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你认为政府会修改批文吗?”




不再是彭亨董联会主席的林锦志,终于说出在位时不可能说的话:“批文已经没有协商余地,你认为政府会修改批文吗?”(见525日《星洲日报》国内第20版)

全句话奥妙之处,在于前半段语气是肯定的,下半段改为质疑。语气迥异,思维一致,就是:修改批文,难如登天;等待修改的批文出炉,是不实际的。

林锦志与方天兴、黄道坚和陈玉康等人,向来坚决认同“边办学边厘清”是当前最理想的做法。方天兴日前针对董总决定向政府争取在关丹成立一所真正独中时,就这么重申:“不论站在任何视角和处境来看,‘边做边争取’无疑是当下最适当、最正面、甚至是最无奈的方案,希望华社和董总认清当前局势。”

方天兴和关中董事会坚持边办学,边等修正的批文出炉,是“最适当、最正面”方案,失去彭亨董联会主席身份的林锦志却唱反调,说“批文已经没有协商余地”,又问:“你认为政府会修改批文吗?”究竟谁说真话?

批文在网上公开之后,华教人士已经严正指出,政府批的是私立国中,不是520大集会期盼的独中;即使有人强把私立国中说成与60所独中无二致的独中,也改变不了私立国中的本质。

解铃还需系令人。方天兴说“董总应该见好就收”和“按批文办校”时,肯定是信心满满,认为当局必定俯允关中董事会厘清批文的要求,使关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独中。

林锦志说出心底话之后,方天兴不能保持沉默,而是应该向华社表明争取厘清批文的努力,有了哪些进展,否则就失去继续向华社筹款,以及要董总紧密配合,共同争取修改批文的基础。

方天兴完全有责任告诉华社:万一学校建好上课了,厘清的批文还未到来,怎么办?是不是将错就错,继续把“民办国中”办下去?万一有人认为关中没有根据批准的条文办学而有所动作时,董事会将如何处理?

林连玉基金会主席杜乾焕说得好:社会运动的聚焦点,应该是政策的改变,不是政治人物的恩赐;“争取修改或发出新的批文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再好的批文,还是根基于教育部长的豁免权,并没有让族群学校真正摆脱教育法令的束缚。”

华教运动200年,向来是踏踏实实,结合所有力量争取得来的,不是凭个人关系,套个人交情,等待人家的“恩赐”;华教的成就,是站稳立场,光明正大做事得来的,岂能委曲求全,在夹缝里煎熬,看脸色做事?

2013.5.3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关中纷争又起




华社静待不谙华语华文、不理解华教斗争史、不体会华小多年困境、不领悟独中存在必要的新任华裔教育部副部长叶娟表现的时候,关中纷争又起。

导火线是候任关中校长詹耀辉公开质疑:不让关中生参加统考,是叶新田邹寿汉二人私做主张;他要求叶邹二人交出董总会议记录,证明他们不是骑劫董总理事会。

叶邹二人重火力反驳詹氏之后,关中董事长方天兴亲自出马,力辩关中是实质上的独中,不容二人误导华社,影响关中招生,还说关中“没有受到政府方面的任何阻力”,最大的阻力,“却是来自华社本身,随着董总‘不修改批文就不批统考’之后,直接打击了关中的招生及未来的发展。”

方天兴旨在把关中所有的“冤屈”,一股脑儿归咎于叶邹。事实胜于雄辩,华社普遍不满批文内容的时候,方天兴挺身而出,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精神,全力为关中护航的出发点令人质疑之外,“关中模式”对华教运动祸害之大,也令华教人士忧心忡忡。邹寿汉说方天兴的讲话,足以显示方天兴“为虎作伥”的本质,以及“全面认同及接受单元主义教育政策下的改制批文”。方天兴对这些话的感受,应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方天兴所恃,就是不知重复多少次的“正副首相已至少5次宣佈关中可办独中统考课程”。52年前,华文中学面对改制或不改制抉择的时候,当局不也是信誓旦旦保证改制之后,必得的种种好处吗?马华党要还上电台鼓吹改制的必要性和利益。威迫利诱之下,大部分前华文中学接受了改制。改制之后,命运如何?有目共睹!华教的教训就是:没有明文保证,口头说千百遍,也是枉然。

