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海南印象




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经济实力全球第二,航天事业走在科技尖端。强大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也提升了全球华人的自尊。

海南省距离赤道最近,有利卫星发射,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文昌县设立卫星发射站。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发射和遥控卫星的基本要求,海南既然被选为发射基地,理应拥有良好的通讯设备。

现代人最常用到的通讯科技就是宽频,也就是俗称的 WIFI。琼海市是可以和海口、三亚匹比的城市,酒店林立,各种设备堪称完善。一般餐馆、咖啡厅、餐饮店,都有免费宽频供应,随时可以上网。

这一趟旅游探亲之旅,我们为了满足每天上网成性团员的需求,选择入住有宽频设备的四星级酒店。原以为以中国的先进,上网应该不是问题。岂料除了酒店大厅,客房内根本没有宽频。询问柜台人员,答复是只有高级房才有宽频设备;进一步探问,才知道原来所谓的“设备”,是房内有一个宽频附加器,开启电源,就可以得到宽频服务了。

蒙酒店经理开恩,免费借我使用。高高兴兴回到房间一试,结果失望得很,讯号弱得可怜,白天根本无法接收,过了午夜才有效果。

酒店大厅的宽频特强,速度很快,遗憾的是管制极严,除了电邮户口,其他网页一概进不到。个人的部落格、本地报章、面子书、电子报……完全被封禁。朋友说,只需“翻墙”,就可以毫无阻拦进入所有网页。翻墙大概是破解官方封锁的软件,应该是非法的。我们是过客,无需冒这个险。

令人惊喜的,是接收与发送微信和whatsapp效果特佳,标位置一清二楚,街名门牌一概俱全,朋友认为是北斗卫星发送的。我们这里,用的是美国系统的GPS,显示的位置只有区名和路名,没有门牌。

房内宽频效果欠佳,柜台服务员的态度也未尽人意。开门卡每房只限一张,有团员要求多一张,就是不肯,原因居然是“我们没有多余的卡!”

中国人没有早上喝咖啡的习惯,早餐不供应咖啡情有可原。团员要求杯子和热水冲泡自己带来的袋装三合一咖啡,服务员竟然要每个杯征收人民币9元。大声抗议之后,服务经理忙解释说这位服务员是刚从总店调过来的,不熟悉规矩。

琼海是著名侨乡,每年回乡探亲的海外华人不计其数,星级的酒店竟然出现这种情况,匪夷所思!难怪有人气愤地说:“以后千万不要住这间酒店”。

2013.11.2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父亲魂牵梦萦的百年老树


琼海市是海南政府重点发展的城市,变化之快令人窒息。从高速公路下到市中心的沿途,尽是新盖的店铺,后面是富丽堂皇的私人楼房,美不胜收。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我的祖居地南崛村与琼海市衔接在一起,从琼海市中心的红色娘子军塑像往人民路方向直走,乘车只需几分钟,就到我的祖居门口。第一次回乡时,必须经过一段尘土飞扬、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如今已修成大道,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村口了。

第一次回乡省亲是22年前,那是政府允许两国人民自由往来的第二年,我怀着寻根的心,参加海南会馆主办的旅游探亲团回到家乡。祖居陈旧得很,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见到父亲年幼时亲手栽种的那棵树时,心中萌起的思念之情,却使我感怀不已。


离乡数十载,父亲日夜思念的就是这棵树。明知不会有答案,他总是这么问我们:“不知这棵树还在吗?”少不更事的我,对父亲的这份深情,当时是颇不以为然的,直到父亲去世,我有机会回到家乡,在这棵树下思念父母亲情的时候,才体会父亲当年的深情是多么弥足珍贵。回来之后,写了一篇题为《一棵树》的短文,纪念这段思路。

我在文中这么写道:“一阵风吹过,树叶的婆沙声,就像父母的嘱咐和叮咛。我的心在呼喊:久违的家乡,我终于回来了;我终于踏在祖先踩过的土地,沿着先人脚印缅怀先人事迹了;我终于见到、摸到父亲80年前亲手种下的树,深入体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饱满深情了……


人世沧桑,家乡亲人逐渐老去,唯一不变的,是这棵葱郁如昔,矗立村口迎接回乡游子的百年老树;每一次回乡,聚焦点依然是父亲在世时魂牵梦萦的这棵老树。我喜欢在树下徘徊、沉思,沉浸在回忆中。矗然老树带给我的,还有家乡温馨的灯、亲人温情的抚慰、香火传承的震撼……

