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补选万岁
选举委员会公布308以来14场补选的巨额经费,在政坛引起涟漪。基于逾半补选原因是在任议员逝世,有部长级领袖提议候选人提名前必须先验身证明健康无碍,御用文棍纷纷为文助阵,好不热闹。
选委会公布的是官方开销,不包括参选政党投入的竞选费。选举法令虽然明文规定国州竞选费的最高限额,但是哪有政党愿意遵守?尤其是巧妙运用政府的钱助选事件层出不穷,要算也无从算起。
虽说希望议员去世或者刻意制造补选有违人伦,但是从过去多场竞争激烈的补选看,补选对华社和华教,肯定是难逢的良机。一直被“效忠”困扰的华人,一夕之间突然传来“不能忽略华人的贡献、不能怀疑华人效忠”的喜讯,华人地位仿佛陡然提升;多年申请没有回音的华小拨款、新校舍图测、迁校等等,随着补选的到来一一迎刃而解,负责人无不乐开怀。
最近的例子是喜讯连连的甲州万里茂华小。该校前校长李梧安在校舍重建工程的汇报会上报告:“(校友)卫生部长廖中来二年前答应要求教育部拨款20万当重建经费,工程建竣后,仍然没有下文;随着这次补选,这笔款项终于在情人节当天送到学校……学校后部使用了一年的建筑,图测原本还未批准,也还未获得入伙证,随着这次补选,图测马上批准,入伙证也在三天后取得……学校礼堂及三层楼课室于2010年9月初落成,今年1月启用,也在上星期取得入伙证。”
华小喜讯不断传来的同时,妾身未明的“一个大马”组织介入,更使选区百姓生活如马华野新区会主席许金汉所言“多姿多彩”。《当今大马》报道说:“一个大马组织在农历新年期间已进入万里茂,试图攻陷区内华裔选民及印裔选民的芳心……几乎每天都举办大小活动,甚至订下万里茂小学礼堂长达数天……泡制适合华人口味的节目,包括热歌劲舞、性感舞蹈员、幸运抽奖等……出席者有100令吉拿,又有价值不菲的幸运奖。”
抽到新款摩哆和42寸平面电视机幸运奖的陈家华和陈友来,一个认为“活动不犯法,也不涉及贿选。”一个认为“这种做法当然是对的,有吃有喝,谁会不高兴?当然接受啦。”可见一般人的心态。
没有补选,这一切都不会出现,不声嘶力竭高喊“补选万岁”,更待何时!
(2011.2.2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应该开罚单
三年前,州政府不顾专家学者的异议,坚持在马六甲河畔造“仿丽江水车”。朝中有人好办事,耗资148万的水车计划立即上马,不旋踵就完成并操作。
可惜这座水车仅仅停留在“仿造”阶段,不能像原庄那样正常操作。立在河口的庞然大物居然是中看不中用,转动不久就停顿下来。修复之后,原以为可以恢复正常,岂料却像羞答答的大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喜欢撒娇,高兴时转几圈,心情不佳随时罢工。时走时停令维修人员大伤脑筋,查明原因,原来是设计出毛病,加上引擎牵力不足导致不胜负荷,干脆永久罢工。
简单一句,就是这座水车只能起“观赏”作用,让游客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空摆的时间比实际操作还长。
问题来了:水车失灵没人理,旁边五个水槽滋生孑孓,危害市民及游客的健康。
马华市议员颜永和接到市民投诉,到现场视察才发现这个问题的。他深表不满,认为当局不能等闲视之,以免骨痛热症卷土重来。他也认为处于重点旅游区的水车经常不能操作已经丢尽马六甲人的脸,如今又出现这类状况,显然是管理人疏忽造成的。
他更非议“政府及各机构不时提醒人民重视环境卫生清洁,提高警惕,甚至吁请人民每星期花费10分钟清理家居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以免曾肆虐的骨痛热症再袭,可是官方机构却没有以身作则。”
古训告诫我们不能“对人严对己宽”,意思就是要我们以身作则,不能独厚自己。骨痛热症肆虐的时候,卫生官经常到工厂、住宅区寻找黑斑纹的孑孓。经验丰富的官员功夫一流,往往可以在偏僻的角落或者最易被忽略的地方找到三几只,淘出来显示给厂长或屋主看。倒霉的当事人唯有乖乖接受传票,破财消灾。骨痛热症虽然已经不再如过去那么猖狂了,但是卫生官仍然会随时出动检查,发现黑斑纹孑孓,照开罚单。
有堂堂的父母官见证,水车管理当局疏于职守,导致水槽聚水并滋生孑孓,该当何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卫生部总不能网开一面吧!
