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招聘奴隶
天下老板无不喜欢手下的人,都能够像奴隶一样不计薪酬而又听从指挥卖命工作;对老板愚忠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却没有人乐愿被公开称作奴隶,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侮辱性的名词。老板为了照顾员工的自尊心,通常不会这么称呼手下。
天下事无奇不有,竟然有人在招聘广告中,公开表明要请奴隶,应征者必须“无耻又无惧”、至少有两年“讲鸟话”经验、还要懂得拍老板马屁,却没有表明所要招聘的职位。好奇的记者去电询问,老板透露:公司要的是一个有效率、肯拼的销售经理。经理向来被认为是属于管理级的高等职位,以“奴隶”称呼,标新立异又侮辱人性。
广告原文是英文,十足洋化的新加坡直译为“奴隶”虽然没错,但是若翻译成“奴才”就更传神。奴才为老板卖命的本质与奴隶无异,但是奴才是有一点地位、有多少话语权的,不若奴隶惟命是听。
六十年代著名电影《刘三姐》中, 莫管家对抗命的村民说:“甭说我家老爷,就凭我堂堂一个管家,在你门口这么一站,就是天大的面子。”这段话,就很具体暴露奴才狗仗人势的嘴脸。广告胪列的“无耻又无惧、讲鸟话、拍马屁”,都是奴才乐意而且有能力做到的,统统是奴才的专长。
这位老板显然是受英文教育的,他只懂得西方式的幽默,却不晓得东方人对“奴隶”这个称号的厌恶,而人性中的奴性,正是他最需要的。他的居心虽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但是敢于列出心中所求的勇气,正是那些分明要求个个员工都是忠心耿耿的奴才,表面上又装仁慈,强调什么爱心、公道、人性的老板,望尘莫及的。
这类虚伪的老板刊登招聘广告,当然不会注明需要的是奴才,而是以华丽词藻吸引应征者,面试的时候则使出浑身解数,舌灿莲花把应征者哄得心花怒放,以为真正遇到“明主”了。哪知就任后,老板的丑恶面就露出来了。员工只能听命和服从,开会时发表与老板见解不同的看法,就会被当成是对抗,严重的就此被打入冷宫,坐冷板凳。
老板就是一言堂,听话准错不了;人才留不住,留下来都是听话的奴才,导致整个公司都是恃假文凭、没有真材实料的阿谀逢迎之徒。
招聘奴隶也好,选用奴才也罢,折射的都是商业社会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一面,人的尊严在唯利是图的老板眼中,有何价值可言!
(2011.9.30.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江雪霞要当一代宗师
江雪霞是马华老党员,是马华甲州妇女组主席,杏林退休后成为全职的政治工作者,她给人的印象就是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坐在高阶层领导位子久了,难免产生“舍我其谁”的优越感而喜好指点江山以及月旦世间的人和事。长时期在政党活动的人容易以政党心态看待华团事务,却因忽略了华团和政党是截然不同的两类组织,立论未必中肯;渗入私人因素,更是糟糕。
江雪霞以马华妇女组主席身份,批评甲华堂最近发生的投诉风波,就很不幸犯上这个毛病,切入点的动机尤其可疑。
她劈头就武断认为新届理事会不满上届理事会处理财务方式,并表示可能会报警的事“有点过火,造成旧理事的不满。”
非局中人的江雪霞,是否从旧理事那里得到“不满”的讯息而自告奋勇为他们出头,还是因她的弟弟江祥云是落选的旧理事会要员,要替弟弟鸣不平?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投诉人是谁,但是市面上早已有传言说是马六甲的“四人帮”搞的,还指名道姓点出四人帮的名字,非常巧的是江雪霞的弟弟正是其中之一。
财务的事,新届理事会只是说“有可能向警方备案来保护华堂”,未有行动。真金不怕红炉火,旧理事会若认为一切作为都是合法的,应该欢迎调查才是,何需惧怕或不满?
