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章程和赞助人捐款



马六甲人都知道,所谓六校,指的是培风独立中学、培风三间小学(培一、培二与培三),加上培德华小、平民华小的统称。

先贤当年成立六校之后,觉得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便利行事,集中人力办好教育,因此组成公立六校联合董事会,通过群体智慧集思广益,使民族教育健全发展。避免叠床架屋,统筹统办是目标,但是各校的行政和财政是独立的,只有在重大原则问题和选贤任能时,才集中讨论,集体决定。

数十年来,六校董事联合会就是在这样的架构下合作无间,一切顺利。开会时,每个人都抱着六校一家亲的心态,共商大计。

日前的会议,却出现罕见的言论。有人认为,赞助人的捐款不能全归培中,培风中学以外的五间华小应该能够分享。

他认为旧的章程已经太旧,出现太多灰色地带,容易产生争执,应该尽早修改,以免日后造成分裂,并质疑六校联合会既然是联谊性质,为何培中总是“坐大”,培中董事长是六校联合董事会的当然主席?显示六校並不平起平坐。他因此建议,由六校轮流担任六校联合会的主席。

归根结底,就是“钱”和“权”两大问题。

几十年的组织,章程不合潮流或有些迂腐在所难免,修改是必要,但是六校合作精神、董事部主权和民族教育的本质必须永存。

关于赞助人捐款,长时期跟随老总务张雅山先生的萧汉昌说得清楚不过:“赞助人原本就是培中找來的,捐款很自然属於培中;而且,五间华小多是半津学校,有一定的政府資源,不像培中完全由华社支持。”

培三董事长史进福說的“(五小)管理层有政府参与”,更是画龙点睛,点出关键所在。

教育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华校经费由华社承担,不公平之至。为了华社捐款归谁起争执,只会授人笑柄,徒乱人意;若为了这些钱而造成分裂,导致好不容易得来的凝聚力荡然无存,责任该由谁承担?

冯秋苹总结时说得好,六校董事联合会既然是联谊机构,根本不存在是否平起平坐的问题;大家做事主要都是为了维护华文教育,培中是华小之后更进一层的华文教育工作,有心为华教者都可以从赞助人开始。

真知灼见,该给掌声。

(2010.4.22.南洋商报《古城茶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