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不要为和而和


即将满任的华总主席丹斯理林玉唐呼吁华团以和为贵停止内斗,以便更好地执行任务,共谋会务发展,造福族群。

随风起舞,跟着发表高论的华团领袖不少。有人高举双手毫无保留附和,也有人认为不可一概而论。

华团近几年的确很多纷争,个中因由错综复杂,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应当也不能片面用“内斗”二字概括,把所有纷争说成内斗,否则就陷入形而上学的庸俗逻辑论了。

林玉唐这么说,是符合他处理各州华堂纠纷之道的。以甲华堂2005年开始的纷争为例,身为最高领导人,至少应该了解情况之后才发言,可是林玉唐只听信一方之言,就武断地看作“选举产生的后遗症”,将纷争定位为内斗。林玉唐几次到马六甲,都没有要与另一方交流,进一步了解的念头,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他失去探讨真相的机会。

甲 华堂这几年的演变,如人事更迭频仍、华团群起批判、领导层强调“党团挂钩”一面倒向马华、三宝山不祥论等等,还有堂主偏爱的署理主席沈墨义、黄祖凌相续因 故辞职,尤其是黄祖凌对记者说的一番话,在在说明这场纠纷绝对不是“选输了不甘愿”而起,而是主要领导人的心态的确有问题,折射出提不同意见,坚决反对领 导人作为的会员,早就看透别有居心者的真面目。牵涉的是立场原则、创会宗旨的大方向问题。

“以 和为贵”是华团领导人最喜欢用的四个字,几乎是滥用了。原文是这样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可见孔老二提倡的“和”并不是为了和谐而和 谐的无原则调和。如果他像那些把和为贵当口头禅,机械性把万事都看成内斗,不分青红皂白劝人家以和为贵的所谓领袖一样,就不会这么受尊重,其圣人地位屹立 两千多年不倒了。

领导人因大权在握而漠视不同声音,鄙视舆论,就应当严词批判。抱着“以和为贵”观念而忽视问题本质,把纷争一股脑儿归类为内斗的结果,是把问题扫入地毯,使正义不能伸张,让当权者继续大干其违背团体宗旨、典当团体利益、出卖灵魂的勾当。为和而和,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009.3.27.《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

改道的混乱


城市发展的必然后果是人口和车辆增加使市内街道不胜负荷,会不会形成交通拥挤而妨碍或影响市民日常作息,则要看城市规划周到与否。

曾经在邻国高速发展时期住过一段日子,当时也是面对整天改道、设单行道的问题,可是改了之后交通却是畅通无比,市民虽然因改道而不得不调整行驶路线,过后莫不大赞改得好,可见更改是经过详细研究、周密策划之后才实行。

但是我们这里,几乎每一次改道都使驾车人士怨气冲天,修正又修正才符合理想。几年前汉都亚大道改为单行道,就是朝令夕改,把驾车人士当白老鼠弄得团团转,几经混乱才定下来。

这一回的马六甲拉也改道也不例外。改道之后,交通混乱不在话下,还造成当地和邻近一带商家生意量大减,纷纷向中华工商总会投诉。据报,该会决定发动马六甲拉也改道影响民意调查,欢迎商家和市民到秘书处填写问卷,以便呈予有关当局。

会长拿督刘柏鑫局绅表示,该会较早前接获当地10余位商家的投诉,指马六甲拉也自从21日改道之后,带给驾驶人士及游客非常不便,导致当地商家的生意量锐减,令他们忧虑。

改道之初,反对党就指出:“只是把瓶颈从贵都酒店附近搬到圣约翰路出口处,制造另一个瓶颈,达不到舒缓交通、车行顺畅目的。”

圣约翰路车流量少了,出口处却成了瓶颈,为什么?关键在于当局允许从怡力经监狱的车辆,直接上于绒巴西而无需像过去一样绕道圣约翰路了。后果是从士马木经圣约翰路到马六甲拉也的车子右转时,必须与直上的车子争路,不若过去那样可以通行无阻了。

父母官听不进这个声音,反而一再强调要扩充圣约翰路成三条车道。这么做,果真能够解决瓶颈吗?

