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

婚宴


步入耳顺之年,亲朋戚友娶媳嫁女的婚宴接踵而至,年杪旺月,更是应接不暇。

参加这类婚宴,心情与年轻时出席同学朋友喜筵截然不同。那个时期,新郎新娘是同窗好友或总角之交,认识深、交情厚、感情好,加上年轻人豪迈性格,真正能够达致同欢共乐境界。

历尽沧桑,看透人生,进入“天凉好个秋”心境的今天,再来出席婚宴,场景可能比过去更加壮观,气氛可能更加炽热,菜肴可能更加丰盛,却仅仅为了应酬而来;新郎新娘多是素昧生平,共鸣没有了,感觉失去了;见年轻人嘻嘻哈哈,反而增添“时不我与”感慨。

既是应酬,自然有“非来不可”意味。年纪大了,健康第一,保健意识不能没有。餐馆只求可口美味,多油多调味品的烹煮方式与保健所需的清淡相违,不在话下。为了“应酬”只能浅尝即止,不若年轻时尽可大吃大喝,乘兴而至,尽兴而归。

很早以前就有人说出席宴会是活受罪,年轻时还不怎么认同,现在则颇有同感。现今流行排名定位方式,进场之前要先查明座位所在,不得随意更换。同桌的如果互不相识,只好喝闷酒吃闷菜,不若年轻时呼朋唤友坐在一起,不亦乐乎!

卡拉Ok施虐的现时刻,负责人唯恐音响效果达不到每个人耳膜,倾全力放大音量,流行音乐的低音喇叭有如重锤击人心扉,心脏衰弱者肯定受不了。

主人如果是有头有脸交游广阔之人,场面话必多,不胜其烦;遇到俗不可耐、口水多过茶、肉麻当有趣、卖弄才学的司仪,烦上加烦。慷概解囊赞助公益华教是美德,本应受褒扬,只是一一唤受惠团体代表上台领取,又是拍照,又是回赠纪念品。冗长且公式化,耗费不少时间。

最要不得的是主人嫌司仪说的不足够,还要上台自我粉饰一番,宣示子女学历,夸耀子女成就,褒扬子女孝道,赞美妻子贤淑,说得口沫横飞洋洋得意,完全不理会台下人的感受。

最不能忍受子女全受国文教育的所谓华教人士,整个台讲英语,只有这位老爸讲华语。不知主人会不会尴尬,台下的我们,难免索然。

读过这么一个笑话。儿子上学前问老子何谓应酬,父亲说:“不愿做而又非做不可,就是应酬。”儿子拎起书包向着父亲说:“我现在要去应酬了,再见!”

每一回出席应酬式婚宴,总想起这则笑话,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2007.1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