卫生部应该一视同仁,罚单照开才算称职,否则就会给人“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之感。
(2011.2.26.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政治是表演艺术
元宵当天,连续收到四则发自首席部长的短信。以国文和华文发的信息内容是:“甲州首长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区区无名之辈,蒙首长青睐,受宠若惊;飘飘然之余,不无感慨和反思。
这些短信虽然言明发自首席部长,却是通过电讯公司网络发的,足见首长已经掌握现代科技搞亲民活动。手机已是大多数人的随身物,甲州人口虽少,每个手机发四则短信,电讯公司如何特惠优待,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308政治大海啸之后,政府为了挽回民心重掌2/3议会绝对控制权,高官党要无不使尽浑身解数表现亲民的一面。万里茂补选即将到来之际,首长此举,目的鲜明不过。
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社会领域大部分职业都称得上是在“演戏”,此话不假。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政治领袖基于战略、谋略、策略的需要,把表演作为一种政治上的“行为艺术”,无可厚非。1941年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礼的演讲、战时首相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作《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的就职演说、希特勒二战期间的《俄国和德国绝对不会再交战》讲话,都被认为是经典之作。
被认为华人世界民主化走在最前头的台湾政坛,政客就充分利用民主赋予的自由发挥演技。但是表演必须侧重在于民有利的内涵,否则就会自取其辱,身陷囹圄的前总统陈水扁就是很好的例子。
影视事业蓬勃发展,艺人拥趸无数,人气之高超越政治人物,政治人物也在不知不觉之间,认同艺人的行为艺术。向来严肃的台湾总统马英九被电影《鸡排英雄》滥用他的影像,他不以为忤;最近为了提升民意,还决定和歌星王力宏在电视对话,意图在王力宏的歌迷中塑造亲民形象,为连任造势。此外,苏贞昌、邱毅等政治人物,也已经或者准备登上银幕提升形象。
我国政坛也不乏如艺人般作“秀”的政治人物,尤其是大选随时到来的现时刻,争相粉墨登场的大有其人。三大民族杂居的环境使政治人物能够尽情发挥,同一戏码能够不断上演,而且可以因族群对象有异而“个别表述”。至于哪些是“秀”,演技孰优孰劣,就得凭个人的慧眼了。
不过,至少有一位政治人物的演技是公认一流的。若问此人是谁,“CD一出,谁与争锋”是也!
(2011.2.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华社的声音
东方日报1月16日独家报道:万里茂州议席补选前夕,马六甲六个华团联合发起一项准备在提名日交给各政党候选人的诉求,希望他们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诉求内容环绕着教育课题或与教育有关的政策和人物,包括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履行当年对改制华文中学的承诺、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每年补贴每位独中生1000令吉。
发言人杨应俊強调,每一场补选都是教育群众的机会,提出这些诉求不是要使马华难堪,而是这些都是存在半个世紀的旧问題。
施政不公平独立前已经存在,林连玉于1961年被褫夺公民权,前华文中学被迫改制是1962年,杨应俊说“存在半个世纪旧问题”,一点没错。漫长的50年足够让二代人成长了,这些老课题却依然故我,问题出在那里?
