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

春节感怀


中国是文明古国,民间习俗上的“过年”,时间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中国人遵循的农历,把一年分作二十四节气,“春节”指的是立春这一天,也就是一年的开始。中华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来庆祝,阳历11日改称新年;新中国建立后,把“元旦”改到阳历的11日,俗称“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仍叫春节。

地球村时代,阳历11日已经被大部分国家定位“新年”了,我国华人习惯上,依然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还伴随无数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神话、典故、风俗习惯等等,马六甲华社更是在通衢大道布置红彤彤的灯笼阵,“年”的气氛分外浓郁。

春节年景布置滥觞于鸡场街,馆宇设在这条街的八大乡团是先行者。始办以来,反应年年热烈,其他街坊和邻近州府竞相仿效,蔚然成风。政党见猎心喜,骑劫了这个活动,改称年景布置嘉年华,并取得官方配合,订为马六甲旅游项目之一。

年景布置因政党介入削弱了“民办”特性,成为争取人潮展示力量的政治动作,歌功颂德的宣传意味强烈。亮灯仪式必须由党领导或高官主持、以“政治化”为由坚拒反对党议员介入、赞同邀请反对党议员出席的团体被诬指为“反政府”之类,还有号召朋党刊登大幅广告祝贺“年景布置之父”等等,就是明显的政治作为。

小孩子是“喜迎”春节的,巴不得早些到来;成年人对这个节日却有恐惧感,清贫家庭的当家者往往把春节视为难关。调侃式俗语“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和“年年难过年年过”等,描绘的就是低下阶层寅吃卯粮的困窘。

春节毕竟是大节日,眼见家家户户大肆庆祝,自家总不能相去太远,显露寒酸相。能力较弱的父母,也得挤些钱为孩子添新衣,给压岁钱哄哄小孩。

过去的年轻人喜欢寄贺年片向同辈贺年,短信盛行时代,贺年片几乎销声匿迹了,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在怀念逝去的岁月。“为稻粱谋”以来,我与贺年片近乎绝缘,偶尔收到老同学、老朋友和前同事寄来的贺年片,感觉却是温馨的。

年近古稀,“年”的感觉早己淡如水。太太说我们家族去年丧事连连,今年只祭拜祖先,明年我们到澳洲儿子的家过春节。想起今后不再如同以往一起吃团圆饭的骏儿,失落感油然而生,还增添几许惆怅。

2012.1.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