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热脸贴冷屁股


我国社会现象之一,是元首、州元首、苏丹生日时,总有大批于国、于州有功人士膺勋。每个州少则一百数十,多则逾千;以十三州计,加上国家元首,每年受封人数 相当可观。台湾电影业兴旺时期,很多人以导演为业,有人戏谑说:西门町刮风掉下一块招牌,压中三个行人,就有二人是电影导演。曾经有人用类似的话形容我国 膺勋人士之众。

勋 衔等级不一,最高级是国家元首颁给的“敦”,以下的,则各州有异。不过,尽管名称不同,作用和意义是一样的。不少人认为,膺勋是莫大荣幸,是光宗耀祖的 事,有人把勋章或证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趋炎附势社会,每年总会在报章见到无数祝贺膺勋人士的大篇幅广告,足见勋章在一般人心目中的比重。

马六甲虽是蕞尔小州,每年膺勋人士数目与他州相比,不遑多让。有一年,就有高达150位有功人士获封“拿督”勋衔,成为市民茶余饭后和全国性美谈。

今年,甲州又见创举,把拿督勋衔颁给印度影星沙鲁汉,一破只颁给公民的传统。面对反对党批评时,州政府的解释是这位影星在一部电影中宣扬马六甲,对促进旅游业有大功。

州元首一言九鼎,既做宣布,岂能因反对党发出异音而改变?可叹的是:这位名满天下的印度影星并不体会州政府的苦心,不了解“拿督”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更不晓得“拿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迟迟不来领取。原订本月29日飞来,却又宣布因“忙”而不得不爽约。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多年前,某拿督级乡亲回乡省亲发生的趣事。

那是马中人民还不能自由往来时期,衣锦荣归的拿督,在乡下大派名片,印的当然是“拿督xxx”。资讯尚未开发时代,乡下人怎知“拿督”何物?有直率之人,笑着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亲人说:在海外发达之后,怎么连姓也改了?

这位拿督当时是否觉得尴尬或忙做解释,不得而知。“橘逾淮为桔”,不足为奇,只是很为这位满怀喜悦要把得之不易的勋衔带回家乡光宗耀祖的乡亲抱屈。

文笔尖酸泼辣、骂人不留余地的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曾经以“把热脸贴在冷屁股”描绘献殷勤而对方不领情的尴尬,这位拿督乡亲正是如此。

衮衮诸公当故事听好了,千万不要有太多联想,更不要把印度影星牵涉在内,切记,切记!

2008.11.29.《龙门阵》东方日报)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答非所问


行动党议员高度不满州议会答非所问。他们在记者会说::“州议会给予的答复越来越简单,很多回答是敷衍塞责或避轻就重,企图利用国阵议员多数席的优势隐瞒事实,避免让行动党议员知道事情真相……

他们已经联名向州长抗议,并恫言如果不得要领,将向首相作出正式投诉。

从列举的8项回答中,清楚见出州议会的答复的确太笼统、太简略了。州议员在议会反映民生,提出询问,是要向选民作出交代,让人民知道真相。不针对问题回答却顾左右而言他,怎能使人心服?缺乏透明度,政府的威信如何建立?

“答非所问”指的是基于某种原因难于作出正确回答,因而转弯抹角地谈与之相关或全然无关的话题,以避免或摆脱直接作答或拒绝回答可能造成的尴尬。

执 政党在议会认真回答反对党议员口头或书面问题,是负责任的表现,是落实良性互动的重要形式,答非所问就是不重视民意诉求。开会时提出的问题都经过过滤,都 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课题,不认真回答使民意渠道不畅通,辜负人民的寄托和期待而有损政府形象之外,也难免令人质疑政府的诚信和负责人的工作效率、能力与态 度。

学生考试时答非所问,是要吃鸡蛋的;堂堂州议会答非所问该当何罪,似乎尚无明文规定,但是一个负责任的民选政府,怎能取巧或走法律漏洞?

