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新加坡印象
离开新加坡数十年,期间因公因私经常重临,却是来去匆匆;退休后少到新加坡了,很有隔膜感。
最近,趁姐姐逝世周年忌,到光明山祭拜姐姐骨灰灵位之后,在第三外甥女家小住几天,终于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新加坡人的生活。
外甥女住在金文泰四房式组屋,我在新加坡时期,这个区才开始发展,一切都很原始。虽也有同学朋友住在这一区,也常到他们家探访和住宿,感觉却是和一般组屋区没两样,印象不深。
几十年后重临,景观彻底改变,道路比过去宽敞,树木成荫,空地上种满花草,显然是精心设计的,很有自然的美感,令人心情舒畅。组屋排列井然有序,环境优美,地面一尘不染,原来有专人负责修整花草树木和清洁卫生,不时打扫、清洗。
整个区以地铁为中心,巴士总站就在附近,交通方便得很。以外甥女的经济条件,买车绰绰有余,可是她们不买,上下班都乘坐地铁。问原因,说交通这么方便,何必买车添烦恼!住在勿洛私人住宅的另一位外甥女,原本有车的,也基于同样理由,卖掉了。
购物中心、小贩区林立,都距离组屋不远,散步般来去倒有健身功能。
新加坡已进入电子时代,乘坐公巴地铁必须每人一张预付卡,上下车刷一次,不能共用。杨良纯同学告诉说,乐龄人士坐巴士和地铁有优待。他是新加坡巴士股东,每个月买一张80元的乘车卡,一个月内任坐到够。1000股每年的股息就超过这个花费,可以说完全免费。
小贩中心食物售价合理,我们三人吃肉骨茶,来三人份的一砂锅,加一大碗猪脚,还有猪杂汤和三碗白饭,只需新币15元,同等量的消费在马六甲,非五六十令吉不可。不计汇率,以新加坡生活水平和入息之高,这样的花费人人负担得起。
新加坡的白米饭比这里的高级香米便宜又好得多,粒粒大又软,吃到口里真的是齿颊留香。我们自己也生产米粮,为什么必须吃贵米?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我在新加坡求学的时候,新马币值相等,两国货币通用,一个时期我们的币值还高过新加坡;曾几何时,新加坡迈入先进国,国民所得是我们的五倍,币值也高出许多,一令吉只能换到新币42分左右。
巫裔德士司机用流利英语和我们交谈,语气充满自豪;知道我们是马来西亚人,幽默地抛出一句“我们不靠拐杖”,令人莞尔。
我们和新加坡、香港都曾经是英国人统治的殖民地,英国人离开的时候,留下非常完善的文官制度和行政系统。今天,完全没有天然资源的新加坡和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二,国民所得比我们高出许多;过去几年,两地都有大笔盈余发还人民,我们呢?思之黯然。
蕞尔小国新加坡却有大国风范,批评政府、骂政府的人固然有,但是大部分人民都乐意接受政府的安排,安安稳稳过小康日子。这是此趟之行留下来的最大印象。
(2011.4.6.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