这则报道令人想起丁能补选时173个华团联署、被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认为“帮助在野党、有意让马华难堪”的《复办昔华独中诉求》引起的震荡。为巫统助选的马华比巫统还要紧张,主要是1986年大选,马华候选人林时清曾经承诺复办问题“中选后三个月就能够解决”。林时清中选后当上副议长,可是华社等了25年,这个承诺还是没有兑现。代表联署团体发言的李儒森那句“人生有几个25年”的感叹,确是读之含泪。
马华在教育方面的差劲表现向来备受诟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引马华的神经可以理解,不过今时已不同往日,不甘沉默的人日益增多,讳疾忌医只能逃避一时,终究还是要面对批判。
面子书上有人说,昔加末华团发起的诉求能够得到州内这么多团体的联署,马六甲至少也应当有一百几十才足以壮声势。此话可圈可点,只是以州内华团这些年的表现,情况会乐观吗?
消息传来,认同并且毫不犹豫签名盖章的华团毕竟少数,其余的不是以“不认为在选举时提诉求是适当的”断然拒绝,就是用“考虑、开会决定”推搪,不愿签的迹象至为明显。
普遍不过的几项反映华社心声的诉求,征求联署团体时竟然遇到这么多阻难,折射出华基执政党“打入华团纠正华团”战略的成功。领导人热衷于衔头又侧重与执政党头头齐亮相,顺民心态和不惜典当尊严谄媚权贵心态笼罩下,华社心声在这批人眼中,哪能比得上眼前的利益?
(2011.2.2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豪华旅游团的联想
中港台三地旅游社联办的“最豪华”旅游团已经出发。报道说,这个团收费高达55万港元,原定20个名额,开卖9分钟就额满。为了满足迟来的报名者,决定分成两团。
这个以顶级食、住、行为卖点的60天团,从地球最南端玩到北极,在迪拜入住一房难求的帆船酒店,在法国光顾享誉全球的米芝莲餐厅,乘坐最豪华邮轮前往南极洲等等。团员身份显示,港台参加者多是退休人士,中国的则相对年轻,最年少的只有20来岁。
55万港元大约等于马币21.5万,有钱人一掷千金花在旅游,面不改色。这个数目对寅吃卯粮的市井小民却是天文数字,一般打工族可能穷一辈子也没有本事存这么多现钱。姑且不论是自己赚来的还是家底雄厚,年纪轻轻就有机会参加这么豪华的旅游,确是“羡煞人也”!
中港台有能力参加这个团的“成功人士”肯定不少,却可能因放不下、交代不了或其他因素不能或不愿参加。当然,除了能力和时间,还有体质的考量。
同等级豪华行程,如果不是参加团,肯定要花更多钱。一位有钱的朋友经常这么对同阶层的人说:“我们有钱,就要享受有钱的好处。”怎么花钱才“值得”呢?朋友问他,他又答不出一个所以然。和他熟稔的朋友都了解,他的“享受”,就是利用有钱的优势拣便宜货、压低来货价格、欺压员工和良民,这种心态不值取。
赚钱不易,有钱之后的确要为“怎么用”精打细算,用得对可以赢得人家的尊重,不得法或者只用在于己有利一面,难免被非议和唾弃。为了名利一掷千金,花大笔钱竞选高位或求个虚衔固然不对,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行善是美德,也得看情况。中国首富陈光标“低调”到台湾布施招惹严厉批评就是很好的例子,著名评论人南方朔认为此举伤害了台湾人的尊严。
南方朔举大富豪而皮波迪为例,说他最初也是撒钱济贫,后来觉悟到济贫是政府的责任,富人应该把钱用在未来性事业,做比政府更先进的事,于是捐巨款给耶鲁大学图书馆、巴蒂摩尔市音乐学院等等。他的深入见解已经成了今天的主流价值,美国的有钱人不但高调为之,还进行公益竞赛。
钱不是用来炫耀,应当用在提升社会的人文素质才更有意义。
(2011.2.1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马华和华人公民权
马华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提到功绩时,总是不忘“为华裔争取公民权”这一项。马华真的这么了不起吗?
