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辞职



团体的理事因意见相异或者不愿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为伍而辞职,稀松平常;尊重个人选择也是尊重人权的体现,一般团体对理事的辞呈,先是礼貌上挽留,当事人如果不愿收回辞职信,理事会通常是会接受他辞职的。

“辞职”的首要条件是当事人必须是理事会成员,通常以书面通知就是了。有趣的是光怪陆离社会,这么简单的事,经常被一些人当作手段或者要挟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在不适当的时候突然呈辞,而且一用再用,令人烦不胜烦。

却常有弄巧反拙之事发生。笔者服务的某个团体,就有人惯于用辞职当手段,结果弄到两头不到岸。

某君赚到钱之后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呼风唤雨,他深知有人辞职必先挽留是华团惯例,每一回选举之前,总是以“发育到顶点”之类自创词语写信说不愿参加选举;中选之后复选之前,又去信表达辞意。

第一回,众理事碍于情面,不但力挽他留任,还安排高位给他;吃髓知味,第二次他依样葫芦,复选前又呈函辞职。想不到这回不那么顺利了,不满他作为的理事相续发言反对再度挽留。此时,他的一位死党突然站起打圆场,说他再度呈辞,是因为怕得不到高位。反应快的理事立即反问“你是不是说如果挽留他,就必须给回他原来的职位或者更上一层楼?”问得这位死党哑口无言。

复选结果,他只得到一个闲职;众理事认为以他的高傲性格,必定不能忍受这种有如“胯下之辱”的安排,哪知他却默不作声接受了。经此一“役”,理事们终于看清楚他辞职的真正用意是争高位,更加不齿他的作为。

这位仁兄是高等教育出身,虚伪惯了,明知假面具已被揭穿却是死性不改,又在一个团体搞辞职来加强他的地位,结果还是因弄不清情势,几乎功亏一篑。

说“几乎”,是最近发生的这件事还没有了结,因为有一些看不透他本质的理事“讲人情、给面子”的劣根性没有除尽,看在他“还能出一点钱”份上,出面挽留。

这位仁兄一路来所作所为,其实早已暴露了他沽名钓誉、虚伪的本质,偏偏华社就是有这些宁愿委曲求全的人,间接助长了这类人的气焰。

这些出面挽留的人认为他们懂得人情世故,实际上却是助长虚伪作风,成了帮凶而不觉。

(2010.6.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