这场风波说穿了,就是有人输不起而宁可玉石俱焚,向社团注册官作出五项投诉。最严重的指责是今年的会员大会出席人数不足法定,是非法的。根据社团法令,这个投诉如果属实,注册官有权撤销甲华堂的注册。
法定人数的事,当天就有人在会议开始前指出这个问题,当时的主席陈瑞燕和议长王志忠、会员文亚苏斩钉截铁认为没有问题,会议才能够继续进行。各人的发言内容都详细刊载在各华文报,江雪霞怎能不知?已经向官府投诉了,文告说的“异中求同……希望双方人马以容忍、谅解、包容及真诚的态度来处理所面对的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云云,陈腔滥调,于事无补。
江雪霞最近因在甲华堂青主办的公民论坛上,说出在党内得势时不敢说的心底话而赢得掌声;她批评蔡细历,周玉清特地到她的办事处用拥抱感激她的仗义执言。江雪霞可能被这些“成就”冲昏了头脑,以为形象已经大增,俨然以一代宗师姿态指点华团事务。
仔细玩味俚语“牛牵到北京还是牛”,确实饶有趣味。
(2011.9.2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找错对象
鲁迅笔下的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代表人物,精神胜利法最显著的错误,就是找错对象。
阿Q出身赤贫阶级,他和常人一样有满腹牢骚、满腔愤懑和无数冤屈,社会条件却不允许他发泄,只好把自己的不幸转嫁给比他更弱势的人,如小尼姑、王虎、小D 之流,从这些小人物的痛苦表情和哀求声中得到满足感。
阿Q是悲剧人物,他死后不但没有人为他平反,也很快被人遗忘。更糟的是他留下来的精神胜利法成为人人厌恶,避之则吉的负面遗产,被他人冠上阿Q称号更是奇耻大辱。
阿Q精神其实是永“存”不朽的。这是由于精神胜利法不仅体现在阿Q一个人身上,其他人身上也能发现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影子;即使在阿Q被枪毙近一个世纪的今天,还有很多人得到阿Q的真传而不知。
华团也出现这类人物,不幸的是笔者也被牵连。
甲华堂二度变天,华社额手称庆,无不对新领导层寄以厚望,却有人看不顺眼,出道难题看新愿景团队如何应对。
五个被海南会馆开除或冻结的人,联名写信要求甲华堂为他们“所受的冤屈”平反;呈信的时候隆重其事,与执行秘书约好时间,又请摄影师拍照为证。交信后还发新闻稿和照片给报馆,用意显然是要让马六甲人知道他们已经有所行动。
其他华文报是否刊登不得而知,笔者看的几份,都没见到相关的报道。甲华堂则是认为海南会馆虽然是会员,却是独立的团体,对会员采取纪律行动是内部事务,大会堂不能干预,否则就是不尊重。提到理事会议的时候,没有人认为应该有任何跟进行动。
日前接到友人的短信,说他在咖啡店听到其中一人对同桌喝茶的朋友说,这封信不是为难甲华堂而是针对我,因为我当时是纪律小组成员,是这个小组建议采取纪律行动的。针对我却又写给大会堂,莫名其妙!此等行径分明是阿Q精神特质中的精髓--“找错对象”。
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看到了革命可以令他提高社会地位而扬眉吐气,却因无知和愚昧,稀里糊涂被人革去了命;阿Q行刑前尚且无师自通喊了一句“过了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人丛里还发出豺狼般的嗥叫“好!”;这班人之中有学士级人物,肯定不是愚昧无知,却也如阿Q一样找错对象,更无人叫好。如此居心,姑且模仿“奴才的奴才”,称之为“阿Q还阿Q”!
(2011.9.23.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领袖百态
贤与能是选领导人的要件,但是华团的潜规矩是钱为首要,导致能力强、资历足,唯独经济能力不佳之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敢坐上最高领导位置。
金钱挂帅主导之下,不能出大钱的人怎么卖力为团体服务,也很难得到赏识。形成的后果就是一些人以为只要有钱,自然就会被会员推上领导位置,也间接造成有些人认为需要时出点钱,就是为团体作出贡献了,
除了少部分依靠祖荫或者横财的幸运儿,经济能力强的人多数是商界人士,他们坐上领导位置之后,往往抱着老板的心态看待和处理团体事务,把其他理事当作手下的雇员发施号令。他们还喜欢凭着主观意愿决定一切,认为提上理事会讨论是浪费时间。于是,开会成了可有可无,非开不可,也只是主席一个人发言,其他理事只有听的份。
遇到不敢或不能私自决定而必须与理事商量,则选择性地与几位重要理事在咖啡馆或饭店面谈,恃的理由是人多意见杂,况且不是每一位理事的认知和理念是一致的,很难取得共识。他们忽略了有尊严的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团体的事怎能只和重要理事讨论,其他理事难道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吗?