关中问题,批文是症结,当前的“共识”是修改批文;方天兴和詹耀一致呼吁董总抛弃成见,与关中董事会携手合作,共同争取,附和的“华社领袖”不少。不愿检讨方天兴声嘶力竭高喊的“边办校,边争取”是否正确,却做出这样的“呼吁”,颇有强要华社认同方天兴路线的意味。

呈申请书时,董总靠边站;收到批文之后讳莫如深,不让董总染指(叶邹说有人提醒‘别让董总看’);董总说批文有问题,批的是私立国中,方天兴拍胸膛定民心:“看过批文,没有问题”;真相大白,证明方天兴错了,方天兴一句客套的“看错了”也不愿讲,更遑论“道歉”了。

不愿认错却又要董总配合争取修改批文,逻辑何在?

2013.5.2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翁诗杰卷土重来




号称百万党员,自诩代表华人的马华,在第13届大选中,已经被华社用选票彻底否决了。折戟沉沙之后,马华有没有振作、马华何去何从,已经不是华社关注的课题。有趣的是蔡总宣布来届党选不寻求蝉联之后,包括蔡总派系在内的各路人马,无不打着使马华重生旗号积极备战,以期在党选中胜出。

政坛本来就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有厌倦之人,也有争出位之士,毫不足奇。代表性尽失的马华尽管不济,始终没有退出国阵的打算;马华的残余价值,总还可以捞一官半职,或者图个衔头,光宗耀祖。如蚁附膻者,大有人在。

大选成绩出炉以来,马华芸芸众生关注的,尽是该不该撤销不入阁这个议题,把责任往总会长身上推,似乎蔡细历下台,马华就可以重生,有救了。旁观者清,归根究底,马华惨败,是政策和策略差劲,竞选口号和提出来的观点主张引不起共鸣使然;党文化不改,谁上台都挽救不了。

马华议员和地方领袖有没有官做,与华社何关?姑且不论不入阁的决定是否理性,也不计较蔡总是不是始作俑者,不入阁是在中委会和特别大会一致通过的,谁都脱不了干系。 马华妇女组和青年团呼吁以党纪对付不遵守不入阁决定的党员,壮士断臂,勇则勇矣,只是郑修强宣誓就任行政议员,党中央似乎投鼠忌器,迟迟未采取行动,中委会也只能作出交给纪律委员会的议决。

蛰伏已久的15位马华元老,以前总会长陈群川为首,联合举行记者会,表达蔡细历必须下台的共同意愿;前署理总会长李金狮和林亚礼说的更妙,一个说“留多一分钟都嫌太长”,另一个说“总会长必须是道德清白的人”。蔡细历只用一句“陈群川坐过牢”,就把元老抛得远远,轻描淡写,勇态毕露。

料想不到的是在位最短暂的总会长翁诗杰雄心壮志犹存,对《新海峡时报》记者暗示:失去国会议员职并非个人政途的终结,心中仍然保有从政的热诚,并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

13届大选提名前夕,翁诗杰重披战衣出征班登国会议席的消息甚嚣尘上,最终被蔡细历否决的事,众所周知;大选过后,翁诗杰可能走后门当部长的消息不胫而走,结果是镜花水月。

一切都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首相说了算”这句名言,道尽依附巫统方能东山再起的可悲。奉劝翁诗杰,此番卷土重来,如果还是抱着“首相说了算”心态,可以休矣。

2013.5.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

选民人数的困扰




民联在第13届大选得票最多,席位却少于国阵,民情哗然,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有人散播民联胜利果实被剥夺的讯息,也有人认为本届选举是“国阵赢政权,民联胜民心”。

席位和得票不成正比,早已有之,只是国阵在本届大选,得票率低于50%却上台执政,使选区人数失衡浮出水面,凸显当今奉行的选区划分存在显著的缺陷。

网民指出,最大的国会选区雪州加埔,选民144159人,最小的布城只有15798人;行动党郭素沁在吉隆坡士布爹的51552张多数票,相等于3.3个布城的国会议员。巨大差距显示当前的选区划分,确实没有反映“一人一票,票票平等”的公平原则。

