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培三,我的母校
培三是我启蒙的母校,我的初小和高小文凭,就是由故许景东校长颁发的,那是1955年的事,属于高小第三届。
离校超过半个世纪,同届同学都已年过花甲,儿孙绕膝了。前些时候详细看了家协主席曾昭明传过来的同学名单,竟记不起逾半同学名字或样貌了;仔细点算,42人中,已有十多人离世。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思之黯然。
离校之后,与母校的确很隔膜。过去十多年,每年文化节火炬点燃仪式都借用母校餐厅和篮球场当茶水供应处与休息站,我的脚步就止于这两个地方;「古城讲堂」开幕时,我有幸受邀参与其盛,却因恰好身在国外,失去与母校深入接触的机会。
12月9日是母校董家教筹募翻建篮球场基金义卖会,昭明知道我是老校友,连发几则短讯提醒我别忘了回母校看一看。我当然没有理由推辞。
踏入校园,走马看花转了一圈,与昭明、添福、启光、世聪等人在后花园品叙。我说,对这个校园很有陌生感,我怀念的,是永盛巴杀后面的古老亚答屋,那是我渡过小学六年学习生涯所在,是培三迁入现址前的校舍。
刚刚加进来的颜天禄州议员说,那个地方已经拆了!真是孤陋寡闻,对近在咫尺的母校旧校舍下场,竟然不知!感慨之余,还增添无限惆怅。
当年的课室是因利趁便,简陋不在话下。屋顶是亚答盖的,雨天漏水难免;下雨的时候,经常要搬桌移椅来迁就,年幼的我们视为好玩,如今回想,不禁对先贤艰苦办学,克 服一切阻难来传承与发扬文化的苦心,肃然起敬。
篮球场就在校舍前面空地。压平黄土,用木材立两个投篮架就是了。艳阳天黄粉飞扬,下雨天泥泞一片,照打不误。界线是在比赛开始前,用双手把白粉撒上去的,哪有今天这么方便。
母校于1957年8月6日迁入现址,校地是青云亭献出来的。几十年的岁月摧残,篮球场地面已经龟裂,翻建势在必行,董家教成功举办了义卖会,筹获八万余令吉,成绩斐然;忝为校友,与有荣焉。
母校是由陈占源先生登高一呼,于1949年成立的,后人秉承他的鸿鹄之志,关怀培三,积极参与此次筹款。陈家姐妹齐出动义卖兴化面线,精神可嘉。华团、商家、个人以及无数热心人士的鼎力协助,加上全校师生的落力工作,都是义卖成功的要素。
一个时期,母校面对学生来源减少困境,应否迁校、迁至何处成了政治议题,幸好在各方努力下,开设读经班、亲子班、改善校园文化。。。。。。终于扭转过来,傲然屹立三保山麓,为邻近居民提供学习母语的良好环境。
华教命运向来就是坎坷而又多灾多难的,走的路一直是崎岖而又风雨如晦的。母校昂然跨越数十春秋,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神圣使命。创办人功不可没,先贤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缅怀前人,策励来兹,祝愿母校,祝福母校,明天会更好!
(2007.12.18.众议园.南洋商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