21日改道以来,皇冠广场一带已“修正”几次,效果至今未彰,反而给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感,圣约翰路增多一条车道也不例外。

虽说马六甲拉也改道之前,当局曾经要市民提意见,不过,没有数据,也没有车流量和高低峰时间统计资料,怎么提?

改道关系民生,必须谨慎从事,城市策划工程师应该是灵魂人物,可是我们每次都见到几乎是万能的“父母官”们在镜头前指手画脚,最后依然把驾车人士当白老鼠。为什么?

小民愚鲁,百思未得其解,还望高明指点一二。

2009.3.21.《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大海啸一周年


308政治大海啸一周年,政治人物纷纷发表谈话。民联连赢两场补选,士气如虹,语气乐观不在话下;国阵华基政党传统上必须看巫统脸色行事,难有真知灼见,

没官职才说真心话是国阵华基政党领袖的特性,可是既非议员也无官职的民政党主席许子根有关308政治大海啸一周年的讲话,也是闪闪烁烁。

根据星洲日报报道,许子根说308大选后,国阵成员党“很多都清楚看到,也深深感觉到选民对国阵不满,要求改变的信息,只是有的嘴硬,不便公开承认。”

“清楚看到”的领袖恐怕不多。死不认输,把责任全推给巫统或者怪选民“受误导、不理智、投情绪票”的,不算少数。领导层何止嘴硬,还有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不让新人上台的丑恶面。内斗不息,为了一个上议员位置,不惜大张旗鼓向中央施压之类事件,依然可见。

公开承认的领袖不是没有,而是口不对心,敷衍舆论,暗地里却是口惠而实不至。痛定思痛,发奋图强,整顿纪律,提升士气的行动,究竟有多少?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

许子根又说:“2004大选,人民给了国阵巨大委托之后,期望极高,但是国阵不仅没有实现种种承诺,反而给人一种越来越高傲嚣张的感觉。”

国阵老大巫统的确因大胜而嚣张得很,成员党的放纵和随波逐流,难道不是主因吗?

308政 治大海啸其实是人民对国阵在巫统一党独大,成员党又无能制止感到绝望的反映。承诺实现了多少是一回事,主要的是贪污滥权,营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上三 权分立已被摧残得不成形,令人民对民主法制可能失去保障而忧心。当然,最主要因素是民主人权意识高涨,人民再也不那么容易被表面现象和大选来临前的糖果政 策蒙蔽和左右了。

大海啸以来,国阵有纠正吗?如果有,做了多少?许子根把一切推给“整个政府机制过去累积下来的繁文缛节、陈规陋习”,未免过于避重就轻。归根究底,是掌政五十年,“黄天之下,莫非王土”观念深置,

许子根是1882年“打进国阵,纠正国阵”四君子中,硕果仅存的“华教人士”。20多年来,纠正了多少?难怪董教总领导人林晃升、沈慕羽都赍志没地。

2009.3.20.《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货比三家


“货比三家”典出何处已无从考,通常是指买方为了以最低价格购买最满意、最适合的物质、原材料或商品,在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市场调研、咨询后,作出购买决策的行为。

经商的最终目标是赚钱,追求最高利润是掌权人的职责,想方设法追求最高利润是向股东负责的表现,无可非议;“货比三家”目的是赚取高利润,是精明的体现。

事情总有两面性,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反之亦然。“货比三家”这个商场上的金科玉律在有心人手里,也可以变出很多花样。

手头就有一个与“货比三家”有关的事例。

某校进行一项不大不小的工程,有两家公司下标。一是全国性公司,主持人纯受国文教育,对华教毫无认同;另一家则是校友自设的公司,规模不大。

开标结果,校友的公司估价较低。主持这项计划的董事却基于某些因素,一定要帮标价较高的那间公司,于是绞尽脑汁为难校友自设的那家。

所用的就是“货比货”策略,一定要校友用同一牌子的主件。校友坦白说那是对方自己进口的牌子,市场上没有,只能割货,价钱肯定高些。不过,为了回馈母校,他愿意依标价捐出10%给母校,这么一来,他的估价就比对方低了。

