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

年龄不是问题




个性率直,有话直说的商界翘楚黄循霖,是我相交多年的乡亲。黄循霖事业有成之后醉心佛理,前些时候上他办事处讨教,蒙他热情招待,感激万分。几年过去了,他谈完正事之后说的一番为善至上、积德为先道理,至今仍然萦绕脑际,不能忘却。

一石激起千层浪,黄循霖日前在循龙宫周年宴会说的话,在华社引起绵绵不绝回响,始料未及。

 “第一大报”古城版这么报道黄循霖的话:“最近颁发的勋衔已经变质,有些受封人士的岁数不足30岁,也获得封赐拿督勋衔,这个年龄层对社会上的奉献还不多,其获得的勋衔犹如在超级市场购买般……他认为,真正对社会有功的人士理应获得勋衔鼓励与赞扬,而没有奉献社会就得到勋衔者应该自量。”

消息见报,党团人士议论纷纷。总商会主席陈保成说:“社会上确有不少为名为利者,也有听闻一些人用钱去买勋衔,让勋衔失去意义,也对真正对社会有贡献,以及获得勋衔者不公平。” 陈保成认同黄循霖的观点。

受访者之中,有人认为“今天的勋衔就好像商品一样,意义不大”;有人认为“受封者应该是以对社会有多少贡献为考量”;有人认为“政府应该严格遴选受封人士,让他实至名归”;有人认为“册封者是国家元首、苏丹或州元首,我们必须尊重”,莫衷一是。

最高元首与州统治者每年生日的时候,颁发有功勋衔予子民,是延续多年的传统;各级勋衔之中,专为杰出贡献者设立的“拿督”,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地位,膺勋者无不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荣耀。

封赐成风,独立以来,膺勋的有功人士车载斗量,荣膺“拿督”的子民也有不少。曾经有人戏谑地借用已故名导演李翰祥批评烂片泛滥的话,形容膺勋人数之众:“闹市里,任何一块招牌掉下来,总会砸中一两个膺勋人士。”

黄循霖显然有感而发。拟以“粪土当年万户侯”赞之,念及黄循霖因有特殊功勋而在最近荣获甲州元首封赐比拿督高一级的“威拉”勋衔,不能不搁下。

受访人士咸认为以年龄为最高考量,失之全面;共识的基础,是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乎活了多久,而是活着的时候,做出什么贡献。

古往今来,年纪轻轻就出类拔萃,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菁英,并非罕见。文学领域的巴金,30岁之前完成震烁古今的巨作《激流三部曲》;冰心23岁开始发表《寄小读者》;丁玲24岁出版轰动文坛的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曹禺未及30岁,就写了《雷雨》、《日出》、《原野》几部剧作;诗人艾青23岁写出感情诚挚、诗风清新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乐坛方面,英年早逝,23岁溺死日本海的聂耳,留下《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近百首激奋人心、传唱不绝的抗战歌曲;小提琴家俞丽娜18岁首演《梁祝》协奏曲,旋即名满天下;钢琴演奏家郎朗刚满17岁,就扬名国际乐坛;被国际媒体誉为“钢琴王子”、“钢琴诗人”、“中国肖邦”的李云迪,18岁夺得空缺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开赛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年龄不是问题,物有所值才是聚焦。黄循霖说“犹如在超级市场购买般”,陈保成说“听闻一些人用钱去买勋衔,让勋衔失去意义,也对真正对社会有贡献,以及获得勋衔者不公平”,正是核心所在。

2015.5.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杨应俊守株待兔




董总纷争处于胶着状况,不甘寂寞的杨应俊终于找到机会,于414日下午,与叶新田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口舌之争。

杨应俊是夺权派急先锋,是他把第一封18人联署信交到叶新田手中,打响夺权第一炮;随后的夺权行动以及记者会,他从不缺席。前些时候,还拉拢马六甲董联会研究主任杨才国出来壮声势,陪他上过几次全国版。

