从此弦歌不辍。

陈六使先生在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新加坡南洋大学委员会到根据《南洋大学法》组成的南洋大学理事会,一直担任主席要职,领导筹款、建校和发展工作,直至1963922日被李光耀政权无理褫夺公民权,才被迫以“年事已高”为由,辞去一切职务。

陈六使先生为南洋大学殚精竭虑,云南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陈六使先生浓稠心血和深厚感情,陈六使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南洋大学创办人和校父。

1972911日,陈六使先生因心脏病突发赍志以没,华社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举殡当天,南大儿女戴孝,南洋大学校旗披盖灵柩,7千人敬送他走完人生途程。陈六使先生形象不灭,南大儿女感恩陈六使先生,悲愤李光耀政权恣意迫害,却从未为陈六使先生办过追思会。霹雳南洋大学校友会敲锣打鼓,广邀五湖四海南大儿女出席的《陈六使先生追思会》,是头一遭。

最感人的,是追思会播放陈六使生平纪念照片、南大建校历程、美化南大湖和学生楼、学生楼开幕盛况、反王赓武报告书大罢课、反迫害大游行、军警闯入校园逮捕和殴打南大儿女的图片时,静谧的会场传来啜泣声;司仪缪长青再度上台时,已经泣不成声,好久才能平复。她说:从来没有想到她的父辈们,曾经走过这么艰辛的道路,她太感动了。

饱含深情的话感染全场,大会主席周增禧站在台上,连抹几次泪水之后,还要做深呼吸才能够开始讲话。

《陈六使先生追思会》唤起南大儿女对母校的回忆,南洋大学的创校背景和走过的崎岖路,神圣学府被蹂躏、美丽校园被摧残、学术自由被侵犯、军警在校园横行、同学被迫害……历历在目,是南大儿女抹不去的记忆;母校被刽子手扼杀,是南大儿女永远的痛。南大儿女铭记先贤的奉献和师长的教诲,秉持南大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睹物思人,怎不泪眼涟涟,怎不心湖澎湃,怎不热血沸腾?

《陈六使先生追思会》荡气回肠,南大儿女廉颇老矣尚能饭,要在有生之年,为母校,为陈六使先生沉冤昭雪!

2013.9.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