马六甲州议会曾经发生连串人为流会事件,执政党议员故意缺席而使出席人数不足法定,以阻止反对党议员提出动议或询问,如今又出现敷衍塞责的“答非所问”,如此作为,岂是为政之道?

308政治大海啸令国阵蒙受空前挫折,首相说“我听到人民的声音了”,国阵成员党则励精图治,以期重拾人民信心。马六甲州议会出现的答非所问情况,让人感觉掌权的衮衮诸公,似乎还未跟上步伐。

在 外交场合巧妙地以答非所问来回避可能引起的尴尬,是维护国体,坚持立场的急智表现,优秀的外交官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可是州议会处理和管理的是关系到民生 和州发展、人民利益的事,代议士提出问题,是要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是要有关议员向人民清楚交代,父母官怎能打官腔,一语带过,答非所问呢?

政治观察家预测纳吉接任首相后,可能很快解散国会举行大选。就让善于答非所问的议员到时面对考验吧!

2008.11.26.《众议园》南洋商报)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何其马虎


今年旅游运旺,出国多次;澳洲之行,搭的是虎航,必须从新加坡上机。

新加坡是我熟悉的地方,离开云南园以来,因公因私,到新加坡超过百次;早些年很喜欢自己开车到那里会会老同学,回味当年同窗共读的情谊。实行电子收费以来,为了避免麻烦,去的次数少了很多。退休之后意兴阑珊,近几年几乎绝迹了。

这一回,是坐朋友的车去。阔别数年,新加坡给人的印象更清洁,更有秩序了;处身新加坡,感受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都市风貌,还有先进国的风范和气度。

新加坡脱离大马那年,我还在云南园,李光耀在电视荧幕流泪的一幕犹历历在目;新加坡独立初期,新马两地币值相等;40多年后的今天,却是越差越远,令人唏嘘不已。

这一趟到新加坡,令我最震撼的,倒不是币值差距,而是新山移民厅对护照的处理。

快到关口的时候,朋友说出示马来西亚护照就可以了,不必盖印。只见他把我们的护照向坐在冷气房内的移民厅官员扬了一扬,那位官员看了一眼,也不检查,就扬手叫我们过去。我问朋友,回来时万一遇到认真的官员,会不会有麻烦?朋友说,都是一样,绝对没问题!

所言非假。回来的时候,也只是照样扬了扬就顺利过关了。钦佩朋友知多识广之余,对移民厅官员的马虎,耿耿于怀。

为了证实不是偶一事件,我向一位经常从新山关口出入的朋友提起这件事,他说,早就这样了,何必大惊小怪!

国民进出国境必须在有效护照盖章,不单为了统计,也有记录作用,在法庭上还可以做为不在场的证据。完全没有盖章,岂不等于没有出国?

如果从新山进入新加坡,然后搭机在KLIA入国境,机场移民厅官员会不会因见不到出国印章而刁难?这类新闻见得多了,这种险还是不要冒。

内政部肯定不会允许这种连印章也懒得盖的行为,可是为什么在新山关口却能够实行这么多年而成为“理所当然、见怪不怪”?百思不得其解。

相比之下,新加坡移民厅官员一丝不苟地检查护照、对照片、询问……的认真态度,对我们这些要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的国民,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朋友开玩笑说:“别想那么多了,他们就是知道新加坡官员一定认真检查,才那么放心让我们过!戏谑的话,却饱涵“笑中有泪”的哲理。

2008.11.21.南洋商报《众议园》))

片面的认知论


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董事部发表文告说:“潘永忠从小学、独中以至大学,都以中文媒介语为基础完成教育,今天又愿意放弃在外国大学服务的机会,而出任新院院长,显示了他对华教的认知与热爱。”

新纪元事件发展至今,真相如何,谁是谁非,华社心里有数;是谁一手把华教干城搞到“亲者痛、仇者快”境地,华社了然于胸。

人选既定,就让这位从六人之中选出来的“最佳人选”表现给华社看好了,何必郑重其事发文告,以教育背景来美言,要华社相信片面的认知论呢!

