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正视校史



子文华小易名风波在董事部呈函教育部要求撤销改名获准,以及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取消《子文就是子文》签名运动之后,改名风波虽告结束,后继的效应还在发酵。这次事件果真能够唤起华社正视校史和抗拒漠视前人贡献的言行,陈华民改名的“建议”,可谓功德圆满。

1939年成立的子文华小,主要创办人是心系海南岛的琼籍人士,他们选择以当时的琼籍风云人物宋子文作为校名;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海南岛乡下建一所学校,同样取名子文学校。子文华小是唯一在海南岛有姐妹学校的华小,改名意味斩断这条脐带,肯定不符合创办人的意愿。

我国1200多所华小都与子文一样,承载无数前辈的心血和功绩;校名不仅具有象征性意义,也忠实反射创办人的意志和华社的期许,怎能因后期有人出钱多就把原名改掉?“有奶就是娘”的心态非但不尊重前人,也是有意抹杀历史,撕毁历史的作为。

华小长时期面对不公平待遇,申请政府拨款建校或增添设备难如上青天,所需款项绝大部分从华社筹得。很多方式可以用来感恩捐献巨款的人,例如以捐献最大笔款项者的名字作为新设备的命名等等。为了钱改头换面,连校名也改了,华教史上尚无先例。

华社反对任意改名,也不认同把钱作为改名的基础,是担心一旦改名成风,难保没有人借此取悦和巴结权贵,谋取个人利益而忽略前人的贡献。南马就出现这样的例子:某华小申请迁校成功,在执政党议员协助下,获得巨额拨款充当搬迁费和建筑费。华社感恩声未停,真相已经揭露:拨款的“唯一”条件是不准对外筹款。董事部托人说项表示拨款不足以应付全部费用,答复是:根据拨款数目权衡处理好了;若要对外筹措不足之数,取消拨款。

执政党终于得遂所愿,于是,移交拨款、动土礼以及视察建校进度等等,都邀请执政党议员陪同,董事们意气风发与权贵合拍的照片经常见报,争取地主捐献校地、日夜奔走的策划人却连被通知的机会也没有。

曾经为迁校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还活生生在眼前,负责人为了取悦权贵而刻意被忽略了他们。若这些人继续掌权,谁敢保证不会为了突出执政党的贡献而改写校史,把创办人和曾经为了发展学校作出贡献的人统统略去?

此等行为,与数典忘祖何异?

(2011.9.1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