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正视华小史



马六甲培风校友会主席史进福在拙著《风雨大会堂》推介礼致词时表示,为了让后人了解历史的真相,华小迁校的过程必须必须完整载入史册。

他显然是有感而发。华社多年来不断呼吁政府公平对待华小,在人口稠密地区增减华小以尊重家长要儿女接受母语教育的意愿。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基本要求始终停留在呼吁阶段,未见真正落实。标榜在政府内部争取华人权益的华基政党无能为力,只好退而求其次,争取把学生人数少的华小“迁”到人口稠密地区。

明眼人都看透这是遮羞布,华基政党却甘之如饴,还有意忽略了“学校数目没有增加”的事实,大吹大擂是“争取有功”,丝毫没有办事不力的愧疚感。

政府若是真正按需求在必要时批准迁校,尚情有可原;实际的情况却是拖了又拖,等到时机成熟,才批准一两间来显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所谓的“时机”,是大选或补选时大派糖果博宣传。教育是栽培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在有心人操弄下,成为政客争取选票的工具,本末倒置莫不以此为甚。

可叹的是政党势力入侵华团已是既成事实,华团领导人的顺民心态令他们不敢不跟随执政党起舞,歌功颂德一番;有野心的领导人则是更进一步,全力赞扬执政党议员和政府的英明开放,绝口不提董家教多年争取的艰辛。他们或因个人有所求而落力讨好执政党,在公开场合与执政党一唱一和,甚至答应执政党的苛刻条件。

这类例子举不胜举,眼前就有人为了对主子感恩图报不惜数典忘祖,不顾固有的传统和团队精神制造人神共愤的事,令亲者痛而仇者快。

史进福也指出许多人参加华团是有个人议程的,他们虽然没有意愿或者无能表达华社心声,却能通过各种途径牢牢控制华团;他也以20 多年前“打入国阵,纠正国阵”功亏一篑的实例,提醒华社不要拿下一代的前途当赌注。

历史必须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起“以史为鉴”作用,华小史如果只记录华小因种种因素不得不迁校,然后得到执政党的恩准和协助迁校成功,却完全不提前人艰苦创校、力抗逆流的过程,将使后辈失去了解先贤保住文化薪火的苦心,失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记录和保存完整的华小史,是完全有必要的。

(2011.2.4.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