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五四运动的省思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两岸都举行盛大学术会议,研讨五四精神及影响。

五四虽然已被定位为新文化启蒙运动,实质内涵是什么,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当年是以“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为号召,由北京大学生联合发动的。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软弱无能激起青年学生忧国忧民和爱国之心,为了唤醒国人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存亡,毅然在191954日走上街头游行,情绪激昂而又气愤填膺的学生走到被指责为卖国贼的曹汝霖公馆,一把火烧掉赵家楼。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激起中国人敌忾同仇斗志,纷纷以行动支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风起云涌,北洋政府不得不把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免职,拒绝在巴黎和约签字。

虽说西方国家“强盗分赃”把青岛判给日本是导因,但是一场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群众运动,不可能因单一事件而起。蔡元培1916年当北大校长之后,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罗致思想先进人物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等人,北大学生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敢于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在此之前,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鼓吹新文化运动,得到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的配合,把梁启超、康有为关注的“新国民”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觉醒,终于形成浩浩荡荡的思想运动。

1917117日,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沙皇帝制,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也是激发年轻学生走上街头,敢于向当权者说“不”的导因。

五四本质上就是一场彻底反殖、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提出来的“自由、爱国、民主、科学”至今依然掷地有声,标榜的爱国思想意识尤为突出。80年后的19995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中国学生反美示威举的标语就有“继承五四爱国志”这一幅。

最近有人非议中国政府突出五四的“爱国而忽略民主,还把文革中被迫害的遇罗克、张志新、林昭提升到“回归公民意识、走向民主宪政”层次,把六四与五四划上等号。

遇罗克和张志新已经得到平反。1989年 的六四是改革开放伊始,青年学生在外国势力煽动之下占据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借“反官倒”之名争取民主人权,还把美国自由女神塑像立在广场当民主象征膜拜, 用意至为明显。那些“领袖”事后都安全到美国大使馆“避难”,在美国庇护下潜逃到西方国家拿美金骂自己的祖国。这些所谓的“六四精英”配合西方在国外进行 反中、诋毁祖国的行径,怎能与五四的爱国情操相提并论!

2009.5.1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