二年前回乡,侄儿告诉我这棵树正好长在计划的大道正中,极有可能让路给发展,我顿时若有所失;离村口不远的排排崭新店屋,加深了我的忐忑不安。

日前回乡拜会侨联主席谢是海先生,趁机提起这件事。我出示树的照片,告诉他这是家父年幼时种的树,在我心目中,是很有纪念价值和充满感情的树,担心会被砍除。他说曾经到南崛村做户口调查,知道村口水井旁有这棵树。他随即叫我放心,因为这棵树已经成为地标。根据古物保护原则,是不会被砍除的。

物是人非,父亲故去多年,亲手栽的树彰显出来的,却是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生机勃;百年老树,是源远流长的民族血脉,是连绵不断的文化薪火。睹物思人,怎不心湖澎湃,怎不热血沸腾?

2013.11.25.发表于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专栏)

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丢失枪械的原因




总稽查师常年报告揭露政府部门胡乱花费的不正常状况,年年如是,庶民司空见惯,早已归类为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不再热衷追究相关部门有没有采取纪律行动对付滥权、失职的人员了。

今年最热门话题,是稽查师揭发的失枪事件。报告说,20102012期间,警方总共丢失44把枪,至今只起回7把,其余的不知所踪。丢失的枪械,都是属于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枪和左轮。

枪械可以护身,也可以杀人,是严加管制的武器。除了执行任务的警方人员,以及持有枪械执照的个人,任何人被发现非法携带枪械,都可能在军火法令上被控,最高刑罚是死刑。

曾经在纪录片中见到警方严格管制枪支的过程。警局设有专人管理的枪械室,详细记录枪械的往来,一丝不苟。警员取枪械时,必先验明正身;枪械到手,检验可否正常操作之外,还务必签收。下班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枪械室交回枪械。管理员交差时,必须向接任者清楚交代,确定无误之后才准离开。

一旦发现某警员没有依时交回枪械,或者出现特别状况,管理员必须立即通报上司,以便及时采取必要步骤寻回枪械,避免落入不良分子之手。

层层管控,是防止丢失枪械的最佳保障。英国政府文官制度之完善,有口皆碑;我国的行政司法系统源自英国,理应得到真传,稍有失误,理应很快可以追查,找出应该负责的人员。丢失枪械是大事,怎能一再发生,平均每年丢失近15把呢?更加荒唐的是追回的枪械,与丢失的枪械不成比例,不能不怀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如昔,或者相关人员是否认真看待工作?

全国总警长卡立阿布巴卡宣称丢失的枪械可能掉入海中,不堪一驳且贻笑大方;内政部长阿末扎希在国会揭露的5大失枪原因,也只说出原因,没有告诉国人警方是否亡羊补牢,采取积极步骤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同样不能服人。

内政部长即使说出实情,也只是原始资料。国民亟需知道的,是该为丢失事件负责的人是否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的上司有没有追查到底,还是在官官相护之下软着陆,轻易放过?阿末扎希也有必要告诉我们,内政部是怎么看待失枪事件的,有没有跟进。

落入歹徒手中的枪械是杀人利器,为非作歹之徒最喜欢拿枪窃掠平民百姓的财务;警方人员持械打抢事件已经发生多起,当局不应轻视枪械不明不白丢失这回事,认真寻出真相,防微杜渐,才足以显示警方是有效率的部门。

2013.11.2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我的写作历程




我是商学士,念的科目与写作沾不着边,这些年能够涂涂写写,主要是中学时期遇到循循善诱的良师。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助我扎下根基。

中学时期开始在报章发表作品,倏忽数十春秋。离开校园初期,镇日庸庸碌碌为稻粱谋,基本上不写了,1970年杪重新执笔。1980年代中期参与华团工作,目睹光怪陆离社会里千奇百怪现象和极端不合理现状,热血沸腾,于是改写评论。编者厚爱激发我的发表欲,创作鼎盛时期,作品几乎每天见报;写得兴起,还和人打了几场笔战。那个时候不流行以真名发表作品,我选用的笔名,往往与作品内容有关。

1987年茅草行动之前,报章言论是相当开放的,华文报很重视言论版,放在全国版第二页,整版文字没有广告。关心时局的人晨早阅报必先看言论版,先睹为快。茅草行动过后人心惶惶,白色恐怖笼罩下,人人自危,华文报竞相“自律”。言论空间缩小了,来稿稍微触及所谓的“敏感”课题,就被丢入纸篓;有幸刊登的作品,大都被删得七零八落;见报的评论尽是泛泛之谈,不敢深入分析。