这一回,他化身正义,有备而来。“第一大报”是这么报道的:“杨应俊表示,他今日特地在董总中委办公室守株待兔等待叶新田到来,同时若对方再有审问行动,他必须在场,以便阻止对方。”

区区不才,只能借助网络,了解“守株待兔”真谛。

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说理文《五蠹之中》,说一个宋国农夫,偶尔在田间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因而任由田地荒芜,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结果毫无所得,遭人耻笑。

守株待兔的“株”,指的是露出地面的树根。百度百科、在线成语词典、汉辞网与成语大全的说明,都是一样的。韩非子原意是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嘲笑意图不经过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英雄不论出身低”,姑且略去杨应俊发迹过程。长袖善舞、事业有成的杨应俊,身兼马六甲董联会主席、培风独中董事、中华大会堂副主席几个要职。一方之雄的响当当人物,必然不是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之辈。

多亏“第一大报”不厌其烦一字不漏刊出杨应俊与叶新田的争论内容,让我们能够了解真相。阅毕,最深刻印象就是杨应俊没做好功课、资料不准确就急忙上阵,犯了兵家大忌,状况百出。

杨应俊先是指责叶新田“来这边审问跟恐吓我们的职员”,被叶新田斩钉截铁否认之后,改为“你在场”、“你允许他们这么做”、“你审问我一定会在场的”、“彼此彼此”。从“审问”到“允许”,再到“彼此彼此”,叶新田的“罪状”一变再变,形同儿戏;杨应俊的“变通”,原来如此!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说的是:每一场战役,如果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战都有危险。

杨应俊凭“中委”身份单枪匹马、从马六甲赶到董总中委办公室,召开指责叶新田“审问”行政部职员的记者会,强调董总“不是叶邹两人的私人财产,他们要胡作非为,可以在自己的私人公司”。杨应俊认定叶邹胡作非为,凸显先入为主的偏颇;向叶新田呛声,暴露他志在必得、以为稳胜心态;选用“守株待兔”,彰显杨应俊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恰如叶新田所指:“懂其一,不懂其二。”

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这场互呛,逞匹夫之勇的杨应俊是得是失,已有共识,无需留待历史判断。

2015.4.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

吴三桂、镜子




马华在伊斯兰刑事法问题上紧抓行动党不放,到停车场示威、举布条标语抗议、声色俱厉要行动党议员辞职谢罪……闹剧演了一场又一场。各地头头发表的谴责言论铺天盖地而来,紧密配合的主流媒体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大肆报道。华社看厌看腻了,马华却乐此不疲。

近日上演的戏码,是马华雪州联委会宣传局正副主任刘祥义、陈浩坤携带吴三桂画像,以及促请雪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划清界限的备忘录,前往行动党雪州主席潘俭伟办公室。陈浩坤对随行记者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成了历史人物……画像目的是警告潘俭伟,不要让历史重演。”一副“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姿态,显示自己是饱读诗书之辈。

代收备忘录的艾德烈早有准备,回赠镜子一面,示意马华先照镜子,看清自己。

稍有涉猎历史,必然知道吴三桂是明末守山海关大将,引清兵入关灭李自成,断送大明江山的主要人物。

“倾国倾城,能歌善舞”、“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陈圆圆,是江南八艳之一,江南名妓。吴三桂对她一见倾心,纳为妾。闯王李自成领义军攻破北京城,掳走陈圆圆。

李自成义军入城、崇祯帝自缢景山,明朝气数已尽;退守山海关、两面受敌的吴三桂独木难支。联李抗清非所愿,唯有向山海关外的多尔衮求救,导致李自成怒杀吴三桂全家。极度气愤的吴三桂“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开城门,给了清兵入主中原的良机。多尔衮灭明之后,立国号为清,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历史对吴三桂的评价,不一而足。史可法认为引清兵打败明朝仇敌李自成,是借刀杀人、大快人心的好事。1950 2 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回京途中在山海关停留。游吴三桂投降清军遗址威远城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句:“明朝溃败在先,清军多次劝降。”毛泽东没有全盘否定吴三桂。