从选民数目和所得席位看,选民超过6万的102个国会议席,民联夺下72席,国阵赢取30席;120个选民少过6万的国会议席,国阵赢获绝大多数的104席,民联只得16席;选民少过5万的选区,民联只赢6席,国阵得82席。以总得票率和赢取席位计,国阵的133席,平均每席4 万票;民联的89席,平均每席6.3万票。

班登国会议员拉菲兹以统计学四分位数,将选民分成四等份,得出根据本届大选成绩,如果把选民差距顶限设定在25%,民联至少可以得到109席。

失衡现象不是“与生俱来”的。独立初期,宪法设定的选区人数差距顶限是15%;国会于1962年修宪,把选区选民差额顶限提升至50%1973年,时任首相马哈迪以各州人数不一,取消50%顶限,导致最大和最小选区,选民人数相差9倍的严重失衡。


古乃光说我国的选举制度承续自英国,只说对了一半;英国当前的选区人数差距顶限,已经缩减至5%,我国却是完全取消顶限,差别何其大!

现代国家选票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数代表制,另一种是比例代表制,多数代表制又可以分为相对多数代表制和绝对多数代表制。美国总统选举不单看选民的投票,也要看赢得多少张选举人票,再根据得到的选举人票,确定谁最终当选。

台湾虽然实行多数代表制,除了单一选区的议员,还有地位和民选议员相等的非选区民意代表,弥补了简单多数票的不足。台湾蓝绿分明,从没听闻选举不公的投诉,可见这个制度确有可取之处。

(2013.5.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

《顾事知多少》




初中时期的我,开始对政治感兴趣,很注意政治人物的动态。当年的地方议会是民选的,采取轮流满任制,每年都有选举;反对党的群众大会往往是人山人海,顾兴光是主要的演讲者。我是在劳工党的群众大会中认识顾老的。

我踏入社会的时候,顾老已经离开政坛,当华商报的总编辑了;他在新加坡和马六甲办报的经验,使他能够在新明日报和星洲日报担任总经理或执行董事要职,成为著名的报人;离开报界之后,顾老投身商场,到中国发展。退休后回到马六甲当业余写作人,不时可以在东方日报和网页上读到他精辟的时评。这本《顾事知多少》就是他去年去世后,家属选出部分文章,出书纪念他充实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

顾老念到初二就辍学了,可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博览群书,自我充实;他一生坚持学习,以72高龄考获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系硕士学位;顾老的时评,文字铿锵有力,内容扎实,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他的笔锋单刀直入,乱臣贼子退避三尺;他的真知灼见,令人热血沸腾;他高瞻远瞩,2011年就看到马华在本届大选兵败如山倒,蔡细历势将成为马华的灭门祖师……

和顾先生交谈,可以感染他那股凛然正气,以及他对公平社会和政治理念的坚持。他对两线制充满期待,抱病在身的时候,甲华堂青主办有关讲座请他主讲,他爽快接受;他关心华社,支持进步事业的意志,数十年如一日。2011年,《新愿景》团队参加甲华堂选举,开票那天他正好在上海疗病。傍晚时分,他从上海打电话问我开票结果,知道新愿景团队全胜之后,高兴地说:“我的病好了一半!”

甲华堂遭内奸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被撤销注册,全国华团联合发起《华堂有难,八方来援》声援大会,顾老以病弱之躯上台讲话,痛斥执法不公,疾呼华社声讨民族罪人,义正词严,赢得满堂彩。

顾先生是懂得饮水思源,心怀感恩的培风人。他在1961年全甲华团讨论培风是否接受改制的大会上,力陈改制弊端和坚持母语教育的必要。慷慨激昂的发言,感动了华团代表。培风成为民族教育堡垒,饱含着顾先生的心血。

培风东街纳的校地纠纷初起,顾先生就很关心事态的发展;人在国外,也不忘通过电话探询;他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给百年大庆;培风食堂后边的运动场,是顾先生当市议会主席时,拨归培风的。

顾老满腔热血的作品,收集在字字珠玑的《顾事知多少》这本书里,值得一读再读。
                            (本文根据笔者在《顾事知多少》推介礼上的讲话改写而成)

(2013.5.17.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