独立超过半世纪,华人早已认同马来西亚是祖国了,可是至今仍有近十万华裔永久居民望穿秋水,等了几十年还得不到公民权,有些人甚至因年迈等不了,抱憾离开人间了。
马华在这方面,尽了什么力?过去归咎于行政偏差,被抨击多了,现在改口责怪“小拿破仑”,一副置身度外,与己无关的模样。
马华果真争取华裔公民权有功,就不会到了今天,还需要到处举办公民权申请讲座,夸耀“近年批准时间缩短,成功率达60%”了;国阵争取华裔选票时,就不会有现代版的“拦轿伸冤”出现,或者与首相或内政部长拥抱,第二天立即得到批准信的怪异现象了。
马华在独立前后,确实尽力为华裔争取公民权吗?请看史实:
“1956年,英国同意让马来亚独立……巫统及国民党主席拿督翁反对凡是当地出生的华人都可以成为公民,并且发出激烈的排华言论。号称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却在此时三缄其口,噤若寒蝉,不敢吭一声。
“在林连玉的穿针引线下,怡保中华大会堂、雪州中华大会堂、三十六行团总会,以及教总,四大团体联合发起召开全国华团大会;后马六甲中华总商会要求成为发起召集社团之一,也被接受。于是一场空前的全马华团代表争取公民权大会在1956年4月27日假吉隆坡精武体育馆举行。
“马华公会在争取公民权上表现太差,所以很想在申请公民权上有所表现,而林连玉为了华人的大团结,疏通了争取公民权大会主席团的其他主席,而他们也同意由马华公会出面召开全马华团代表大会,以成立推动及协助申请公民权中央委员会。于是在申请公民权的优待期已开始了两月后的1957年11月10日,假吉隆坡精武体育馆举行大会……不料大会虽然召开了,竟因马华公会的內部不同派系的闹场,导致大会最终流会,以致于推动及协助申请公民权中央委员会也无从组织了。中央机构无法组织,马华公会只好由各地方的支会联合当地华人社团,进行协助华人申请公民权的工作……”
这段历史已详细记录在林连玉基金会网页的《争取公民权事件》,有兴趣者不妨进入阅读。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节日感言
年少时期,总是埋怨新年怎么还不到来;及长,了解时速不因个人主观意愿而快慢,爱因斯坦相对论固然能够解释速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却没有法子使时光倒流,1960年代著名电影《时间机器》至今还是幻想。
古稀之年在望,“天凉好个秋”心境的今天,感觉是时间过得飞快,倏忽又一年,眼见儿孙天天长大,只能感叹时不我与。
知识产权高涨的今天,“年”的节日气氛热不起来。中老年人非常怀念大街小巷洋溢的新年歌,尤其是加上大锣大鼓伴奏,令每人的心情不期然地燃起“年来了”的温馨感受。
新年歌声减少或者没有了,年还是要来的。经济低迷物价腾飞,受薪阶级首当其冲,唯有束紧腰带过日子。年总是要过的,尽管是“王小二过年”,也得让孩子过得愉快。普罗阶级过年的困境,非腰缠万贯的人能够体会的。
年岁大了,年轻人喜迎新年的心态早已丧失;家人亲戚之外,总是希望能够与老朋友老同学相聚,回味往昔的峥嵘岁月,感恩母校的栽培,怀念离去的伙伴,兴叹时光的流逝。
教育普及,一般人都有机会受教育。小学时期混沌未开,毕业离校后各分东西,时日一久印象就模糊了;大学时期同学来自各地,认识和感情都不若中小学同学那么深入亲切,毕业后回到各自的原居地,联络不易;只有中学时期的同学,同居一地,容易亲近,感情最融洽。