不料工程还是给了对方。忿忿不平的校友回校查询,沆瀣一气的校长毫不体恤校友回馈之心,扳起脸孔教训说:“捐钱给学校,不应当为了要得到工程。”

进一步追查之下,原来内有乾坤,导演居然是那位主持招标的董事。个中情节,可以写成一部精彩的小说。

这 就是借“货比三家”之名,行假公济私之实的例子。可见金科玉律也者,也得看由谁来执行。在真正大公无私,照章行事的人手里,可以为企业或机构带来利益和好 处,反之则祸害无穷。就如上述例子,整天呼吁校友回馈母校,又鼓励学生创业,有机会却不给校友,反而任由别有居心者一手遮天,偏袒对华教毫无认同的外人, 怎能加强校友的凝聚力,又怎能天下归心?

注:故事似真似假,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2009.3.14.《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自我边缘化


董教总领导的八大华团自我边缘化,不参与废除英语教数理政策行动联盟,也没出席这个联盟号召的的大集会,备受批评。

林连玉教育基金董事吴建成直截了当指出:“董教总在群众争取母语教育力量兴起时,却退缩不参与民众母语教育运动,令华社非常失望。”

他以“叶公好龙”比喻董教总当今领导人的心态,进一步说:“以前主动争取非华族组织支持母语教育,现在,非华裔组织都站起来的时候,董教总却害怕群众力量不敢前进,显示董教总退化的一面。”

董 教总能够赢得华社的敬重爱戴,华教运动以董教总马首是瞻,是几代人的努力、奉献和牺牲换来的。核心价值就是坚持母语教育,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压力多么巨 大,都勇往直前,绝不软化,绝不放弃。名留青史的董教总领导人,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境界。外来势力几度要取代或摧毁董教总都不能得 逞,凭的就是坚强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

华 教在风雨飘摇中一路成长,董教总虽有华社当后盾,却是孤军作战,很难得到友族的支援;如今情势有了改变,正可以联合友族力量极力争取母语教育应有地位,让 民族教育更茁壮成长,领导层却为了“尊严”缺席,过后又以“沟通不佳、误解”自圆其说,华社何止失望,简直就是痛心疾首!

董 教总当前领导人掌权以来,从组织内部人事的大幅度变动到大批老臣、忠臣相继离开而影响正常操作,再到闹得翻天覆地的新纪元事件,无论在理念上还是路线方针 面,都与一路来的坚持相悖,华教运动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倒退;“亲者痛而仇者快”的局面,使多少人扼腕长叹!金字招牌已然褪色。

教总主席王超群的“如果政府坚持英语教数理政策,我们将发动签名运动、大集会,同时联络与我们合作过的友族组织一起行动”,就如因迷信从不参与亲友丧事的人,却希望人家一定要出席自家亲人丧事一样不可理喻。

话中的“如果”设有前提,就是“八大华团”早些时候订的3月底。华教运动200年,都是该行动时就行动,何曾这么自我设限,等对方“不肯改”之后才采取行动?恐怕是一厢情愿吧!

为其他六个“大华团”大呼不值之余,更对华教运动的前景忧心忡忡。今年是选举年,州董联会衮衮诸公选举领导人时,千万要睁大眼晴识人,谨慎投下一票啊!

2009.3.13.《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穷到只剩下钱


陈水扁二度被羁押,儿子陈致中第一时间探望,带一本叫《穷到只剩下钱》的书给父亲,一时洛阳纸贵。

吊诡的是:王阳明牧师写的这本书并非理财书籍,而是心灵类;重点不是钱,而是生命的幸福。书中提出这样的警语:财富并非人生首要,赚到了钱却失去其他,那样的人生是到只有钱相伴了。

陈水扁全家牵涉台湾有史以来最大弊案,陈水扁已被收押待审,下半辈子极有可能在牢中度过;今天的陈水扁已是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真是穷到只剩下钱。陈致中选送这一本书用意费人猜疑,不知陈水扁有何感想。