行动党送镜子示意马华先看看自己,让人想起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过去二届大选,马华一输再输,溃不成军。马华输在对巫统唯命是从,不敢为族群力争。明眼人看清死穴所在,马华领导层却掩耳盗铃,不敢说,不愿反正,反而调转枪头猛攻行动党。

成立民联,是策略上的必要,是入主布城的绝招。行动党早已与伊法划清界限,马华却以鸵鸟心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问题的根本,在于马华不敢选用适当的镜子,先照照自己。

“内斗内行”的马华不敢正视曾经与伊党合作无间的历史、对举手支持伊法的友党议员哼也不敢哼一声,是不敢“以史为镜”;不认真探讨民心所取,不愿正视华人票流向,是不敢“以人为镜”。

当今马华,只敢“以铜为镜”,做些“正衣冠”的事,以争官位、保权势为要。总会长为首相背书,从“明天发表”到“给他时间”,言词闪烁,信誉早已破产。眼前正事办不了,遑论其他。

这面镜子,白送了。

2015.4.1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4月10日星期五

叶佩英与《我爱你,中国》




对《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有深入印象,是1990年代,马六甲培风校友会主办南马区文艺歌曲比赛的时候。多位女参赛者选唱这首歌,却无一入选。

我们邀请定居在新加坡的中国著名男高音戚长伟当首席裁判。总结的时候,他先是感激我们还记得他是《亲爱的伊犁河》原唱者,然后以《我爱你中国》为例,谈如何把一首歌唱好。

他说,这首歌词感人、旋律优美的歌曲,容易上口却很难唱得好而取胜。主因在于歌曲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格调都很高,必须以全副感情诠释对祖国深切的爱,才能唱出内涵,才能充分体现词曲作者所要达致的至深、至诚、至美爱国情操。思想感情不够投入,没有体会,只凭一副好嗓子,不容易唱好。




瞿琮写词、郑秋枫谱曲的《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这部反映归侨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1979年在北京上演过后,在归侨和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冲击。归侨激动,是电影忠实反映了他们的遭遇与悲欢离合;文化界瞩目,是烘托起剧中人命运的四首插曲,艺术成就极高。

《海外赤子》女主角黄思华是喜爱歌舞的归侨,申请进入文工团的时候,演唱的《我爱你,中国》虽然受到考官们的赏识,却因有“海外关系”被阻于艺术殿堂之外。粉碎四人帮之后,她才能够施展才华,获得艺术生命。当时为思华配唱的,是叶佩英

郑秋枫为《我爱你,中国》谱曲之后,多位试唱者的表现都得不能令他满意,中央人民电台文艺部负责人张以清向他推荐了叶佩英。与电影女主角有相似经历和情感的叶佩英,看了《海外赤子》剧本,感动得哭了,答应为这部电影插曲配唱。

叶佩英把侨胞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倾注在歌声中,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咏三叹,字句凝练”的《我爱你,中国》随即成为电台热播歌曲,被誉为歌颂祖国歌曲中不可替代的经典。1980年入选优秀群众歌曲,1981年获中央文化部优秀作品一等奖,1983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晨钟奖,2000年入选百年观众最喜爱的十首电影歌曲“金鹿杯”。


1951年到中国的叶佩英是马来西亚归侨,在广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师大附中完成中学学业。叶佩英天生一副好嗓子,曾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生业余广播合唱团活动,获得青年学生歌咏比赛第一名、北京市大中学生音乐舞蹈会演独唱优秀奖等奖项。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罗忻祖和汤雪耕。她的音质丰厚、充实、圆润、优美,乐感很好。评论界认为,叶佩英声乐上的成就,除了天赋,还在于她的使命感。