这种做法显然很有争论空间,不过总比那些为了培植势力只与少数心腹商量的领导人好得多。这类野心家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乖乖听话、肯为他卖命的奴才。华团必须时刻提防这类野心家,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把团体蹂躏得不成形,重则使前人历尽艰辛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事业成功的人日理万机,赚钱为首要,要他们腾出太多时间为团体做事,有时候会令他们为难。理想的做法,是先分成几组,确定某些事必须与哪一些理事商量之后,交代执行秘书通知。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执行秘书应当先把要讨论的事或者主席的看法通知准备与会的理事,让他们先有腹稿,讨论起来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著名钢琴家傅聪流亡国外的时候,父亲傅雷在写给他的家书中经常提到读书做人之道。记者问及父亲影响他最大的是什么,傅聪回答说:“他也不是把他的知识教给我,而是启发我,让我动脑子,也就是给我一把‘钥匙’,让我去思考……单这一点,就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同理求得,当一个好的领导人不难,只要方法用得对,多动脑筋多思考,自然就会得心应手,理事归心。
(2011.9.1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正视校史
子文华小易名风波在董事部呈函教育部要求撤销改名获准,以及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取消《子文就是子文》签名运动之后,改名风波虽告结束,后继的效应还在发酵。这次事件果真能够唤起华社正视校史和抗拒漠视前人贡献的言行,陈华民改名的“建议”,可谓功德圆满。
1939年成立的子文华小,主要创办人是心系海南岛的琼籍人士,他们选择以当时的琼籍风云人物宋子文作为校名;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海南岛乡下建一所学校,同样取名子文学校。子文华小是唯一在海南岛有姐妹学校的华小,改名意味斩断这条脐带,肯定不符合创办人的意愿。
我国1200多所华小都与子文一样,承载无数前辈的心血和功绩;校名不仅具有象征性意义,也忠实反射创办人的意志和华社的期许,怎能因后期有人出钱多就把原名改掉?“有奶就是娘”的心态非但不尊重前人,也是有意抹杀历史,撕毁历史的作为。
华小长时期面对不公平待遇,申请政府拨款建校或增添设备难如上青天,所需款项绝大部分从华社筹得。很多方式可以用来感恩捐献巨款的人,例如以捐献最大笔款项者的名字作为新设备的命名等等。为了钱改头换面,连校名也改了,华教史上尚无先例。
华社反对任意改名,也不认同把钱作为改名的基础,是担心一旦改名成风,难保没有人借此取悦和巴结权贵,谋取个人利益而忽略前人的贡献。南马就出现这样的例子:某华小申请迁校成功,在执政党议员协助下,获得巨额拨款充当搬迁费和建筑费。华社感恩声未停,真相已经揭露:拨款的“唯一”条件是不准对外筹款。董事部托人说项表示拨款不足以应付全部费用,答复是:根据拨款数目权衡处理好了;若要对外筹措不足之数,取消拨款。
执政党终于得遂所愿,于是,移交拨款、动土礼以及视察建校进度等等,都邀请执政党议员陪同,董事们意气风发与权贵合拍的照片经常见报,争取地主捐献校地、日夜奔走的策划人却连被通知的机会也没有。
曾经为迁校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还活生生在眼前,负责人为了取悦权贵而刻意被忽略了他们。若这些人继续掌权,谁敢保证不会为了突出执政党的贡献而改写校史,把创办人和曾经为了发展学校作出贡献的人统统略去?
此等行为,与数典忘祖何异?
