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新加坡华文又闹笑话

立国以来致力塑造一个讲英语社会的新加坡,力主华人只要会讲、听和写简单的华文就够了,不必深入。华文程度每况愈下就是这种数典忘祖、奴化教育下的必然成果,新加坡人使用方言和英语混杂的华语早已成了国际笑柄。

近日又见报道:日前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校园举行的“绿色交通周”,出现翻译不当的华文标语如“不要单独旅行”、“合伙使用汽车”、“步行或乘驾自行车为更短的距离” 、“停止全球性变暖”等等。

这些不伦不类的所谓“华文”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明所以。再读下去,原来是英文“do not travel alone、car pool、walk or cycle for short distance、stop global warming” 的直译。

新加坡因使用不伦不类华文或白字,丢脸丢到外国人面前成为国际笑柄,不是第一回。多年前,昆曲《牡丹亭》到新加坡演出,新加坡文化部落足全力宣传,制造不忘民族文化的假象。岂知满街张贴的海报和悬挂的布条却把《牡丹亭》写成《杜丹亭》,公然以白字亮相,笑破随团采访的中国记者肚皮。

当年的这个错误或可推给“手民之误”,这一回的错误,竟然发生在堂堂一间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学府,有辱民族有失身份,又要怎么解释呢?可悲复可叹。

稍有电脑常识的人,必会知道导致这个错误是不通华文,依赖电脑直译的结果。电脑是死板的,只会照字翻译,还没有进步到和人脑一样可以作逻辑性思考地步。电脑直译后,必须加以修饰,使译文符合华文语法,才不会酿成笑话。

学术人员办事不可能不认真,显然是精通英文却对华文认识不深,用英语思维思考的必然后果。他们认为没有乖离英文原意就对了,哪会顾及是否符合华文语法?或者更直接说,就是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只要会讲、听和写简单的华文就够了,不必深入”的受害者。

新加坡的华文笑话是一面镜子,是倾全力鼓吹“华人教育”者的当头棒喝。我们这里不是很多人这么主张吗?他们认为只要有受教育机会,又有华文科(即使不被安排在正课,在课外上课也算数),就功德圆满了,不能苛求。

存有这种观念的人,一定要以新加坡为诫,不要一面以华文教育和华人文化卫道者自居,一面鼓吹华人教育。一时得失事小,丧失民族尊严,断送民族前途的千古骂名,可得永远担当,子孙蒙羞啊!

(2009.9.12.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