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也谈“辣”味
被一篇谈马六甲人嗜辣的文章吸引。作者显然费了一番心机收集资料,从马六甲人吃干捞面食加辣椒酱说起,谈到古城华人向谁学吃辣、中国人吃辣的历史,点出“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典故,多姿多彩。
面食加辣椒酱是南马人的习惯,中北部的华人就没有这个嗜好了。头一回到芙蓉吃干捞云吞面,吩咐小贩别加辣椒酱,同行的朋友提醒说这里的人是自己加辣味的,方才恍然大悟。
医学上说吃辣椒有益健康,指的是原味的辣椒;辣椒酱含有不少添加剂,不宜多吃。可见嗜吃辣的人必须有所取舍,不能见到辣的食物就一股脑儿往肚子填以免吃出病来。
煮辣椒不能单独一味,必须加上多种香料一起烹煮才出味道,令人吃了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香料的比例如何,就凭厨师的经验和烹煮的手艺了。
上等的辣椒食物,必须是一看上去就食欲大起,跃跃欲试。但是色彩并不是决定优劣的唯一标准,好看未必一定好味道;反而是中规中矩,不那么突出的,味觉最佳。
好吃的辣椒食物,应该是辣味适中,初入口不觉特别,多吃几口,辣味才逐渐在口中萌起,越吃越有味,越吃越爽;吃到身体如烘炉般烫乎乎,汗流如注却不愿停口,边吃边喊过瘾!
正如评论和讽刺文章,一看就知道写什么,或者三两句就道出重点,读者必然兴趣大减,甚或不想看下去。初看平淡,看完之后觉得意犹未尽,重读时方始读出味道;细读再三,味道越来越浓,爽意油然而生,不禁拍案叫绝!
政论文章尤其要把捏得准,写得太白,索然无味;写得透骨,令批判对象气得七孔生烟或者不慎触犯法律,可能面对官非;写得隐约,看不出主旨所在,达不到批判目的。好的政论文章,是被批判者恨得咬牙切齿却找不到破绽,无可奈何;更高一级的,是表面赞扬,骨子里猛烈批判,被批判者懵然不知,反而沾沾自喜,认定作者是自己人。
御用文棍写的党八股被人嗤之以鼻,就是只看作者,就知道内容是什么了,没人肯浪费时间阅读。一些文棍把文告和讲稿改头换面在专栏发表,拿党的津贴又拿稿费。瞒天过海,却没料到西洋镜已被戳穿。就如手艺低劣的厨子,来来去去只有几样菜式,色彩多鲜艳,也引不起食欲。
(2011.4.2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