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荒谬的主权之争


培风是马六甲华社的宝贵资产,培风向上向善是华社的共同愿望。2013年是培风创校百年,董家教全力以赴迎大庆,四地校友会紧锣密鼓筹措巨款献给母校当贺礼之际,有心人却挑起旧校地主权属谁的争论,还准备今年“先”举办百年大庆,确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培一在古务路的旧校址,就是培风的发源地。1913年,先贤陈齐贤、曾江水二人合资购买这个地段献给培风,指明“只供教育用途”。其时的培风是以“培风学校”命名,只办小学,随后由于发展的需要增设初中部。1936年教育法令规定中学与小学不能同在一个校园,中学部迁至另外地点上课,小学部继续留在原址。这是绝大多数华校从发轫到茁壮成长必经的道路。

1915年,献地人以私人产业形式,成立培风信托局全权处理这片校地,并在土地局注册备案;这片地至今仍然注册在信托人林源瑞、冯秋苹、萧汉昌三人名下。

华团的信托人是在会员大会选出来的,私人产业信托人却是由原有信托人委任的。这是本质上的不同,不容刻意歪曲以达到混淆视听目的。

今天的培一,原名叫“培风第一分校”,1951年依法注册以来,一直在属于培风信托局的土地上课。信托人尊重传统与六校精神,乐意让培一在没有缴交租金之下使用这片土地,还代支付每年的地税。

地理环境的局限使报读培一的新生剧减,迁校势在必行。2004年,六校董事会主席冯秋苹律师成功征求到陈群川先生报效古鲁蒙一片5英亩地段给培风;六校董事会决定无条件将这片地转让给培一当新校址,并将地契注册在培一董事会名下。

培一旧校址地段主权属谁已是昭然若揭,迁入新校址上课的培一理应主动交还培风信托局。杨秀崇为首的培一董事会却逆风而行拒绝配合,提出“一校二址”、“以校养校”计划,又锁校门宣示主权。

林连玉基金会文告说得好:“以校养校的概念不适合用在政府资助的华小……此风一开将制度化华小沦为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三等学校……当华小和独中同时面对资源短缺,却骨肉相残抢夺资源,政府乐得隔岸观火逃避责任,继续下去就是华教双输,政府独赢的局面。”

多位华团领导人在培风四地校友会召集的汇报会上的表态,已经清楚表明华社是培风信托局的坚强后盾。民意所趋,培一董事会不应坚持己见,与华社对立。

2012.1.2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