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

申遗成功之后



張集強:馬六甲河的美化工程有必要重新檢討,以免破壞馬六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圖:星洲日報)



福建土楼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晚,该地居民奔走相告,自动自发走上街头庆祝;但见人潮云集,锣鼓喧天,鞭炮震耳,一片节日气氛。

不知是想当然耳,还是迅雷不及掩耳,稍迟一天入选的马六甲,市民反应大相迳庭。茫然无知占多数,小部分以”听闻申遗这回事,不知进展”回应,更多的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升斗小民,反问”与我何关?”

专家学者第一时间的反应,也不怎么有鼓舞性。

土生土长,到过多个世界文化遗产视察的古迹研究人张集强,对这项宣布感到”有点怀疑”。他说:”我从未见过这么假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能认为不批准已申请8年的马六甲,这里的古迹破坏程度更严重。”

在台湾从事古迹保护工作数十年,对槟甲两地文化古迹做过深入探讨的丘如华说:”马六甲与槟城这次能够申遗成功,其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种鼓励,以便督促政府做好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而不是说这里的文化古迹保护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掏心真言,一针见血。

两位学者的讲话,充分说明政府基于经济效益而对古迹或富有历史内涵地区的所作所为,既与”保护、维修、修复”基本要求相去太远,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相违。张集强已经清楚指出矫枉过正的工程如旋转塔、仿丽江水车、马六甲眼等必须拆除,还有:已被改造的沿河仓库、马六甲河被截流而变成马六甲湖……在在显示对文化古迹的无知和破坏。

申遗从当初”资料不齐全、普世价值不相符、未依申请格式、没有签名”到终于通过,历程可谓艰辛。华社普遍认为最后一刻把三宝山列入缓冲区是关键,从事马六甲华人史研究的林源瑞说得好:”申遗成功,三宝山居功不小。”一切诋毁三宝山的言行,特别是荒谬的三宝山不祥论,可以休矣!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可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拨款进行古迹维护,古迹专家将不时前来视察指导。只是不能整天等人家拨款,自己也要有表现才行。两地的遗产区至今未被列入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古迹的钱只能由州政府负责,是绝大讽刺。

申遗成功是另一个长征的开始,做好本分工作,才能保证这个好不容易得到的美誉不会被褫夺。

(2008.7.18.龙门阵.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