《穷到只剩下钱》这个书名用的妙,用的巧!我们社会,类似实例俯拾皆是。

有 一类华团人物,明知所作所为不被认可,人缘也差,却懂得利用“有钱”这个优势,用钱来压人。华团需要钱来搞活动,人们尽管不耻他的言行,但是看在钱份上, 通常会给他三分脸,使这类人更加不可一世。甲州某有钱人就经常对朋友说“我们有钱,人家总会安排高位给我们。”他也曾经在华教机构大声说“如果不是有钱人 肯出钱支持华校,华教早就不存在了!”两句话非常贴切地道出这类人的心态。这是“穷到只剩下钱”的典型。

龙 蛇混杂的华团,出现不少“穷到只剩下职位”的所谓领导人。他们千方百计,用尽手段爬上领导高位之后,首要工作就是巩固势力排斥异己。障碍清除之后,就纠朋 结党,巩固势力为所欲为。为了个人名利,不惜典当团体尊严,出卖灵魂;他们公然违背团体宗旨,辜负华社期望,为的就是往上爬或者图个虚名如什么勛衔之类。 这类人就是“穷到只剩下职位”的典型。

依此类推,还可以引申出:穷到只剩下一间豪宅、穷到只剩下一辆车、穷到只剩下一把口、穷到只剩下衣着、穷到只剩下面子、穷到只剩下一支笔……形形色色,蔚为奇观。

王 阳明牧师写这本书,用意是希望有钱人不要以钱自恃,应该善用钱财造福社会,积功积德。可是普天之下,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人生真正幸福所在的人,又有几 许?聪明如陈水扁,罪行确凿却还想尽方法以拖待变,企图用政治来解决法律案件,象陈水扁这样死也要钱,宁愿穷到只剩下钱的人,不计其数!

2009.3.6.《众议园》南洋商报)

海南人看不起潮州人?


海南人由于个性保守,相对上冒险精神不足,清海禁开放之后才开始向南洋谋发展,比闽粤人晚了许多。

迟来的结果是好机会都被捷足先登的人拿去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干些劳动力大,收入低的行业如厨师、替殖民地官员做家庭工、开咖啡摊、洗衣店、裁缝之类,图温饱不成问题,要更上一层楼,赚大钱就不容易了。

海南族群经济实力不如闽粤人是不争的事实。海南人虽然坚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省吃简穿栽培子女成才,使经济条件稍有改善,但是总体上看,还是不如人。

商 业社会一切向钱看,经济能力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海南人的社会地位非但不如人,海南方言还成为其他籍贯人取笑的对象。从早些年路丁与庄雪芳在歌台 上以谑剧侮辱海南人,到民政党前主席林敬益的“重衰过海南人”(粤语),再到选举期间在芙蓉张挂的“人不是人鬼不是鬼”,还有新近李碧真的“十个海南人九 个癫”,都是一脉相承,开海南人的玩笑来取悦他人或牟取政治利益。等而下之的是竟有毫无自尊的海南人,也用海南方言开族群的玩笑,恬不知耻。

陈群川当马华总会长使海南人士气大振,他就任前后的表现也显出协助海南族群提升经济能力,力争上游的决心,可惜壮志未酬身先“入狱”,令海南人哭断肝肠。

翁诗杰是当马华总会长的第二位海南人。政海奋斗多年,翁诗杰已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岂料他的海南人背景还是成为内斗的话题,引出“海南人看不起潮州人”的无聊论调。

翁诗杰果真因当上马华总会长而使海南人吐气扬眉,大功一件,成为马来西亚海南人族英可期。可惜不是。

马华上下迷惑在种族政治太久,在党内也搞迷你种族政治;“看不起潮州人”论是失意政客利用翁蔡矛盾捞取低贱政治资本的手段,不足信也不足取。翁诗杰不代表整体海南族群,翁诗杰若有看不起蔡细历之意,肯定与双方的籍贯无关,其理至明。

政党内斗以海南人为工具,海南人就应该出声;海南会馆联合会对道德破产政客的歪论没有严加谴责或采取必要行动,未免过于厚道。海南人当然不是逞勇好斗的族群,只是定位一再被抹黑被鄙视还一味采取守势,明哲保身而不敢或不愿说重话,未免太令海南人失望。

2009.3.6.《龙门阵》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