(2011.9.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
危如累卵的甲华堂
2005年甲华堂变天,输的一方以泱泱风度接受选举结果;悠悠六载,甲华堂又在新一轮选举中改朝换代,前朝人马全军覆没。获胜的新愿景团队特别珍惜这场胜利,保证落实出师表的承诺,以“匡正华团”为己任。在培风礼堂举行的就职礼,成功号召甲州华社领袖参与,甲华堂重新回到华社;盛大隆重的庆典重展甲华堂昔日风采,拉近大会堂和华社的距离,也成功凝聚了华社力量。
就职礼前夕,甲华堂接到社团注册局官员邀请主要领导人“解释”的电话。依约前往,获悉有人作出五项投诉,最严重一条指6月12日的会员大会出席人数不足法定。项庄舞剑,用意至为明显。
真相是:青年团团长柯新庆在主席陈瑞燕致词后,曾经要求议长王志忠表明出席人数是否足够法定,议长查明签到者只有53人,不足法定。陈瑞燕说已经修改章程,所有投票人都是出席者,因此没有不足法定的问题。文亚苏紧接着发言,证实陈瑞燕所说无误。
主要理事当天也是这么向注册局官员解释,对方不置可否。为了不影响就职礼,理事会不立即发布这项不利消息。不料一个多月后,还是收到志明这个错误是“明知故犯”的公函,要我们在一个月内解释为何不应被吊销注册的理由。
征询多人,都认为一些团体几年没开会也没呈上会务和财务报告,解释一番就能过关,无需过于担心。我们在当天也这么对官员说,回答是“没人投诉”;我们追问是不是投诉者靠山特强,对方苦笑。
甲华堂过去六年主张党团挂钩,与执政党过从甚密。提名过后,有心人就不断放话说新愿景团队是反政府的,如果获胜一定“排队上警车”;有人信心十足在华总保证“必胜”;初步成绩出炉,有人晕倒现场;选举过后,网络上出现“甲华堂从此转投反对党阵营”的不负责任报道;执行秘书不断接到“好戏在后头”的恐吓电话,吓得他辞职不干等等,在在显示这一回的改朝换代,有人是输不起的。
主席陈南益回应记者询问时,坦白指出“不足法定只是技术问题,原本就不难解决,最担心的是有政治因素介入。”千辛万苦成立的甲华堂果真因几个人输不起,导致注册被吊销资产被拍卖,绝非华社所愿。
关键时刻,介入的政党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必将与输不起的几个人一样,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
(2011.9.1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江雪霞或被冻结党籍?
认识江雪霞多年,深知她对马华忠贞不二。从面子书获悉马华甲州纪律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冻结她的党籍6个月,一时难以置信。
次日阅报,方知她因发文告批评总会长蔡细历的“服务丈夫”论用词不当而惹祸上身。马华党员逾百万,不满党领导层,公开批评领袖的,何止江雪霞一个;措辞比她严厉和刻薄的,大有其人。若认真执行党纪律,不知多少人头早已落地!
蔡细历的服务论引起妇女广泛不满,妇孺皆知,江雪霞只是以州妇女组主席身份说出众人的心声,却遭党同志向中央作出冻结党籍建议。她的感受如何是一回事,马华给人“总会长龙颜不容侵犯”的负面印象,却是肯定的。
三天过后,情势好像有所异变。南洋商报9月4日独家报道:甲州马华纪律委员会主席薛亚朝说,江雪霞“被州纪律小组‘告诫’,与她谈服务丈夫论无关,重点是她身为马华领袖,不该听敌对党领袖的指使而发言……纪律小组不是全为这单一事件传召她,她平时出席的活动与发表的言论,也多少有干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薛亚朝终于说出实情。江雪霞近年的言行,确实与其他领袖不尽一致。她最近在甲华堂青主办的公民论坛作的发言,也公开批判政府的政策。她还在开场白说,一些领袖私下劝她不要出席,她还是来了。
冻结也好,告诫也罢,她的作为令党高层不满,千真万确。至于“听敌对党领袖的指使而发言”的批评,那是低估了江雪霞的政治智慧。学生时代非常活跃,党龄超越许多在位领袖的江雪霞,怎会被敌对党指使呢?薛亚朝说得未免太过了。
江雪霞解释说反对党已经公开询问马华妇女组对“服务论”的立场了,“在政治的趋势与态度上,我不能做政治逃兵……当时只致电署理主席陈文菊商讨是否回应,事态紧急,没有通知其他执委,陈文菊也赞同发表文告。”
吊诡的却是:江雪霞蝉联多届甲州妇女组主席,非泛泛之辈。她口口声声说代表妇女组发文告,而且取得副手陈文菊的同意,可是妇女组至今未有任何表态,也不见有执委出来为她说句公道话。
同一篇报道也说,江雪霞知道陈文菊有安排一个饭局讨论此事,陈文菊却推说“纯粹吃饭。” 叶落知秋,参与马华,投身政坛数十年的江雪霞,此刻应该深切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寒冷。
(2011.9.9.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谁的责任
第三张选票未交回人民手中的现时刻,市县议员都是官委的。这些地方议员出身各有不同,一些党是把这个职位视为安慰奖,用来安抚那些自以为怀才不遇,在党内郁郁不得志的忠诚党干部,让这些人过一过官瘾。
虽然部分被委者确是真心诚意出来为民服务,不容否认的却是执政党选派的人素质良莠不齐,未必个个都能胜任。认真工作的,经常风尘仆仆到管辖范围内视察,深入了解民困之后,利用有限的影响力在开会时力争;敷衍塞责的,则是三催四请,才愿意到事发现场亮相,甚至会议也不出席。
有些人不以当官委议员为满足,总想更上一层楼当名正言顺的民选议员。这些人在任内必定努力经营,侃侃而谈民生问题,经常上报提高知名度,博取人民好感。大选即将来临的时候,表现更是积极,有时过了头,说出或者作出无厘头的话和动作。
南马一位见报率很高的市议员,最近就犯上这个毛病。他处理天桥问题时,这么对记者说:这条大道属于联邦公路,应该由这区的国会议员在国会争取拨款建天桥。
原来这条拥有六条车道的路处于市内旅游区,游客如鲫,交通繁忙;人车争路习以为常,已经发生几起车撞人的悲剧了,危险情况如果没有改善,难保类似悲剧不会重演。
一般的见解是建行人天桥来保障行人越过马路的安全。令人不解的,是政府至今尚未有任何建跨越大道行人天桥计划,这是明显的疏忽。执政党不做,却把责任推给反对党的国会议员,适当吗?
