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领导人的素质
《孙子兵法》首篇“始计篇”提出对将才的期许:“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华团领导人也必须具备同等素质,才能贯彻华团的使命,发挥华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族群服务。
“智”就是知识和素养或是学问、才干足以服人;“信”就是诚实、言出必行,得到大家的信赖;“仁”就是仁爱的心、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下属设想的心;“勇”就是毅力、执行力、耐力、让下属景仰而愿意追随的能力;“严”就是自制力、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环顾当今的华团,无论“总”字级的领导人或是个别的华团组织,达到全部或局部要求的领导人犹如凤毛麟角。是华社没有好的领导人才,还是他们不愿挺身而出为族群做些有意义的工作?
1980年代是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其时的华团有一个很有公信力的最高领导--十五华团总领导机构,催生了文化宣言备忘录、华团宣言、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民权委员会、捍卫三宝山完整主权工委会、文化工委会、关注1992年教育法令委员会等等,脚踏实地为华社做了好多事。可惜华总成立后,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力量没有了,华团变了样,一面倒向执政党。
顺民当道使政党势力轻易入侵,华团成了巴结权贵和追逐名利的温床,令有识之士望而却步。地方性华团领导人的素质更是惨不忍睹,民族意识、策划能力、领导能力都不重要了,会员嗅到的唯有财大气粗的霸气,见到的是领导人对当朝权贵的喜迎奉承。这类领导人忙的是歌功颂德和歌舞升平,见到记者就靠近,捉准时机拍照上报;大小活动都要上台讲话却不会写讲稿,秘书备就的稿却又念得支支吾吾,洋相十足。
杜牧的《泊秦淮》是当今华团的最好写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华团脱轨,华团使命被束之高阁,究竟是谁的责任?是自命清高的人太多,还是被有心人排挤在外?或是……思之黯然。
(2011.4.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