我在这段期间发表的作品显著少了。有一回,突然想起曾经有意把云南园学习生活的美好回忆,写成系列文章这回事,觉得此刻正是动笔好时机,于是写了几篇,用真名发表在《中国报》的<醒目>副刊。原想写三几篇就罢手,不料见报之后,同学们纷纷鼓励我写下去。欲罢不能,居然写了40多篇。有人建议汇聚成书,念及出书是亏本生意,不敢贸然进行。恰好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成立,首任会长刘佳境学长征得理事会同意,以校友会名义出版。当年的出书成本相对便宜得多,《回忆云南园》总成本5千,先由校友会支付,过后从售书收入中填补。

第二本书迟至十年后才能出版,阻力在于经费没有着落。后来得到知交,也是南洋大学校友的企业家同意出资,《点到为止》方能出版。本想从卖书收入中还回给他,结果是送多卖少,湊不成数。

第三本《风雨大会堂》也是十年后才能出版,原因不在经费而是人为的阻扰。早已经有人乐意出钱为我出这本书里,只是一拖再拖,期间经过甲华堂人事变更,有人依然对乖离创会宗旨的狐群狗党抱有希望,结果一拖就是三年。

《风雨大会堂》收集16篇从甲华堂成立到郑永传卸任期间的重大事项和活动,还有数十篇相关的评论,可以唤起回忆,也可以让年轻一辈理解创会的艰辛历程。

2011年,众望所归的《新愿景团队》在改选中获胜,甲华堂二度变天,重新负起为华社做事职责。理事会认为有必要将沉沦6年期间的批判文章整理成册,让后人有所借鉴与警惕,2013年出版了《浴火凤凰》,里边近七成文章是我在《东方日报》发表的,是我的合集。  
        
2013.11.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抢劫猖獗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贼不可怕,怕的是强盗。他担心我们不明白,解释说:“贼进屋子偷东西,只要听到人声或者见到人影,就赶快躲起来;强盗不同,是持枪拿刀,明打明进屋打枪的,住户抵抗或不合作,随时有生命危险。”

父亲生长在民不聊生、战乱连年的年代,生活经历告诉他进屋打枪的强盗最可怕。父亲如果活到今天,就会改变看法了。

过去,我们习惯把贼称作“窃贼”、“毛贼”、“梁上君子”,是因为当时的贼,只是趁夜黑风高,干些偷鸡摸狗的偷窃勾当,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今天,“贼”和“盗”已经合二为一,毛贼强盗不分了;被抢劫之后回过神想一想,财物究竟是被毛贼还是强盗抢了去,再也搞不清楚了。

当今最盛行的,非当街打枪莫属。妇女拎手提袋、戴金项链上街,随时有被骑机车骑士抢走的危险。骑机车的抢匪二人一组,看准目标,从身边一掠而过,手提袋、项链随之而去。有紧抓不放者,被拖至数公尺之遥,头破血流,惨不忍睹。年前,有嫁到香港的前空姐,回大马娘家度假三次,接连三度遭遇当街打枪。最近一回她顽抗到底,被拖拉至皮绽肉开,依然保不住财物。她对记者说:“怕死了,以后再也不敢回来了。”

除了当街抢劫,还有持械侍候在车旁的抢匪,威胁事主交出身上财物,否则刀不留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也有先下手为强的抢匪,二话不说就持械击伤事主,先下马威,然后呼喝事主交出钱财。进屋打抢的匪徒更猖狂,将屋主一家大小捆绑,任意窃掠财物不说,还色心大起,非女主人或媳妇或女儿,人神共愤。

科技先进,电子仪器派上用场。车主一时疏忽,下车时忘了把手提电脑或平板电脑带走,随时会遭破窗劫走的危机。

匪徒下手的对象广泛,普罗大众、达官贵人、警长、代议士…..统统榜上有名。反对党强人、贵为森州国州议员的陆兆福,就有5年内被抢3次的记录。

大文豪鲁迅在成名作《狂人日记》中,借主角的口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子曰:“苛政猛于虎。”马来西亚原本是人间乐土,如今变成人心惶惶,不敢出街;即使不出门,也可能随时遭殃。我们当然不希望后辈读的历史,出现“抢劫猛于虎”字句,可是劫匪猖獗,当局似乎手忙脚乱,不能不这么担忧。

2013.11.1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