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乌鸡不认种



以诡辩着称的公孙龙是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他的“白马非马”论曾经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无独有偶,海南方言也有一句类似的话,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数典忘祖的无耻狂妄之徒。这句话就是“乌鸡不认种”,必须用海南话念才有韵味。

海南地处边陲地区,早期是封建时代放逐罪犯和被贬官员的所在,导致“蛮荒之地”几乎成了海南的标签。清末撤销海禁,海南人开始远离家乡南来。刻苦经营了一段时期,部分衣锦还乡者因村里人的赞扬羡慕而斜眼看人,摆出不可一世姿态鄙视当年同甘共苦的自己人。淳朴的海南人看不过眼,造这句话来讥讽。

方言日趋式微,年轻人视方言为畏途,这句话只可能在年老一辈口中流传,年轻的海南人即使听长辈说过,也难以理解和感觉出味道。

尽管如此,这句话的精神却不死,适用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趋炎附势、功利主义挂帅之下,不少“不认种”的人恬不知耻招摇过市,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有人为了讨主子欢心,粉墨登场用家乡话取笑自己的族群,或者拿本身族群的传统行业作为题材,创作意淫连连的所谓“搞笑剧”来取悦权贵等等,都是“乌鸡不认种”的类型。
商业社会赚钱第一,“有本事为什么赚不到钱”成了一般人的观念;腰缠万贯,社会地位就高人一等,部分有钱人因此目空一切,讲话从鼻孔里出气,看不起赚不到钱的同侪。

有纯受华文教育的人娶了有钱太太,夫凭妻贵之后不可一世。太太受洋文教育,全家人以英语交谈,儿女全受外语教育,方块字一个也不识;讲英语惯了,与昔日同窗交谈不时穿插几句,还嘲笑英文程度较差的人,以“英文表达能力不足”为由阻扰下属升级机会。这些人的作为,都是乌鸡不认种的典型。

独中是华教堡垒,只是树大有枯枝,难免出现乌鸡不认种的独中生。他们认同华人教育,非议独中办学方针;他们后悔所受的教育,耻于提起是独中出身;他们甚至公开质疑和责怪父母为什么把他送入华小独中,使他高不成低不就。

甘心情愿当奴才之后,为了迎合主子口味,不惜诋毁华教,为文歌功颂德主子隆恩之余,还以独中生身份要母校遵从主子的意愿改变传统服装来“避嫌”。

乌鸡就是黑鸡。这类不认种的乌鸡,不仅毛黑皮黑肉黑,骨髓也尽黑,是典型中的典型。

(2011.7.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