我们这届高初中同学从离校20周年开始,就订每年初二聚餐,今年是离校50周年纪念,心情和感受截然不同。半个世纪是不短的日子,人生不可能有第二个50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之情不因时间流逝而稍减,凝聚力依然强烈,出席人数年年踊跃,每年宴开十多席,是历届同学聚餐人数之冠。
我们相聚,不纯是为了出席宴会;珍惜六载同窗之谊,感激师长教诲之恩,也无时不以回馈母校为己任。我们总共筹了近四万令吉,以本届名义在董事会设立清寒子弟助学金,存本用息,至今已有数百位学弟学妹受惠;十年前,我们又筹了二万余令吉设立写作奖,也是存本用息,鼓励喜好写作的师长和同学向文艺进军。
我们都受过十二年母语教育的熏陶,饮水思源,母校栽培之恩永远铭记在心头;再过三年,就是母校培风创校100周年,我们要以怎么心情迎接这个世纪大庆呢?母校九十寿辰,四地校友会发动全球校友,筹了600万扩建思源楼;四地校友会决定再接再厉,筹巨款购买校门对面的空地作为献礼。凡我培风人,都应该热烈响应校友会的号召,出钱出力共襄义举。
独中已经以杰出的办学成绩体现母语教育的优越性,培风人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行动支持母校,支持民族教育。保存文化薪火,人人有责!
(2011.2.16.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刻薄的老板
大马职工总会新任主席卡利指责雇主只求员工共患难挨过经济低潮难关,市道转佳时却不愿有福同享,员工生产力提升也不愿加薪。他也非议大马雇主联合会倡议员工薪资交由市场决定,认为这是行不通的。
员工收入与生产力不符是长久存在的事实,政府开放外劳进口以来,加剧了这种现象,精打细算老板对外劳的剥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之境。政府虽然与外劳出口国制订了最低薪金,但是聪明的老板总是有法子从外劳的劳力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类老板为了个人名义地位,对外可以一掷千金,到老人院施赠贫老做慈善,却不愿花多一分钱在外劳身上,外劳宿舍犹如避难所,风扇也不舍得多买一架;外劳没日没夜卖力打拼,薪金又被善于又走法律漏洞的老板东除西扣,到手的薪金微薄得可怜。外劳工伤断手断脚导致残废,要外劳根据劳工法向保险公司索偿,公司不愿给一分抚恤金;保险公司交来赔偿金,还要先扣外劳的住院费、支垫的义手义脚钱等等。
对外劳刻薄,本地员工也好不到那里。这类老板普遍存有“没有我,你们全家都要喝西北风”心态,认为员工和他们的家庭成员都得依赖他。不可一世的老板甚至不把员工的付出和贡献看在眼里,公然在开会时大言不惭说营业成绩好不是员工辛勤工作的结果,而是因为老板经营有道加上有钱,省下银行利息又现钱买现货,尽量压低来价才使公司赚大钱。
对文员的要求尤其苛刻,工作吹毛求疵,待遇不比他家好却又要求多多;员工之间感情好也在禁忌之列,还在员工之间制造矛盾,企图坐收渔人之利。明知行政人员是以假文凭应征,工作能力又差,却由于他听话又善于打小报告,对他宠爱有加,花红特别,还有私下给的额外奖赏。
冷酷无情、尖酸刻薄的特性,集中表现在对待离职的员工上面。这类老板经常对员工说:“公司的大门是开着的,你们随时可以离开,我不会挽留你们。”老职员或重要员工另谋高就不觉得可惜,反而大声说“公司有钱,随时可以出更高的薪水,哪怕请不到人!”
员工流动率高和经常在报章刊登征聘广告是这类人手下公司的特色,走不了的员工唯有希望老板少刻薄一点,哪敢奢求“有福同享”?
