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热脸贴冷屁股


我国社会现象之一,是元首、州元首、苏丹生日时,总有大批于国、于州有功人士膺勋。每个州少则一百数十,多则逾千;以十三州计,加上国家元首,每年受封人数 相当可观。台湾电影业兴旺时期,很多人以导演为业,有人戏谑说:西门町刮风掉下一块招牌,压中三个行人,就有二人是电影导演。曾经有人用类似的话形容我国 膺勋人士之众。

勋 衔等级不一,最高级是国家元首颁给的“敦”,以下的,则各州有异。不过,尽管名称不同,作用和意义是一样的。不少人认为,膺勋是莫大荣幸,是光宗耀祖的 事,有人把勋章或证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趋炎附势社会,每年总会在报章见到无数祝贺膺勋人士的大篇幅广告,足见勋章在一般人心目中的比重。

马六甲虽是蕞尔小州,每年膺勋人士数目与他州相比,不遑多让。有一年,就有高达150位有功人士获封“拿督”勋衔,成为市民茶余饭后和全国性美谈。

今年,甲州又见创举,把拿督勋衔颁给印度影星沙鲁汉,一破只颁给公民的传统。面对反对党批评时,州政府的解释是这位影星在一部电影中宣扬马六甲,对促进旅游业有大功。

州元首一言九鼎,既做宣布,岂能因反对党发出异音而改变?可叹的是:这位名满天下的印度影星并不体会州政府的苦心,不了解“拿督”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更不晓得“拿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迟迟不来领取。原订本月29日飞来,却又宣布因“忙”而不得不爽约。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多年前,某拿督级乡亲回乡省亲发生的趣事。

那是马中人民还不能自由往来时期,衣锦荣归的拿督,在乡下大派名片,印的当然是“拿督xxx”。资讯尚未开发时代,乡下人怎知“拿督”何物?有直率之人,笑着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亲人说:在海外发达之后,怎么连姓也改了?

这位拿督当时是否觉得尴尬或忙做解释,不得而知。“橘逾淮为桔”,不足为奇,只是很为这位满怀喜悦要把得之不易的勋衔带回家乡光宗耀祖的乡亲抱屈。

文笔尖酸泼辣、骂人不留余地的李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曾经以“把热脸贴在冷屁股”描绘献殷勤而对方不领情的尴尬,这位拿督乡亲正是如此。

衮衮诸公当故事听好了,千万不要有太多联想,更不要把印度影星牵涉在内,切记,切记!

2008.11.29.《龙门阵》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