2004年马六甲培风校友会拉队到北京举行全球校友联欢会的时候,我有幸与叶佩英短暂交流。来自吉隆坡的她以一家人情怀,在台上谈她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故事,还演唱成名曲《我爱你,中国》与《我的花儿》、《康定情歌》助兴。临别,她送我们几张激光唱片,里边收录了16首经典之作,《我爱你,中国》之外,还包括《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蓝天里有一颗会唱歌的星》、《塔吉克人民怀念毛主席》等优秀歌曲。

高龄80的叶佩英依然健壮,前些时候上中央台《向经典致敬》专辑,她精神奕奕深情唱出《我爱你,中国》,嘹亮如昔。结尾的“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深厚基础和功力,感人至深。

2015.4.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5年4月2日星期四

筹不足钱,报警捉你




乍见地方版“筹不足钱,报警捉你”红色大字标题,大吃一惊。置身华团久了,对“筹款”这回事,以及筹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阻力,是耳熟能详、了若指掌的,筹款搞到要报警抓人,却是匪夷所思。

筹款工作幸苦,人所周知;义务性质工作,负责人只有道义上的责任,筹不到款,或者筹不足预定款额,只能是能力不济或没有尽力的反映,无需负任何法律责任。

华社对“报警”这回事,是很“小生怕怕”的。特别是有报道说,今年112日至327日的75天內,警方进行至少120项逮捕,120人被捕扣查(数据来源:智库政改研究所‘KPRU’),更是胆战心惊。



细读内容,果然不出所料,与华小筹款建校有关。

相关报道说,甲州某全津华小为了“筹募建校基设经费,师长竟向学生施压,要求学生务必筹得基本的数额,甚至以报警抓学生进行要胁,令无法达标的学生对此感到惧怕,不敢踏足校园。”

华小经费长期不足,董事会必须向外筹款来弥补短缺数额,习以为常;校方向学生家长伸手,要求协助筹款,原也正常。为何搞到必须以威胁手段,用“报警”恐吓学生,弄得学生不敢到校上课呢?

读完报道,我心湖激荡,难以平息。凭着学到的一点上网技能,拍下这则报道,上载面子书。说明是:全津华小出现这种状况,凸显华教的悲哀。全力支持国家教育政策的马华,不是说华小董事会一旦把校地主权转给政府,成为全津华小之后,就不必为“钱”烦恼了吗?为什么还要筹款筹得这么辛苦?这是马华无能,拖累华社的活生生例子。

不料引起极大回响,短短几个小时就得到数十个“赞”,还有十多个“分享”,足见关爱华教之士,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教育法令没有半津华小和全津华小之别,为何这项偏差和弊端能够通行数十年,没有能够纠正?马华把责任推给“小拿破仑”,继续在所谓政府学校或全津、政府资助学校或半津的字眼上浪费口舌,只会凸显马华的无能,无助于消除华社对教育政策的疑虑。

1290所华小,410所属于所谓的政府学校,也就是马华所说的全津华小,另外880所则是半津华小。同是教育体系内的学校,华小理应得到与国小同等待遇,可是,即使是全津华小,也无权享受和国小相同待遇,修建新校舍之类基本设施,仍然需要董事部自 掏腰包或向华社筹措;教育政策对华小的正常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原因何在?

报道内文虽然没有指明恐吓学生发生在哪一所华小,却让人很容易知道所处地区。该区州议员为此举行记者会,警告校方“若有重犯,肯定会将此事向教育局投诉……惩戒那些行为不当的教职员。”

有理由相信:恐吓手段是个别教师的作为,不是校方的指示,相关老师可能为了早日达标而出此下策。言明利害所在,让相关人理解即可;惟恐天下不乱,在地方版页首,红色标题突出报道已是不该,用官府威胁学校,尤其不妥。

希望此次事件,不会掀起华小为了微薄利益而主动交出主权之风,把华小命运交给教育部官员。华小是我们的根,华社必须审慎看待,三思而后行,切莫轻信政客的空洞承诺,交出主权。

2015.4.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