(2011.2.1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补选诉求
2009年《华社大选诉求》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既摧毁了华社对政府的信任,也同时擦亮了华社的眼睛,确定“不能依靠华基政党”的信念,了解到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寻求更佳途径保障族群的权益。
9年后的“308政治大海啸”动摇了国阵自独立以来享有的议会绝对支配权,国阵在大选过后的八场补选接连失利加强了危机感,华人票没有回流使国阵意识到争取华人票的必要性。华人票有价,令华社见到重新提出诉求的时机已经成熟。柔佛丁能补选进行得火热之际,173个华团联合提出复办昔华独中的诉求。
华人票没有回流令自诩代表华人的马华难堪,丁能选区在总会长蔡细历的地盘,怎能不全力以赴赢回巫统老大的信任,为“高调问政”的总会长脸上增光?可能是求胜心切和急于邀功作祟,向来自大跋扈且言词口吻尖酸刻薄的蔡细历,竟然不认真看待华社的诉求,反而斥责“这些团体是在帮助在野党令马华公会难堪”,令华社大失所望。
国阵虽然在丁能补选中胜出,但是靠的是垦殖民票和巫印票,华人票没有回流是不争的事实。蔡细历当然没有一言兴邦或丧邦的本事,但是他欠缺政治智慧和领袖风范的回应,让华社更加清楚见出他的本质。
复办昔华独中遥不可及,是不是这一次的诉求又是以失败告终呢?未必。副首相兼教育部部长慕尤丁“只准保持现状,不准开办新校”的讲话,让华社清楚增设独中是有违国阵既定政策的,他说得透彻:“马华也是同意的。”慕尤丁的坦率直言戳穿了马华民政一路来所作的相关承诺,都是安慰性的应酬话,是自欺欺人。
政策的碍难使复办独中诉求一时不易解决,公平对待华小,应该不是大难题吧?第15场补选即将在马六甲万里茂州选区进行,马华与当地华团向政府提出三项要求、一项建议的诉求。
三项要求之一,是为选区内的三所华小购置合共580套桌椅。华小长期面对学生桌椅陈旧、破损、不安全等问题,申请拨款添置又刁难重重。580套新桌椅只需十来万,与国阵为了补选而作的拨款动辄百万比较,小儿科也。马华既是提出诉求的团体之一,又是执政党成员,如果连这个微小要求也办不到,今后还能期望马华有作为吗?
(2011.2.1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民运人士的嘴脸
中美建交以来,先后有三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应邀到美国访问,邓小平访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江泽民访美稳定了中美关系;胡锦涛这一趟访美,则是为中长期的中美关系重新定位,凸显中国和平崛起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全球华人都为二个世界最大国携手为世界秩序紧密合作祝福之际,流亡海外的所谓“民运之父”魏京生却鸡蛋里挑骨头,向美国政府投报说钢琴演奏家郎朗在宴会演奏的《我的祖国》是反美歌曲,对美国不敬。
认识这首歌的人,都知道这是电影《上甘岭》主题歌,刘炽作曲,乔羽写词。这部电影虽然是述说韩战期间,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为了争夺一个山头的浴血战,音乐家却是摒弃了抗美术语,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首歌传唱几十年,未曾被认为是抗美的战歌;郎朗演奏的,是他根据主旋律改编的钢琴曲,怎会有反美色彩呢!
