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华社的声音



东方日报1月16日独家报道:万里茂州议席补选前夕,马六甲六个华团联合发起一项准备在提名日交给各政党候选人的诉求,希望他们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诉求内容环绕着教育课题或与教育有关的政策和人物,包括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履行当年对改制华文中学的承诺、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每年补贴每位独中生1000令吉。

发言人杨应俊強调,每一场补选都是教育群众的机会,提出这些诉求不是要使马华难堪,而是这些都是存在半个世紀的旧问題。

施政不公平独立前已经存在,林连玉于1961年被褫夺公民权,前华文中学被迫改制是1962年,杨应俊说“存在半个世纪旧问题”,一点没错。漫长的50年足够让二代人成长了,这些老课题却依然故我,问题出在那里?

这则报道令人想起丁能补选时173个华团联署、被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认为“帮助在野党、有意让马华难堪”的《复办昔华独中诉求》引起的震荡。为巫统助选的马华比巫统还要紧张,主要是1986年大选,马华候选人林时清曾经承诺复办问题“中选后三个月就能够解决”。林时清中选后当上副议长,可是华社等了25年,这个承诺还是没有兑现。代表联署团体发言的李儒森那句“人生有几个25年”的感叹,确是读之含泪。

马华在教育方面的差劲表现向来备受诟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引马华的神经可以理解,不过今时已不同往日,不甘沉默的人日益增多,讳疾忌医只能逃避一时,终究还是要面对批判。

面子书上有人说,昔加末华团发起的诉求能够得到州内这么多团体的联署,马六甲至少也应当有一百几十才足以壮声势。此话可圈可点,只是以州内华团这些年的表现,情况会乐观吗?

消息传来,认同并且毫不犹豫签名盖章的华团毕竟少数,其余的不是以“不认为在选举时提诉求是适当的”断然拒绝,就是用“考虑、开会决定”推搪,不愿签的迹象至为明显。

普遍不过的几项反映华社心声的诉求,征求联署团体时竟然遇到这么多阻难,折射出华基执政党“打入华团纠正华团”战略的成功。领导人热衷于衔头又侧重与执政党头头齐亮相,顺民心态和不惜典当尊严谄媚权贵心态笼罩下,华社心声在这批人眼中,哪能比得上眼前的利益?

(2011.2.21.东方日报《龙门阵•忠言逆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