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

桌椅的困扰



衣食无忧的学子,很难想象祖辈和父辈当年在艰困环境下学习的窘况。以校服来说,穿久了换新的,是“想当然耳”。殊不知这个“必然”,就比前辈幸福得多。

家里的老大拔了头筹,第一个上学,穿的是新校服;老二老三,还有随后的幺弟妹们,一个传一个,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校服。早年物质条件差,衣服破了就补,校服出现三几个补丁稀松平常,大家都一样,不会觉得是很丢人的事。

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作茶余饭后的谈笑话题,忆苦思甜,让儿孙了解早年的穷困,不失教育意义。

独立52年,生活水准普遍提升了,华校处境却没有相应得到该有该享的利益,设备和待遇落后国小国中何止十万八千里!

最近报道指出:甲州国民型中学及半津华小,多年来不获当局供应新桌椅,全靠家协和董事部自掏腰包添置,甚至有学生自费买礼物纸为桌子包装,珍惜难得的桌椅。

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激动之余,能不掬一把同情泪吗?

育中家协主席林朝盛说,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购买桌椅的申请,都如石沉大海没有音讯。12年来,只拿过教育局100张新桌椅,另外100张是通过教育局的“好意”指示国中将较好的桌椅送来,学校还必须自己租罗里去载。

也是育小家协主席的林朝盛说:华小的桌椅更是惨不忍睹。实在烂到不行,家协和董事部看不过眼,只好出钱购置。

革成华小家协主席陈佳和说:“若学校实在没钱,就向国小讨桌椅,要求他们把尚好的二手桌椅送给学校。”

培三家协主席郑长城说:“当了七年家协主席,从来不曾听见当局有给新桌椅,反而是一些国小因为换新桌椅,把旧的送给学校。”

“穷则变,变则通”、“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培德华小过半桌椅损坏或破旧不堪,“椅子的木板迸裂,经常夹到学生臀部”,被逼展开义卖筹款,筹募学生桌椅基金。

“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彻云霄之际,同是国家教育体系一环,为何华校的桌椅必须向国中国小“讨”或者把人家准备丢弃的桌椅当宝?为何华校总有被遗弃的感觉?当局为何厚此薄彼?……发人省思。

拙作《华小灾难重重》贴上部落格之后,有读者回应说“当局已同意拨款,是武吉波浪华小没有及时拆除危楼才酿成坍塌,错不在政府。”

“只见树木不见林”论调凸显沈老“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的呼吁,还是要铭记心头,切莫掉以轻心!

(2009.9.25.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