曾经因“泄露国家机密罪和反革命煽动罪”入狱的魏京生,借医病之名到西方国家之后,与美国、法国、台湾等地反华分子勾结,公然要求美国政府制裁中国;今天的魏京生,已是出卖国家,为台独、藏独、疆独站台打气的反华分子,为了美金台币出卖人格和灵魂。
北约集团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炸死炸伤外交官员和记者,海内外华人奋起游行示威抗议,魏京生竟污蔑这是“义和团运动”和“民族主义”;2008年北京奥运圆了中国人百年奥运梦,魏京生却制定“拯救福娃”行动计划,妄图联合法轮功和敌对分子,共同对中国施压等等,在在显示他已经毫无民族自尊了。
曾经因同情所谓“民运人士”而参与“营救”魏京生的法籍华人林希翎不齿魏京生这些年的作为,说他“昔日的光环已经随着人们对他的日益了解变得暗然变色。”又将魏京生定位为“卖国贼、汉奸。”中国的和平崛起擦亮了西方国家的眼睛,魏京生之流的所谓“民运人士”,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我们这里,不也有很多魏京生式人物,为了个人利益或衔头而数典忘祖、出卖人格灵魂、典当团体尊严吗?这些人都是反面教材,留下千古骂名!
(2011.2.8.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水灾的省思
连下两个昼夜、雨势不大的霪雨,低洼地区又见水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 善于运用辩证法体系解释哲学、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历史的黑格尔是18世纪末的人,这句话虽然是他的名言,可惜不适用于21世纪的马六甲。
水灾重区默迪卡花园、万家镇、加林花园和瑪琳一带,一雨成灾已不是头一回,每一趟都讨人厌,从来就不是喜剧。这一回发生在华人最重大的节日春节前夕,更是令人在莫可奈何的同时,不能不质疑马六甲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先进州”。
或曰:此乃天灾,上天的意旨,谁也阻止不了。
某些国家人民对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对天气预报准确率满意度为89%的今天,还以“天意”来掩盖疏忽和办事不力,莫非把人民当白痴?
是否有雨、会不会下雨,也并非完全“看天”的。北京奥运开幕当晚,气象预测鸟巢地区将下倾盆大雨,结果由部队发射1200枚火箭驱赶云层,开幕礼顺利进行。预测准确和技术先进,举世赞叹。
我们当然不能期望政府有同样的能耐,但是多年的一雨成灾,难道没有给当政者一些警惕?不能控制天,但是对雨势的大小、水量的多寡、蓄水池容量……总能把握得到吧?怎能灾情恶化了才劳师动众,由父母官冒雨带领记者到蓄水池拍摄溢出来的水?有人以“汹涌澎湃”形容水势,传神至极。
事先,父母官已经和反对党议员就“是否放水”起争执了,带记者到现场,目的是揭穿反对党“放水”的指责不是事实。明眼人看来,这个大阵仗只能起自圆其说的宣传作用,于事无补。
俗语有“未雨绸缪”之说,就是提醒我们要事先预防,不要亡羊补牢。明知聚水区大雨,蓄水池将因上游水量大增而满溢,怎么不逐步放水,预存空间让蓄水池能够容纳增加的水量?没有洞悉先机之明,水淹上门了,才把责任归咎于“涨潮”,怎会服人?
