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星期四

领袖的素质




华团是民间组织,是华人力量的凝聚,是足以代表华社的组织。华团基本上可以分为血缘性、地缘性、业缘性三类,各司其职。时代冲击下,华团的使命已经从早期纯为会员谋福祉扩展到关心族群利益,争取民主民权以及国家社稷等课题。

使命扩大了,领导人的素质必须有所提升,才能跟得上,才算尽职。华团数目不下一万数千,每个团体都有领导人,单是主席,就有一万几千个;若把所有的理事计算在内,扣除重复的,也有好几十万个领导人。

理事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个人的能力才华不一,良莠不齐,龙蛇混杂在所难免。如何整合这股力量,让每一位理事都能够发挥所长,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团体做出奉献,是主席职责之中,重要的一环。

华团惯例,选主席的时候,最先考量的,不是才干,而是经济实力。有才华没有钱财之辈,通常有自知之明,不会站出来与财大气粗的所谓“事业有成”商贾竞争。这种现象虽然不健康,也不应当出现在华团,却是常态;见怪不怪,华团工作者已经习以为常了。

华团是非盈利机构,不应与以赚钱为主要目标的商业机构相提并论。使命有异,华团领导人的素质与商业机构领导人必然有所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事业有成,能够使商业机构赚钱的人,当上华团主要领导之后,未必一定能够施展才能,能够尽职。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偏偏就有人搞不清这样简单的道理,认为非有钱人当主席不可。

这就造成了坐上主席高位之后,洋洋自得之余,“朕即天下”观念油然而生。在团体里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出到外面,不忘炫耀自己是华团主席,是领袖群伦人物。

这类领袖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主宾不分;去到人家的场合,分不清谁是宾,谁是主。他们非但不满足于上宾之礼,还得寸进尺,指手划脚,指示人家如何做事,如何安排程序。尤有甚者,还当面指责对方办事不周,疏忽和怠慢了贵宾。

日前出席某华团周年宴会,目睹一场精彩绝伦的口舌之争。这场因“主次不分”衍生的争论,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地方属会的主席,厉声指责主办团体的总务没有尊重总会,不邀请总会长上台切蛋糕。被指责的总务,也是节目负责人。

“助阵”的人不少,甚至有人当总会长的面,指着总务的头颅说:“你真是个老懵懂!”

是不是老懵懂,不能由一两个人判定,而是必须根据情况,全面、客观作出判断。

主办周年宴会的团体是主,人客是宾。总会长是邀请来的贵宾,绝对有必要给予适当的尊重。关键是:给予贵宾怎么重要的地位,也要有主和宾之分,才是正道。即使把总会长尊为首席贵宾,仍然是“宾”的身份,不能喧宾夺主。

全体理事上台共切蛋糕增添气氛,请不请贵宾上台,外人无从干涉。贵宾没有上台共切蛋糕,不失周年庆意义,也不会降低贵宾身份;有涵养的贵宾,必然不会斤斤计较主人有没有请他上台共切蛋糕。

双方争得脸红耳赤,总会长依然与友人谈笑风生,可见他全然不把有没有切蛋糕当一回事。急着为他出头,功用何在?除了邀功取宠,难以找到更恰当的词语了。

切蛋糕这样的小事,也是领袖素质的考验。

2015.8.2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