认定“都以中文媒介语为基础完成教育的人”对华教有“认知与热爱”,不仅片面,而且很有误导性。

南马有一位独中毕业之后,负笈新加坡义安学院,名字经常见报的人,他虽然“都以中文媒介语为基础完成教育”,而且在标榜为华人争取权益的政党服务多年,却对华教和民族教育缺乏认知和热爱。

有一回,该州华堂青邀请某教授前来主讲民族教育,这位仁兄在交流阶段发表了一番令在场听众震惊不已的“高论”。

他 非议主讲人过于强调民族教育,并以本身为例,说他就是民族教育的受害者。他不以现场听众的惊愣为忤,口沫横飞地责怪父母把他送入华小,再送入独中,害得他 今天英文国文不入流,高不成低不就,当不了民选议员。言外之意是:如果父母当年把他送入英校,今天的他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主讲人非常幽默地回答说强调民族教育,是要大家不忘本和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不是掌握了民族文化,就保证能够升官发财!

他可能不理解高级知识分子的幽默,依然一如既往,强调华人教育而不是华文教育。他已经忘了如果不是父母把他送入华校,今天怎能以华文为服务的政党搞文宣!

还有一位纯受华文教育的南大生,向来看不起华教,把儿女全部送入国小,家中一律以英语交谈;他当华校董事,是有钱之后要在华社留名,不是有心为华教;学校的工作,他只愿在点方面效力,全面性的华教路线和目标,他从不认同。

不懂感恩,后悔所受教育的人并不罕见,不争的事实是:绝非每一位在华校甚至华文大专完成基础教育的人,都认同民族教育和华社百多年来全力争取的目标。文告刻意突出既定人选的基础教育背景,既失于片面,也难以服人。

2008.11.21.东方日报《龙门阵》)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主要是“输不起”作祟,往往为了面子,为了自尊,放不下暂时挫折,或比较之下因“不如人”而显露出来的非理性言行。

错综复杂的社会,心理正常的人偶尔也会因对比而感到不愉快、不舒畅,问题在于以何种心态面对这个差距。正确态度应该是积极朝前看,想得开放得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不至于心理不平衡。

如果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拿来与人对比,处处怕输人,心理就会因失调而焦虑不安、矛盾和愤怒,总想用行动和表现来减弱不愉快感;失调越大,减少失调的动机就越强。心理学家把这种不平衡心理定名为“认知失调”。

现实社会的心理不平衡例子,不胜枚举。

有政治人物下台后不甘寂寞,搞个虚名的“xxx助理”继续过官瘾,围绕身傍的猢狲明知有名无实,却如蚁附膻,相互吹捧。这是集体心理不平衡的社会病态。

企业界高级主管若是惟我独尊、好胜又好斗之人,在决策上存有“以我为崇”心态之外,还会对属下的表现耿耿于怀,即使与工作无关的优势,也一定要比一比,想方设法显出自己的优越来满足“我最了不起”心态。

属下在社会工作方面得好评,他也要拿来比,在团体争夺更高职位,或者通过各种手法,搞新组织来当主席,硬要把属下比下去。

又或者属下能文,他也要摆出“我也能够”姿态;没地盘发表或者不获编者青睐,不惜花钱雇人打字复印,免费分发。

有关员工离职后,怨恨未止,严令职员不准与眼中钉来往,同桌吃饭也是罪过;不听话,则处处为难,务必除之而后快。

有一类心理不平衡,就是一定要与配偶争长短。配偶在华社或某个领域表现良好得赞赏,就有“被比下去”的不平衡感,于焉产生“老娘(或老夫)也能,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心理。出尽法宝,巧言令色之下终于如愿。岂料掌权之后表现平平,不满之声四起,为了自保,不惜巴结政党,典当团体尊严,乖离团体宗旨,成为千夫所指尚且恋栈权位,不肯下台。

因心理不平衡而自损人格、自毁尊严,或者为了与下属比高低而作出非理性行为,如此自我犯贱,谁也救不了。

(2008.11.14.《龙门阵》东方日报)

