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水灾是天意?



一雨成灾是马六甲的陈年老病,也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是特色,只有“蒙蒙细雨”,水灾区的居民才能安眠。

提呈请愿书、举标语抗议、向父母官投诉……都不管用。表现得爱民如子的父母官,每一回都“不辞劳苦”要记者先生小姐陪伴,涉水到现场视察,发表讲话,作出承诺。面对居民的愤怒和不满,父母官总是“虚心受教”,信誓旦旦做出保证,往后的灾情却是依然故我,下雨时还是免不了要提心吊胆。

州政府每户200大元的慷慨赔偿,能弥补灾民物质和心灵、精神上的痛苦吗?

逢雨必灾的万寿园居民说,今年首半年已发生至少4次水灾,有时水深超过尺半。每当半夜下雨,居民不敢睡觉,急忙将停放屋前的车子移至安全地点。屋内地面垫高8寸也无济于事,大雨时雨水仍然入侵,水深可达8寸。

万寿园居民忍无可忍,终于行动起来了。报道说,该区居民协会今后将在水灾时,在入口处置放5个“禁止车辆驶入”的告示牌,避免涉水而过的车辆激起水浪加剧灾情。这些告示牌是同情居民苦境的商家主动报效的。

万寿园只是许多受灾地区之一,马六甲市内外,还有不少住宅区和商业区的灾情,不比万寿园逊色。

高高在上的当政者眼中,居民的怒吼究竟有多少斤两?马六甲地方政府及环境委员会主席拉迪夫行政议员和巫统双溪南眉选区州议员哈山拉曼异口同声说:“甲市近来频频发生的水灾课题是上天的意旨,不是政府要的,因此无法为何时可以解决州内水灾订下一个期限。”

他们是回应反对党党鞭吴良山州议员要求紧急讨论水灾课题,要州政府订出彻底解决的期限时,这么说的。

何谓天意?水灾问题,就只能屈服于天意吗?可以从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得到启示。

大禹汲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不再跟随父亲“以土筑提”治水,而是实地考察,认真研究,以疏导方法抑洪,历经13年,终于平息災患。

大禹的成功,除了“顺应自然”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抱着爱民忘我的心,一心一意治水造福人民。他造福万民而忘其身,民间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表扬他公而忘私的伟大精神。

四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抱着“人定胜天”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治水;科技发达,机械进步的今天,却还有人以“天意”为失责辩护,如此“天意论”,能服人吗?

(2010.8.4.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