可见放不放水,不是关键所在,问题在于什么时候放。适当的时候放,可以避免灾祸的发生;不适当时候放,就是灾难。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大禹治水成功,用的是“疏导”;如果他像鲧一样采用“堵”之策,肯定逃不过杀头之祸。大禹是临危受命,主持大局的人不应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榜样,而是该有先知先觉的睿智,及早发现问题所在并解决之,不是等事态恶化了才来逞英雄。有管理行政经验的人,都懂得这个浅显的准则。
(2011.2.7.南洋商报《城人话题》)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贺年片
现在的年轻人不兴贺年片了,认为市场买的千篇一律,不如在电脑上自己设计,加上喜爱的图案和祝福语,通过电邮发给朋友,既省钱又更能表达心意。
电脑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现买是唯一的选择。贺年片都是从书店或者专卖贺年片的摊子选购的,印刷精美,色彩鲜艳。初期的贺年片是单纯的一张卡纸,体积不会很大,有些甚至小至3x2,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贺年片变成对开的版本了,大大的一张,正面印的是吉祥图案或生肖动物,炮竹舞狮、梅兰菊竹之类则作为周边的装饰,里页充满激情的祝贺文字,春意盎然。一个时期进展到有声的,一掀开里页就听到祝语或是新年歌的悦耳旋律,那时候的录音没有今天这么先进,音响效果必然不佳。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也可以藉贺年片表达情意。通常是在空的部位加上亲手写的仰慕字句,赞对方温柔可爱、品德高尚、学习积极等等,当然不忘询问对方是否乐意做永久的朋友之类。懂得摄影和冲洗相片的,还会把自己的照片制成贺年片,祝语之外加上“莫忘影中人”字样,体现亲切的一面。这些小动作在今天看来是可笑又俗不可耐,那个时候却是了不起,没几个人有这种本事。
手机和电脑的方便使现在的年轻人懒得写信了,有话就通过短信和电邮传递,对方立即可以收到讯息作出回应,直接了当。写信寄信费时花钱,对方几天后才收得到,对一切讲究快速的年轻人来说,是累赘而又不实际的。写信已是如此,妄论贺年片了。
不过,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贺年片传递的心意和友情,是电脑万万不能相比的。电脑怎么便利快捷,对方见到的是死板板的图像和文字,签名更是让人看了乏味,丝毫没有真实感。贺年片就不同了,这一张卡,是对方亲手选的,名字是亲笔签的;特别是收到久未谋面或移居他国老同学老朋友的贺年片,会让人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卡上似乎还存在对方动过摸过的余温。这种温馨感,不是电脑能够取代的。
不是怀旧,而是电脑不能取代一切,尤其是表达情感的贺年片。
(2011.2.5.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正视华小史
马六甲培风校友会主席史进福在拙著《风雨大会堂》推介礼致词时表示,为了让后人了解历史的真相,华小迁校的过程必须必须完整载入史册。
他显然是有感而发。华社多年来不断呼吁政府公平对待华小,在人口稠密地区增减华小以尊重家长要儿女接受母语教育的意愿。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基本要求始终停留在呼吁阶段,未见真正落实。标榜在政府内部争取华人权益的华基政党无能为力,只好退而求其次,争取把学生人数少的华小“迁”到人口稠密地区。
明眼人都看透这是遮羞布,华基政党却甘之如饴,还有意忽略了“学校数目没有增加”的事实,大吹大擂是“争取有功”,丝毫没有办事不力的愧疚感。
政府若是真正按需求在必要时批准迁校,尚情有可原;实际的情况却是拖了又拖,等到时机成熟,才批准一两间来显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所谓的“时机”,是大选或补选时大派糖果博宣传。教育是栽培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在有心人操弄下,成为政客争取选票的工具,本末倒置莫不以此为甚。
可叹的是政党势力入侵华团已是既成事实,华团领导人的顺民心态令他们不敢不跟随执政党起舞,歌功颂德一番;有野心的领导人则是更进一步,全力赞扬执政党议员和政府的英明开放,绝口不提董家教多年争取的艰辛。他们或因个人有所求而落力讨好执政党,在公开场合与执政党一唱一和,甚至答应执政党的苛刻条件。
这类例子举不胜举,眼前就有人为了对主子感恩图报不惜数典忘祖,不顾固有的传统和团队精神制造人神共愤的事,令亲者痛而仇者快。
史进福也指出许多人参加华团是有个人议程的,他们虽然没有意愿或者无能表达华社心声,却能通过各种途径牢牢控制华团;他也以20 多年前“打入国阵,纠正国阵”功亏一篑的实例,提醒华社不要拿下一代的前途当赌注。
历史必须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起“以史为鉴”作用,华小史如果只记录华小因种种因素不得不迁校,然后得到执政党的恩准和协助迁校成功,却完全不提前人艰苦创校、力抗逆流的过程,将使后辈失去了解先贤保住文化薪火的苦心,失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记录和保存完整的华小史,是完全有必要的。
(2011.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