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马华怎能缄默
教总与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针对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进行的调查显示:“改制”50年后的前华文中学,本质非但已经荡然无存,还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待遇。
这些接受改制的前华中在改制初期,就已经变成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中学;《国语法令》生效之后,又被改为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1996年教育法令》更把所有的政府中学统称为国民中学,“国民型中学”名存实亡。继续这么称呼,根本就是华社和马华的一厢情愿。
78所改制的前华中虽然只有69所填回问卷,却占了8.9成的比率,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
教育部虽然同意让这些前华中每周可上5节华文课,却没有规定必须纳入正课;受了华文师资严重短缺和种种阻难的牵制,能够在正课上5节华文的前华中,少之又少。
百上加斤的是:教育部是以每周3节的算法来计算这些前华中所需的华文师资,导致校方必须安排非主修华文的老师来教导华文、选择缩班或者扩大每班学生人数,使老师难以负荷。
华文班概况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前华中面对的问题和阻难,可以用“罄竹难书”形容。
报告书指出: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经费,校方还是需要为筹款建校而奔波,行政拨款也不足,连水电费等开销问题,也必须自行解决。
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改制前华中的校长必须由具备华文资格者担任,不但不能确保华文的学习环境,也使“保存和深化中华文化”成为空谈。
50年前,马华全力游说华文中学接受改制,威迫利诱之下,78所“沦陷”了。马华和政府口气一致,宣称改制之后可以保有至少1/3课程以华文授课,还作出政府负担所有经费的承诺。今天的情况,哪一样落实了?
马华能够推卸责任吗?当年上电台游说的李三春、谢敦禄、李润添、李孝友四人,除了李孝友死前曾经公开忏悔,其余三人可曾说过任何愿意承担责任的话?那些当年极力鼓吹改制好处的各级地方领袖,难道一点惭愧感也没有吗?
马华不能全把责任往这些过气人物身上推,而是应该勇敢地为前领导人的行为负责,坦然面对,承认过去错了。一个敢于面对历史,果敢承担历史责任的政党,不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缄默,因为这是弱者的表现。
(2010.10.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