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下三滥的匿名信



匿名信是社会病态,是见不得光的卑劣行为,思想正确的人不会认同这种犹如阴沟老鼠的偷鸡摸狗勾当。不幸的是在马六甲,一位居高位的所谓华教人士,竟也喜好此道。

年轻朋友最近写了一篇评论争校产的文章,强烈批判“对待政府的温柔体贴的同时,却在转个身子后,就对待一直待己如亲子的‘母亲’发出咆哮,大声想要分家产、想要变卖祖业”的大逆不道之徒,华社同声赞好。

年轻朋友却因写了这么一篇掷地有声的作品,收到措辞激烈、内容霸道又有高度威胁性的匿名信。

华教是华社根之所系,是华社的命脉,华教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开诚布公提出来讨论是应该的。年轻人关心华教是好事,身为长辈,不赞同人家的观点,或者认为对方言过其实,过火了,应该以宽广的胸襟条陈原委,说出道理让人口服心服,怎能老气横秋摆出判官面孔,指责人家“责骂无理,有如泼妇骂街……涉及诽谤,恶果自负,呜呼哀哉”?

心理学认为,写匿名信是一种弱势面对强势时的攻击或反击行为,因为他们知道与对方正面冲突没有胜算。这些人在被激怒又无法继续保持沉默之下,通常会采取匿名信这种极端的手法,这也恰恰说明他们缺乏一种安全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一种“缺失需求”,即人们生理或心理上缺少安全感,于是想要寻求安全,而攻击正是弱者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

年轻朋友是以真实姓名加上人头照刊在专栏,光明磊落,谈的是当前马六甲华教界最热门的课题,反映了大部分华教人士的看法。发匿名信的人如果不服,可以光明正大站出来反驳,让华社清楚了解他的立论和根据所在;真理越辩越明,华教人士怎么可以采取下三滥手段,偷偷摸摸写匿名信半夜里往人家信箱塞?

有钱人自然可以雇人把粗俗不堪的匿名信用电脑打字让对方认不出笔迹,可是信封上的手书骗不了人,见过他字体的人一眼就认出这封信是谁发出来的。聪明人有时也会做傻事,但是这样的傻事,只有使自己往更加不利的深渊堕落。

与华社意愿背道而驰,扭曲历史强词说理不会有好结果。为了邀功或者一个虚名背叛自己所受的教育,对不起母校,是否划算,可得认真想一想。

(2010.6.2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