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辞职信是机会成本



马华支持的《
1961年教育法令》是政府开始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的标志,华教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法令通过前,半岛原有69间华文中学,通过后,54间在威迫利诱下接受改制,只有15间站稳立场,毅然放弃津贴金成为自力更生的华文独立中学。过后的发展是马华拍胸膛保证改制后“1/3时间以华语华文授课”和“一切经费由政府承担”成为空谈,无奈米已成饭,改制华中唯有逆来顺受。

马华很不愿意提这段历史,接连几任总会长都一再要华社“向前看”,可是这段历史在华裔心中却是永远不能抹去的惨痛记忆,不是马华主观意愿能够左右的。


蔡细历领导马华“高调问政”以来,向华社宣布不少华社喜闻乐见的“好”消息,当中不乏与独中有关的“喜讯”。不过心细的人,当会注意到这些喜讯大都是马华自己宣布的,相关的部长或内阁成员很少与马华配合,同步宣布;马华的一厢情愿很多时候沦为空谈,让华社白欢喜一场。


去年12
7日,总会长蔡细历宣布独中生只需统考成绩3科优等以及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国文一科优等,就可以申请进入师训。条件虽然比华社坚持的“全面承认统考文凭”颇有距离,在董教总率先欢呼“有所突破”,顺民们怀着“希望明天会更好”心态之下,一般人的看法是好过完全不收。

果真落实,至少可以部分弥补马华支持
1961年教育法令给华教带来的负面作用。可惜事与愿违,教育部发布的公告,只提申请者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得到4科优等才够格申请入师训,只字不提统考。一心想将功赎罪的蔡细历和魏家祥第二天马上携带辞职信谒见首相,要首相落实他早前的承诺。

蔡魏二人的辞职信尽管很有“壮士断腕”气概,可是首相向他们保证将遵守之前应允的条件之后,辞职信就派不上用场了。


3
24日,魏家祥以教育部副部长身份证在国会宣布:独中生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获国文优等和英文及格,并在统考获得三科优等方能申请进入师训。这场以辞职当筹码的博弈中,马华输胜比例如何?纳兹里咄咄逼人又不愿收回对马华的负面批评之下,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辞职信就如机会成本,投放的机会成本越多,失望会更大,蔡魏二人不可不慎。


(2011.3.25.修正,刊登于2011.3.26.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