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主要是输不起作祟,往往为了面子,为了自尊,放不下暂时挫折,或比较之下因不如人而显露出来的非理性言行。

错综复杂的社会,心理正常的人偶尔也会因对比而感到不愉快、不舒畅,问题在于以何种心态面对这个差距。正确态度应该是积极朝前看,想得开放得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不至于心理不平衡。

如果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拿来与人对比,处处怕输人,心理就会因失调而焦虑不安、矛盾和愤怒,总想用行动和表现来减弱不愉快感;失调越大,减少失调的动机就越强。心理学家把这种不平衡心理定名为认知失调

现实社会的心理不平衡例子,不胜枚举。

有政治人物下台后不甘寂寞,搞个虚名的“xxx助理”继续过官瘾,围绕身傍的猢狲明知有名无实,却如蚁附膻,相互吹捧。这是集体心理不平衡的社会病态。

企业界高级主管若是惟我独尊、好胜又好斗之人,在决策上存有以我为崇心态之外,还会对属下的表现耿耿于怀,即使与工作无关的优势,也一定要比一比,想方设法显出自己的优越来满足我最了不起心态。

属下在社会工作方面得好评,他也要拿来比,在团体争夺更高职位,或者通过各种手法,搞新组织来当主席,硬要把属下比下去。

又或者属下能文,他也要摆出我也能够姿态;没地盘发表或者不获编者青睐,不惜花钱雇人打字复印,免费分发。

有关员工离职后,怨恨未止,严令职员不准与眼中钉来往,同桌吃饭也是罪过;不听话,则处处为难,务必除之而后快。

有一类心理不平衡,就是一定要与配偶争长短。配偶在华社或某个领域表现良好得赞赏,就有被比下去的不平衡感,于焉产生老娘(或老夫)也能,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心理。出尽法宝,巧言令色之下终于如愿。岂料掌权之后表现平平,不满之声四起,为了自保,不惜巴结政党,典当团体尊严,乖离团体宗旨,成为千夫所指尚且恋栈权位,不肯下台。

因心理不平衡而自损人格、自毁尊严,或者为了与下属比高低而作出非理性行为,如此自我犯贱,谁也救不了。

2008.11.14.东方日报《龙门阵》)

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

以人为本


中国四川大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的温家宝总理讲话时,再三强调“一切以人为本”,随后到场视察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不忘提醒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

何谓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人视为最基本、最值得关注、最优先考量的因素。《论语》说:“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还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都是建设在同样的基础上。

人是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胡锦涛在工作报告提出来的“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被广泛重视,成为领导人在决定政策或制定方针时最重要的指南。

以 人为本不仅运用在治理国家,商界、企业界的领导人也必须把这个理念作为管理原则,视员工为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做出决策或制定条例时,一定要把员工的 利益和感受放在首要位置。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发挥团队精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 本目标是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现代企管人员靠的不单是经验,还有学识根柢。可悲的是有些企管人员自恃比一般员工懂得多,行事刚愎自用,不把他人看在眼里。

他们也讲以人为本,只是他们口中的人,是有分别的。真正属于“人”的,只有他本身,其他人必须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奴才。

企 业赚钱,是他们的功劳,亏本则是属下不听话、阳奉阴违、不依指示做事。这种心态发展至巅峰,就是以我为尊,一切皆以自己的诠释为最高标准。开会时,属下对 他的建议提出不同看法,被视为对抗,从此列入黑名单,永世不得翻身。认为严重的,则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还严令员工不准与他的眼中钉往来。

他们把员工当作圈养的狗,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请经理是当看门狗,只要听话,工作能力差也无妨,最好经常打小报告。他们也搞核心组织,掩护圈内人。自己请的人即使管理不良、业绩不振,也会找理由为这条忠心耿耿的看门狗开脱;不是自己请的,则百般挑剔,诸多为难。

这种完全以自己为本位的“以人为本”,既糟蹋了原意,还侮辱了文化,藉“读书人”之名招摇撞骗,有辱斯文。

(2008.11.7.东方日报《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