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接受和承认



纷纷扰扰一阵子,独中生入师训的条件终于拍板定案,教育局已根据定案发出新的通告了。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说这是“各方面达致的共识”,华社不该再有异议。

加多一项“SPM英文及格”的定案,不但与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最早宣布的条件颇有出入,和较后宣布的“SPM国文优等、统考文凭4科优等”也有差距。董教总第一时间郑重否认是共识的任何一方,使人产生“这个定案并不完美” 的感觉。

针对有人质疑教育局只是“接受”部分合格的独中生申请,还没有达到华社一路来要求的“全面承认”地步,魏家祥强调“接受就是承认”的同时,还为加多一科“英文及格”辩护,说“这是人所共知的‘规定’”,劝华社不要鸡蛋里挑骨头。

“官字两个口”,既然是定案,已无商榷空间;只是魏家祥提出来的“接受就是承认”这一点,很难使人信服。

1950年代初期,教育部授权部分华文中学开办高师班来协助政府解决华小师资问题。高师班的教学和课程完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进行,教育局不时派官员前来视察和监督。可是高师毕业的教师到华小执教,政府只承认他们的初中资格,领的是初中资格的薪水。高师同学会争取多年,始终不能获得平反。政府显然是“接受”高师班训练出来的教师,可是不“承认”他们高师的资格。这是接受并不等于承认的实例。

再如当今的临教,教育局“接受”他们到华小执教,也支付他们的薪金,可是政府并不“承认”他们是合格的教师,福利方面完全付诸阙如。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社会风气开放,青年男女婚前同居司空见惯,双方的父母可以接受女孩子到男朋友家或者男孩子到女朋友家住,却不会承认对方是儿媳或女婿。没有注册就没有法定地位,身份终究是暧昧的。

高等教育部长莫哈末卡立诺丁去年10月14日已经坦白指出:“由于统考文凭是由一个不受政府承认的团体监督,并以华文作为媒介语,其教学制度不符合马来西亚国家教育政策,因此,统考文凭不能被接受为入学资格。”

主导思想不改变,“承认”遥不可及,其理至明。接受和承认有局部和全面之别,把个案当成现象是以偏概全,把不同意见归类为“鸡蛋里挑骨头”,是不愿或不敢面对舆论的具体表现,智者不为。

(2011.4.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