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

从扩建到自设航空公司



马六甲机场从扩建到每天一个班次再到自设航空公司,“演进”过程究竟体现了领导人智慧的成熟、有前瞻性的缜密策划,还是开倒车、一筹莫展之下不得不走的险棋?

州政府领导人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小民无从捉摸;但是从处理模式,可以清楚见出“原来如此”。

略有市场学识的人,都知道供求率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下滑;需求大于供应,价格上升。

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是生产管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认识。依订单所需生产虽然万无一失,但是一个有素质的领导人能够预先测出市场的需求,抢先一步生产而占了先机。

普天下机场都是因应需求而扩建,马六甲机场的扩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展开的呢?

好多年前,马六甲机场很是繁忙。每天都有飞往新加坡的班机,内陆航班也不少。曾几何时,飞机不来了,班次一个一个减少了,马六甲人出远门没那么方便了,马六甲机场从车水马龙变成“门前冷落车马稀”。繁忙不再,机场无利可图,惨淡经营。

官老爷逆向思考之下,得出“设备不足,大型客机不能起落,不符合国际机场条件,必须扩建”的结论。于是快马加鞭,争取中央资助。几经磋商,获得1亿3150万拨款;征用地段、改道……一番周折,终于动工扩建。

工程近尾声,惊觉跑道不够长,满载的737客机无从起落;骑上虎背的中央政府不得不联合财政部,再拨款5670万,才“大功告成”。

总耗资1亿8820万的扩建,带来的是空间大却冷清清的新机场,壮观、美哉!华丽的外表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每天只有一个架飞机降临,夜晚漆黑一片,每月营运费要31万7000令吉,入不敷出。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二度逆向思考之下,州政府决定自力更生,自组航空公司突破困境。知易行难,前景如何,还得看商议中的航空公司肯不肯、愿不愿配合。

扩建之初,意见纷纷,看好的舆论不多,州政府还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认真做了;反应不理想之后,首席部长一锤定音的毅然决然对策,绝对不是反对党冷嘲热讽的驱使,而是有一套理论基础。

记者会上,首席部长这么说:“旧时代的商业概念是视乎市场需求,我认为新时代概念应是先提供服务,市场需求为后。”以工厂来比喻,就是先设厂,后找市场。

如雷贯耳的突破性理论,经济学始祖阿当史密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马歇尔、缪尔森、森穆逊、佛里德曼、张五常等人知晓,不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马六甲,boleh!

(2010.6.11.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