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团工作吃力不讨好已是共识,用惯常语“任劳任怨”形容,最为贴切;华教长时期不获公平对待,华小独中董事的责任尤重,经常出动向华社筹款。
筹款是很吃力的工作,好话说尽之外,还欠下人情债。向人家征求若干,下一回人家向你开口,总得回捐若干。我们毕竟是重视“礼尚往来”的民族。
很多华校董事选择当“聪明人”,筹款的时候,往往以各种藉口推搪,目的就是避免欠下人情债。
马六甲某华小建校委员会主席日前回应行动党州议员邱培栋指责滥用公众人士捐款的说词,可以替这类“聪明”董事找到“两全其美”的应对方法。
这位仁兄在记者会说:“我是主席,多数由我出面筹款。当时与建委会理事达致共识,社团所发出的请柬、剪彩邀请或餐劵,若我本身并不熟悉对方,第一次的回捐,将以建委会的名义捐款。”
原来人情债可以用公款来还,确是令人眼界大开!华校董事无私付出,默默耕耘,努力几十年,竟想不到这一妙招来应付人情债,智商实在有问题。
这位主席对建委会另一项“捐款”的解释,让我们知道原来有人捐款给多个团体却只开一张支票,并交代从中拨出若干给另一个团体。这类捐献方式,令人拍案叫绝。
建委会的任务就是筹款和监督建校工程,属于暂时性组织,任务完成后必须解散,筹到的款通常只能用在指明用途。依惯例,除了必要开销,委员会没权把公众人士筹募的款项用在其他方面。这位主席说一切开支和捐款都得到委员会同意,因为他事先言明要这么做,真是一番新解。
建委会副主席李开藻当天由于“不认同主席的回答而有所保留”,中途离席。他在9月15日的记者会说手头的会议记录见不到其中二项捐款的记录,唯一有讨论并记录在案的只有一项。至今未见任何有关上述三项捐款的收据。
想当聪明人的华教组织成员,今后不必躲躲闪闪了。拜这位先知先觉主席为师,事先说服委员接受妙用无穷的这招,包管可以解决部分人情债,图个皆大欢喜局面,何乐不为?
这套经验果真能起作用,使华教组织今后筹款顺利,这位主席为华教立功,功德无量!
(2008.9.19.东方日报《龙门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