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应瞿秋白所约而写的《国民党四字经》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余毒。”19668月,毛泽东在中全会上引述了前面四句,为他领导的炮打司令部和“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辩护。这四句话随即被中共定名为《四言韵语·党外党内》,致使一般人以为这些话是毛泽东说的。

1960年代,中苏思想分歧公开化,双方就“谁是修正主义”展开大辩论。毛泽东引述陈独秀这段话,除了迎合他力保的红卫兵“造反有理”,也向国际社会说明社会主义国阵营内部产生分歧,是很正常的。

毛泽东是革命家,他在党内地位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因主张不同,多次被令靠边站;总的斗争路线方面,他坚持“乡村包围城市”,和共产国际主张的夺取大城市为先的理念相悖。长篇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毛泽东对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策划的阵地战战略非常不满,在遵义会议中,成功从李德手中夺回领导权。

毛泽东所说的“派”,指的是因意识形态不同,斗争路线有异而产生的派别,不是个人权位之争,这是成熟政党该有的表现。

我国实行议会民主制多年,不幸的是政党的表现仍然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党争四起,所争都是个人权位,不是政策路线。内斗频频的马华与民政不说,505大选一跃成为最大反对党的民主行动党,也出现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行动党的惯例,是每当威望进入高峰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被党中央视为“异议分子”人物,吴福源、李霖泰、范俊登、叶锦源、黄朱强、叶炳汉……等人都是。弔诡的是这些纷争丝毫不影响行动党在来届大选的成绩,所得席位多寡与内部纠纷毫无牵连。

505大捷过后,吉打、马六甲和柔佛相继发生州领导和中央不咬弦事件,中央还接管了吉打州委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几州的州委和中央领导人不和,早已经不是秘密。马六甲主席吴良山甚至剑指中央领导人,只差没有说出名字。

2005年,林冠英夫妇双双在马六甲州委选举中落败,著名评论人庄迪澎在《不如让林冠英痛定思痛!》中说:“林冠英失利甲州,正是一个好的契机,让他有机会远离地方派系纠葛,以相对超然的中央领袖地位,居中调和各方势力的内斗。”

林冠英如果没有妥善利用这个“契机”,反而直接或间接介入纠葛,党中央即使成立多几开个“调解委员会”,也无济于事。

2013.11.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