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协商精神



前十五华团总领导机构虽然不是注册团体,却起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为华社做了很多事。

荦荦大端如1983年召开华人文化大会向文青体育部提呈「文化备忘录」、1985年联合四千多个华团共同签署「华团宣言」以及成立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民权委员会、全国华团文化工委会、全国华团捍卫三宝山完整主权委员会、华团教育政策委员会等等,为华社提供了全面性的策略和应遵循的方向,很有前瞻性。

名义上,华总是前十五华团接棒者,可是成立第一天起,走的路线就大相径庭,从原先的“据理力争”变成“协商至上”,万事以协商为主导。

与谁协商?当然是执政党。强调协商路线的华总,和执政党,特别是马华民政走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

华人崇尚“和为贵”,华总和马华一唱一和以及某些华团领袖落力鼓吹下,协商精神俨然成了主流意识。

协商精神好不好,决定于基础何在。

协商应该建立在平等、谅解及互相尊重共识上,不应出现以众欺寡或恃强凌弱现象;缺乏这个共识,将沦为强势说话,没有能够理性思考事实,最终成为一言堂了。

这个共识存在吗?马华总秘书拿督黄家泉日前在怡保说的话,就是很好的注脚。

他说:“目前马华除了与巫统协商,没有更好的路走……我们斗不过人,况且我们不是打打杀杀的人,我们必须要协商……巫统是要靠马来人支持,如果华人和印度人不支持巫统,恐怕巫统就完全跑马来人路线……希望华社与马华一齐采取协商的手法,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见12月6日星洲日报全国版第21页)

“斗不过人”就是主轴,就是中心思想。深入了解这段话,对现行的“协商”实质所在,对“认命论”为何大行其道,就了然于胸了。

大选即将来临,协商精神又会高唱入云,华裔选民何去何从?是加入这场大合唱为现行的协商方式加码,还是另辟蹊径?华团领袖是否继续陶醉在歌舞升平而忽略了肩负的使命?思之,慎之!

(2007.12.14.东方日报《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