既为执政党,就应该负起照顾民生的责任,无论州公路还是联邦公路,都在职责范围。怎么可以认为这一区的国会议员是反对党,就要反对党在国会提出来呢?
这位市议员在同一个记者会上,不是说他将通过行政议员的协助,把提升这条大道的安全措施列入第十大马计划中期检讨,以便寻求批准吗?可见属于谁的选区并非重要,而是当政者是否真正以民为本。
行政议员能做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反对党议员在国会提出来?他难道不知道反对党议员提的拨款建议,往往被冠上“政治化”之后,再以民主暴力否决吗?
合理解释,是这位一心想往上爬的市议员,是在呼应总会长指责反对党“只说不做,只是在自己讲话不断误导人民”的指责,真正用意就是邀功,希望来届大选能够出线当候选人。
(2011.9.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三宝井民间历史茶室
三宝井是我出生的社区,天猛公路锡克庙旁的同发咖啡茶室楼上,是我出生的地点。天猛公路当年叫也而珍律,同发咖啡茶室则在十多年前停业了。
我的童年和少年,包括小学教育,就在三宝井度过,13岁才离开三宝井。但是只过两年,又搬回距离三宝井只有一箭之遥的万拉卡峇,出门回家,必定经过三宝井。可以说,我已经与三宝井结下不解之缘。
童年的记忆已经逐渐模糊了,但是对三宝井的浓郁感情就如抹不去的色彩,永远存留在心坎。偶尔遇见童年的玩伴,还会提起当年的趣事,尤其是风筝季节在三宝山奔跑、追逐、斗技的乐趣,对天真无邪的生活都有无限的怀念。
五年前,华堂青为了突出三宝山是民族文化之山和驳斥“三宝山不祥”歪论,毅然决定主办《三山九九重阳登高》活动,号召市民扶老携幼登三宝山做见证人,三千多人参加了第一年的活动。热烈反应鼓舞了这批年轻人,决定每年办下去,今年已是第五届了。
今年的大突破,是扩大活动范围走入社区,仿效槟城姓氏桥、富都社区口述历史和牙吃历史茶室,号召居民加入“依井环山”资料收集活动,把一座宝山、数口井和一个老社区完美结合起来,为这个社区的艺术计划增添内容。
年轻人干劲十足,努力几个月终于见到成果。征求到热心商家惠借店屋充当“历史茶室”,邀请来自首都的杨两兴和蓝氏君策划,工委会成员、居住在三宝井的徐仪雯和梁淑雯负责收录口述历史,组成一个完美的团队。
8月27日是这间历史茶室的推介礼,有幸受邀出席,唤起我对三宝井的回忆。告诉华堂青朋友说我是在三宝井出世的,他们立即要我做口述历史。我凭记忆说了小学生活和培三母校的一些情况,说到当年的培三是板屋亚答屋顶,篮球场是黄泥地,还有云吞面和鲜蚶炒粿条每碟三角钱,mee rebus每碟二角钱,年轻的朋友有人羡慕,也有人惊讶。
配合推介礼,张贴了许多老照片让人浏览。老街坊见到几十年前熟悉的场面,无不回忆起年轻岁月的峥嵘或辛酸,还有对逝去先人的怀念,连声感谢保存这些珍贵历史资料的朋友。年轻朋友问我可有培三旧址的照片?没有保留照片习惯的我,无言以对。
《三山九九》是华堂青的品牌,历史茶室加重这张名片的含金量。加油,华堂青;努力向前,年轻人!
(2011.9.2.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